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九年级一班在“世界读书日”开展“共建书香社会”综合性学习活动,同学们在语文老师指导下,根据2021—2023年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的数据,绘制了下面两个图,请你按要求完成相关任务。
(1)请根据图1、图2各得出一条结论,不出现具体数据。
(2)结合材料,就纸质图书阅读的发展趋势进行探究,联系实际,谈谈你在纸质图书阅读方面的两点计划。
我认为纸质图书阅读可能会______,我的计划:①______;②______。
寻访古迹,怀念先贤,内心自会生发感慨。请在下面三个古迹中任选一个,写一句你最想对他说的话。要求引用诗句,注意语意的准确和表达的生动。
①三苏祠 ②杜甫草堂 ③李白故居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字。
在今天,地球上生活的每一个人都对应着2亿只昆虫,比全世界所有海滩上的沙砾还多。它们的数量多到让人难以想象, ① :森林和湖泊、草原和河流、冻原和高山。昆虫也许很小, ② 。远在人类踏足这个星球之前,昆虫就已经开始从事农业和畜牧业了,蚂蚁将蚜虫当做奶牛圈养起来;昆虫千百万年前就解决了空气动力学和导航方面的复杂问题。
综合·探究
材料一: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近期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1333名受访青年中,53.3%的受访者感觉近几年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下降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陷入“词穷”的困境——聚会祝酒“卡壳”,铺纸挥毫提笔忘字,赞美只能想到“yyds”,世间万物皆可“绝绝子”……
材料二:通信技术的变革,为沟通交流按下了“加速键”。从鸿雁传书到一键传情,“秒回”需求,缩写、热梗、表情包等符号语言不断上新,不少人在日常表达中不再遵守文字使用的基本规范。
材料三:数据库的出现,“三分钟名著速读”“7天速成流利英语”等短视频内容,让不少人养成了蜻蜓点水、走马观花的阅读习惯,碎片化吸收让不少人积累、思考少了,导致个人逻辑思维的破坏和理性思考的缺失。
材料四:中国语言文字是中国文化传承的标志,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提升公众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既是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内在要求,也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需要,所以提升公众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尤为重要。
(1)阅读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简要回答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陷入“词穷”困境的原因是什么?
(2)结合材料,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应该怎样提升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阅读下列新闻,按要求完成任务。
会理会议纪念地红色文化研学基地举行授牌仪式
2023年11月28日,会理会议纪念地红色文化研学基地举行授牌仪式。
会理会议纪念地红色文化研学基地集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社会群体爱党爱国培训及中小学生红色文化研学于一体。基地以“弘扬长征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为宗旨,充分挖掘会理会议纪念地、红军巧渡金沙江旧址、会理红军长征纪念馆等红色文化资源,把弘扬长征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与红色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振兴等有机结合,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辐射带动作用,教育激励各族党员干部群众和青少年群体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让革命薪火代代相传。
校团委准备开展一次“红色文化”研学活动,八年级(1)班小田准备向校团委杨老师推荐“会理会议纪念地红色文化研学基地”作为研学地点,如果你是小田,你该怎样说?
要求:表达得体,清楚连贯,50至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