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临江仙 ①
[宋]元好问
李辅之在齐州 ②,予客济源 ③,辅之有和
荷叶荷花何处好?大明湖上新秋。红妆翠盖木兰舟。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
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孤负欢游。一尊白酒寄离愁。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
【注】①1235年秋,词人从济源到齐州,与李辅之两次畅游大明湖。这首词大概写于1238年,当时词人正准备携家由济源回山西太原。②齐州:地名,与词中的"东州"均指今山东济南。③济源:地名,今属河南。
(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两片所写,既不同时也不同地,时隔三年人距千里,既有欢快的回忆,也有深沉的怀念。
B.上片前三句以"红妆"应"荷花","翠盖"应"荷叶",突出了大明湖新秋的景物特点。
C."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是对上片的总结,写出了景物的美好,人物的得意。
D.下片一反上片欢聚融洽的气氛,转写分离的愁苦和词人急于乘舟奔赴东州的心情。
(2)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以"木兰舟"点缀于"红妆""翠盖"之间,营造出"人在画中游"的美妙意境。
B.这首词质朴的语言与纯真的情感相辅相成,做到了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C.词的下片"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D.这首词借"一尊白酒"寄托"离愁",其写法与杜牧的《赤壁》有异曲同工之妙。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江山如此多娇,
千里冰封,引无数英雄况折腰。
万里雪飘。惜秦皇汉武,
望长城内外,略输文采;
唯余莽莽;唐宗宋祖,
大河上下,稍逊风骚。
顿失滔滔。一代天骄,
山舞银蛇,成吉思汗,
原马蜡象,只识弯弓射大雕。
欲与天公试比高。俱往矣,
须晴日,数风流人物,
看红装素裹,还看今朝。
分外妖娆。、词中“望”字在诗中统领到哪句话?
、词中起过渡作用的是哪一个句子?
、词中点明主旨的是哪一句话?
、与“江山如引多娇”的“娇”字相照应的是哪一句话?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中的“惜”字含有哪些意味?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句话在词中的意思是什么?
沁园春 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①,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②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③,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④。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⑤飞舟?
【注释】①橘子洲:在长沙西面的湘江中。②舸:大船,这里指船只。③同学小年:毛泽东918于1913至1918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1918年毛泽东和萧瑜、蔡和森等组织新民学会,开始了他早期的政治活动。④遒:强劲有力。⑤ 遏:阻止。
【题解】1925年秋。湖南省长赵恒锡再次通缉毛泽东。毛泽东离开长沙去广州,着首词就是离长沙时所作。、分别概括这首词上下阕的内容。
、在《沁园春 雪》中,一个“望”和一个“惜”字各通领了上下阕,在本词中也有两个字起到了相同的作用,他们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古人笔下的秋景大多萧杀凄凉、清冷惨淡。如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而本词中,毛泽东笔下的秋景却绚烂多彩,充满生机。试对此词写景语言作简要分析。
雨过山村
[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诗的一、二两句,写出了山村怎样的特点?
、古典诗词讲究炼字,末句中的“闲”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赠柳李商隐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古时有临别赠柳的习俗,其中一个原因是“柳”字谐音“___”字。这首诗描写的对象是--______。(2分)
、样理解“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所表达的形象?(2分)
、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意旨?(2分)
(一)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本诗的作者是代现实主义诗人(名字)
、展开联想和想象,描述“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所展现的画面。
、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对“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