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
(1)小明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前,应先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 处;
(2)如图是小明测量液体密度实验的正确操作过程,则该液体的体积为
,密度为
.
用如图所示的电路研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保持电源电压和电阻箱 的阻值不变,移动滑动变阻器 的滑片 ,测得电流、电压如表1所示;然后将滑片移到适当位置保持不变,仅改变电阻箱 的阻值,测得相应的电流值,如表2所示。
表1
次数 |
|
|
① |
1.0 |
0.20 |
② |
1.5 |
0.30 |
③ |
2.0 |
0.40 |
表2
次数 |
|
|
① |
3.0 |
0.50 |
② |
6.0 |
0.33 |
③ |
9.0 |
0.25 |
(1)根据表1中的数据,你得出什么结论?求出 的阻值。
(2)分析表2中的数据,指出实验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说出判断的理由。
(3)请利用表2中的数据求电源电压。
小明用两节干电池测小灯泡的功率,电路如图甲所示,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V,滑动变阻器规格为"20Ω 2A"。
(1)在图甲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完整。
(2)连接电路时,开关必须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移到最 (左/右)端。
(3)当电压表的示数达到2V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其读数为 A,此时,灯泡的功率为 W,为使灯泡正常发光,应将滑片向 (左/右)移动。
(4)当电压表示数达到2.5V时,无论怎么调节变阻器滑片都无法使电压表示数变大。为了用该灯泡继续完成实验,你的做法是 。
(5)解决了(4)中问题后,测出电压略大于2.5V时的灯泡功率。为比较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的功率关系, (需要/不需要)重新测量前两次实验数据。
如图1所示是"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现象"的实验装置,小华将初温和质量相等的色拉油和水分别装在相同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并不断搅拌,每隔0.5min测量一次温度,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加热时间/min |
0 |
0.5 |
1.0 |
1.5 |
2.0 |
2.5 |
3.0 |
3.5 |
4.0 |
|
温度 /℃ |
色拉油 |
20.0 |
20.3 |
20.7 |
21.5 |
23.0 |
25.0 |
27.0 |
29.0 |
31.0 |
水 |
20.0 |
20.2 |
20.5 |
21.0 |
22.0 |
32.0 |
24.0 |
25.0 |
26.0 |
(1)选用相同的酒精灯,是为了使单位时间内色拉油和水 相同,不断搅拌的目的是使色拉油和水 。
(2)图2中已经画出色拉油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开始部分并不是直线,导致此现象的原因是除色拉油外还有 吸收热量,为尽量减小这种影响,写出一种改进方法: 。
(3)根据上表实验数据,在图2中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分析图象可知,当色拉油和水升高相同温度时, 需要的时间短, 需要吸收的热量更多。
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小明用完全相同的木块分别做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丙三个实验。
(1)将木块放在水平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使木块做 运动,此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甲、乙两个实验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 有关; 两个实验说明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3)小明认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接触面的面积有关,于是他在上述用实验的基础上,将木块沿竖直方向切成两部分继续进行实验,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由表中数据验证了自己的猜想,这种做法 (正确/错误),理由是 。
次数 |
木块大小 |
接触面积S/cm 2 |
摩擦力f/N |
1 |
整块 |
150 |
1.5 |
2 |
三分之二块 |
100 |
1.0 |
3 |
三分之一块 |
50 |
0.6 |
在"比较两个灯泡的亮暗"的活动中,如图(a)所示(电源由四节干电池串联,每节电压恒为 , 灯额定电压为 , 灯额定电压为 。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 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使滑片在最右端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最大。
(2) 、 两灯应选择电阻 (相同 不同)的白炽灯泡,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应比较两灯泡亮暗和 。总结发现:两灯串联时,通过灯泡的电流相等,电压越高,相同时间内 越多,灯泡就越亮。
(3)小明为测出 灯的额定电功率,在原电路中串联一只电流表如图(b),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读出甲表示数为 ,乙表示数为 ,电流表示数为 ,当滑片移动阻值最小处时,甲表示数如图(c)所示为 ,小明对电路进行改进,取走 灯和乙表,正确连接电路后,发现还是无法测量 灯的额定功率,小明思考后,在不增加电路元件的情况下又对实验进行改进,顺利完成了实验,他的做法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