阅读《曹刿论战》一文,完成各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注意它们意思的差异。(4分)
①既克,公问其故。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孔子云:何陋之有?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曹刿在作战中两次善于抓住战机、出奇制胜,请结合相关文段,分别用两个四字词语加以概括。(2分)
(4)结合本文,说说在你心目中鲁庄公是一个怎样的国君。(3分)
海瑞(共14分)
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也。解释下列文言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泥于掌故泥:______非咨询不穷其致穷:_____朗读下面这个句子,停顿正确的是()
A. 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B. 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你知道下面两个语句的意思吗?请把它们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远嫌而避怨:________________
(2)是以必得躬历山川:_____________ 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的观点。(不超过15个字)
在你心目中,海瑞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请联系选文和下面两则材料,对海瑞作出尽可能全面的评价。
“干国家事,读圣贤书。”--海瑞所题自勉对联
“三生不改冰霜操,万死常留社稷身。”--海瑞墓园对联(为海瑞手书)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任选两个作答,多选不加分)
(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2)主人日再食()
(3)腰白玉之环()(4)媵人持汤沃灌()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第①段叙述了作者勤苦求学的哪两件事?
作者“虽愚,卒获有所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孙叔敖为婴儿之时,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其母问其故,叔敖对日:“闻见两头之蛇者死,向者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其母曰:“蛇今安①在?”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其母曰:“吾闻有阴德者,天报之以福,汝不死也。”及长,为楚令尹②,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
注释:①安:哪里。②令尹:官名。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A.其母问其故故:所以 | B.向者吾见之向:之前 |
C.归而泣泣:哭泣 | D.信其仁也仁:仁义 |
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杀而埋之矣”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子将安之 | B.犹恶子之声 | C.得一人之使 | D.国人道之 |
下列各项中,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怕别人看见两条蛇头死去,就把它打死并埋下了。 |
B.同时看见两条蛇的人会死去。 |
C.孙叔敖担心离开母亲死去,所以哭泣。 |
D.长大后,孙叔敖做了令尹,还没有上任,别人就知道他仁义了。 |
翻译(共6分。每小题3分。)
(1)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2)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
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完成后面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 B.与儿女讲/论文义 |
C.即/公大兄无/奕女 | D.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
解释下列括号中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与友(期)行()(2)去后(乃)至()
(3)相(委)而去()(4)下车(引)之()翻译句子:2分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语句回答)
通过读文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
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小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学而时习之时: (2)吾日三省吾身省:
(3)思而不学则殆。殆: (4)博学而笃志笃: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孔子认为一个人应该有坚定的志向的句子是:
孔子认为应该珍惜时间的句子是: 孔子是如何看待物质生活的?你对此是怎么理解的?
阅读文中划线句,说说颜回的“贤”表现在哪里。(不少于两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