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读书重在选择

潘裕民

①英国作家阿瑟•柯南道尔曾说过:“漫无目标,无书不读的人,他们的知识是很难精湛的。”可见,读书一定要有选择。

②读书要有所选择,这在今天显得尤为重要。也许有人会说,博览群书被古人提倡,现在我们为什么非选择不可?我们知道,西潮东渐以前,中国有的学者曾有“读尽天下可读书”的抱负。但是,今天的博览群书,和古人的博览群书有很大差别。古时书少,很多书是以诗词、文言文的形式写下来的,言简意赅。即便是古代散文,篇幅也不是很长,博览群书比较容易。而在如今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书太多,各类图书让人眼花缭乱,各种读本蜂拥而至,长篇巨制铺天盖地,我们只能选择自己最想读或必须读的书来阅读。

③当代著名学者钱钟书一生读书无数。一次,他到美国访问去参观国会图书馆,图书馆的人因其藏书量大而骄傲,同去参观的人也无不为之惊叹,只有钱钟书一个人默不作声。图书馆的人问他有何观感,他忍不住笑着说:“我也充满了惊奇,惊奇世界上有那么多我所不要看的书!”这话看上去风趣,却是事实,一个人不可能读完所有的书。19世纪英国作家罗斯金就说过:“一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空余时间很少,因此我们不应把一刻空余时间耗费在阅读价值不大的书籍上。”因此,今天我们提倡既要多读书,又要有选择意识,多读好书。山东省平邑县兴蒙学校李传鹏输入

④毛泽东是我国历史上一位爱读书、会读书的领导人,他早年常说:“读书要为天下奇。”他所说的“奇书”,不在择读之量,而在择读之内容与效果。毛泽东的择书,排在前三位的是哲学、马列和文史,尤其在他晚年时,仅《红楼梦》就阅读和收藏了20种不同版本的线装书。当然,那些与他的实践活动关系不大的书籍,他也有选择地阅读了很多。

⑤人们常说:“开卷有益。”这句鼓励人们读书的话没错,但是并不等于读任何书都是“有益”的。尤其面对之前从未看过的“新书”,更要有所选择。美国哲学家阿尔考特曾说过:“一本好书使人开卷时会有所求,而闭卷时获有益处。”其实该读什么书、不该读什么书,或者在什么年龄段读什么书,历史上、现实中都有许多建议,如“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书是有等级的,有好坏之分。王充在《自纪》中讲述评价文章好坏的标准时说过:“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章无补。”他所著的《论衡》一书就属于“为世用者,百篇无害”的好书,至今仍为人们所珍藏。书是人类的仓库,但仓库里藏的东西不一定完全是好的,也有霉的、烂的、不合用的。所以,一个人不能随便读书。别林斯基也曾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山东省平邑县兴蒙学校李传鹏输入。

⑥如此说来,读与不读、粗读与精读,都要有所推敲。何况今天印刷术那么发达,出的书不计其数,版本也很多。比如《论语》一书,就有无数版本,让读者不知道读哪种好。尤其是一些外国文学作品,不同版本、译者、出版社的差别很大,一定要选名社、名翻译家的版本来读。另外,在内容、文字等方面也要有所选择,学会取舍。

⑦“尽信书不如无书。”要做到这一点,我们不仅在面对书海时学会选择,在面对同一本书时,也要善于对其内容进行选择。现在的一些图书,平庸陈旧的内容较多,真知灼见较少,书中的很多观点别人早已说过,只不过是改头换面炒冷饭,如果我们捧着这样的书籍,还一本正经从头读到尾,岂不是浪费时间?

(选自《中国教育报》2016年3月14日,有改动)

(1)作者认为“读书重在选择”,对于如何选择,作者提出了哪些意见?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作答。

(2)文章第③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 3)下列表述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  

A.古时书少,古人博览群书比较容易,而如今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图书种类繁多,长篇巨制铺天盖地,博览群书是无法做到的。

B.毛泽东爱读书,会读书,他枣年常说:“读书要为天下奇”他所说的“奇书”,不仅在选择读之量,而且在选择之内容与效果。

C.书是人类的仓库,但仓库里藏的东西不一定完全是好的,读不合适自己的书不但“开卷无益”,反而比不阅读的坏处还大。

D.现在的一些图书,平庸陈旧的内容较多,真知灼见较少,书中的很多观点别人早已说过,捧着这样的书籍从头读到尾,就是浪费时间。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提取论点 论据作用 论证方法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
反败为胜
刘墉
这是一个发生在美国新闻圈真实故事,仿佛是个奇迹,却有它必然的因果。
麦克是电视台记者,由于口齿清晰、相貌堂堂、反应又快,所以除了白天采访财经路线,晚上还播报七点半的黄金档,按说事业应该一帆风顺,却因为人不够圆滑,而得罪了他的直接上司——新闻部主管。
“麦克报告新闻的风格奇特,不容易被一般观众接受,以后不准播黄金档,改报深夜11点的首播新闻。”新闻部的主管突然在会议中宣布。
所有的人都怔住了,麦克当然更是吃了一惊,他自己知道自己被贬了,但是极力镇定,甚至做成欣然接受的样子说:“谢谢长官,因为我早就盼望运用六点钟下班后就跑去进修,却一直不敢提。”从此麦克果然每天一下班后就跑去进修,并在十点多赶回单位,预备夜间新闻的播报工作。他把每一篇新闻稿都先详细过目,充分消化,丝毫没有因为夜间新闻较不重要,而有任何松懈。
渐渐地,夜间的新闻收视率提高了,观众的好评不断,终于惊动了电视的老板。
“麦克为什么只播11点,却不播七点半?”老板不高兴地把厚厚的信件摊在新闻部主管的面前。
“因为……他晚上六点钟以后有课,所以拒绝播报晚间新闻。”
“我下令他播晚间新闻。”
麦克被新闻部主管“请”回了黄金时段,并在不久之后获选为全国最受欢迎的电视记者。
“虽然麦克是学财经的,但是由他采访财经新闻容易产生弊端,以后改跑其他的路线。”心中忿恨难平的新闻部主管,终于想出修理麦克的办法,并给他难堪。
对跑财经已颇有名气的麦克,这简直是侮辱。这个主管不但蔑视他的专长,而且侮辱了他的人格。他知道只要自己的爆发,就会落入敌人的圈套,所以,他默默地服从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
“后天有财经首长来公司晚宴,请麦克作陪,他最合适。”某日老板打电话给新闻部主管。
“麦克现在不跑财经线了。”
“不跑也来参加,他是专家,饭后由他做个访问。”
从此,每有重要的财经界人士到公司去,都由麦克作陪,并顺便专访。渐渐地,无论是观众,还是同事,都说现在麦克是大牌,只要有重要人物到来才由他出马,不重要的,则全由别人接手。而每一位曾接受麦克采访的人,都以此为荣。没有被麦克访问的则有了怨言。
“不能厚此薄彼,以后财经一律由麦克跑,别人不要碰。”老板终于下了令。
麦克被“请”回了财经记者的位子。
电视界掀起了记者兼做益智节目的热潮,麦克获得13家广告的支持,决定也开一个节目。
“我不准你做,”连吃两记闷棍的新闻部主管板下脸来对麦克说,“因为我打算要你制作一个新闻评论性的节目。”
“好极了!”虽然麦克知道新闻评论性节目极不讨好,收入又微薄,仍欣然答应。
第一集,中午才录完影,下午新闻部主管就认为内容不妥,不准播出。而节目的时段已定,麦克不得不拼命赶做另一集来替代,但是他没有怨言,仍然做的十分带劲。有人说他傻,他也只是笑笑。
渐渐节目上了轨道,有了名气,参加者都是名噪一时的要人。
“以后每集的脚本都请麦克直接拿来给我看!”老板又下令给新闻部主管,“为了把握时间,由我来审核,有问题我好直接跟制作人商量!”
两周后,原来的新闻部主管调职做冷板凳,新任的主管上台,正是麦克。
能忍人所不能者,必能成人所不能成,当然这还需要有相当的实力,麦克的成功便在于此。
(选自《叛逆血液》)
新闻部主管常有意刁难麦克,有什么事实吗?其结果怎样?
联系上下文说说文中划线句“麦克被‘请’回了财经记者的位子”中的“请”为什么要用引号?再找出这类似的句子来。
这篇文章有一句话点明了中心,是哪一句呢?
文中的麦克和老板,你最欣赏谁?欣赏他的什么?

打造心灵的韧度
①有则故事耐人寻味。一个失意的年轻人寻找成功的秘诀,哲人递给他一颗花生说:“用力捏捏它。”年轻人用力一捏,花生壳碎了,剩下了花生仁。然后,哲人又让他用力搓搓,结果红红的皮也被搓掉了,只留下了白白的果实。哲人再让他用力捏捏,年轻人迷惑不解,但还是照做了。可是,不论他如何用力,却怎么也捏不碎这花生仁。哲人语重心长地告诉年轻人:“虽然屡受打击与磨难,失去了很多东西,但始终都要拥有一颗坚强不屈的心,这样才会有美梦成真的希望啊!”
 ②其实,每一位成功人士被磨砺“成型”的过程,大都绝非坦途。诸如职场失手、竞争败北、工作出错、进步受阻等等不顺心的事,会随时随地在生活中出现。这恐怕是每个成功人士都经历过的,也是任何一个人成长道路中都可能遇到的。应该说,不幸和挫折如同一块磨刀石,它可以磨掉人不够成熟、不够坚强的部分,去掉人的骄气与娇气,打造心灵的韧度,促使人更踏实、更坚定地前进。如果不能用客观的眼光看待挫折和不幸,稍遇不顺就自怨自艾甚至自暴自弃,就等于主动放弃了砥砺自己的机会,也放弃了进步的可能。
  ③其实,艰苦的环境不一定就是人生的不幸,相反还会成为磨砺人生的砥石,它可以培养坚强的品质、意志和毅力,就像燧石只有在锤击下才能放射出耀眼的光彩。正如孟子所言:“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罗曼·罗兰说:“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其实任何艰苦都只是相对的,如果能在艰苦面前无所畏惧、知难而上,努力打造心灵的韧度,就能从艰苦奋斗中享受最大的乐趣。
  ④“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只有经历了不幸、挫折、失败和痛苦的磨砺,真正打造了心灵的韧度,把不幸的命运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在生活中做到宠辱不惊、镇定自若。在面对突发情况时临危不惧、冷静处之,就能使自己始终不偏不倚、不疾不缓地朝着既定目标前行。
⑤人不怕痛苦,就怕丢掉坚强;人不怕磨难,就怕放弃希望。要想有所建树,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为自己打造一颗坚强的心,勇于在艰难困苦中磨砺斗志,走好自己人生路上的每一步。
阅读全文,请写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请分析文章开头引述故事的作用。
请针对第③段罗曼·罗兰的观点,列举一个名人的事例,并作简要分析。
请用自己的话谈谈你读完本文后所获得的启示,30字左右。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地下水的危机
①目前全球大约15亿人口的饮水来源是地下水。在人们看来,地下水深藏于地下且储量大,不会遭到过多的污染。其实,如今的地下水已经危机重重。
②工业生产过程中会排出大量含有各种有毒有害元素的废水,人类通过化学、物理、生物等各种方法处理了部分工业污水,但还是会有大量废水没有经过处理而排入城市下水道、江河湖海或直接排到水沟、大渗坑里让其自行消失,这些都是导致地下水工业污染的主要原因。
③一方面,现代化的工业生产产生大量含有各种化学物质的垃圾,这些垃圾一般是露天堆置或简单填埋,垃圾中的有害物质经地表径流及雨水的冲淋而渗入地下。一些危害较大的垃圾则一般装入容器后再掩埋,但多年以后容器罐会被锈蚀腐烂,一样会使有毒有害物质渗入地下蓄水层中,最终导致地下水的严重污染。
④20世纪40年代,人类开始使用化工合成的农药来消灭病虫害,但是经过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使用,这些农药大约只有10%左右被作物吸收,还有一部分汽化进入大气中,其余全部进入土壤及地表附属物,这部分未被吸收的农药会随地表径流渗入地下蓄水层造成污染,并且有机农药在自然界存留时间较长,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在生物体内富集的浓度越来越高,最终对地下水质造成更大的威胁。据报道,在30年前使用DDT的地方,目前地下水中仍然存在这种农药,且部分地区地下水中DDT含量超标几千倍。自20世纪50~60年代起,化肥使用量在逐年增加。有机氮肥、磷肥、钾肥的使用量已增加了近10倍。而这些化肥大约只有40%左右被作物吸收利用,其余的都溶于雨水及灌溉水中,最终慢慢渗入地下蓄水层中。近几年,相关部门通过对地下水监测发现,硝酸盐含量都有上升的趋势,我国北方有些地方地下水硝酸盐的含量平均超标2~5倍,有些地方甚至超标30倍以上。
⑤长期以来,城市的生活污水没有经过任何处理而直接排放,只是靠地表水体的自净能力来消除其中的污染物质,但水体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据统计,我国约有80%以上的河流遭到污染,有的污染相当严重,甚至不能用于灌溉农田,这些污染后的地表水都成了地下水污染的源头之一。
⑥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人类的生命活动要消耗大量的粮食、蔬菜及能源,同时也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城市是人口密度极高的地方,它每天产生的垃圾量也大得惊人。这些垃圾一般用埋填法处理,而这些被填埋于城市周围的垃圾,随着日晒雨淋及地表径流的冲洗,其溶出物就会慢慢渗入地下,污染地下蓄水层,因而生活垃圾及居民区的化粪池也是造成地下水有机物污染的主要渠道。
⑦对于地下水污染的进程是缓慢的,污染源一般不是单一的,而是由土壤污染、地表水污染、各种渗滤液等在下渗的过程中不断被沿途的各种障碍物阻挡、截留、吸附、分解,最终进入地下水的。从污染源的出现到地下水的污染往往需要经历很长的时间。所以当地下水受到某些组分的严重污染时,往往是无色无味的,即使人类饮用了有毒有害组分污染的地下水,对人体的影响也只是慢性的长期效应,不易觉察。地下水一旦污染形成,很难治理,即使查明了污染原因并消除了污染源,地下水质仍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恢复。这是因为被底层阻留的污染物还会继续释放到地下水中,并且地下水流动缓慢,溶解氧含量低,微生物含量很少,自净能力差,因此地下水的污染恢复和治理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见效。由于底层的阻留,地下水中的污染物含量一般是微量的,不会引起人类的急性疾病,但是却会在人体内富集,造成多系统的损伤,甚至会影响到几代人的健康。
⑧看来,地下水早已不再是人们想象当中的地下水了,其污染状况不容忽视,人类需要对地下水环境的治理高度重视起来,这样的醒悟越早越好。
(选自《地理教育》2011年10期)
从全文看,地下水的污染主要是由什么引起的?请分点概括。
结合上下文,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1)经过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使用,这些农药只有10%左右被作物吸收.
(2)据统计,我国约有80%以上的河流遭到污染,有的污染相当严重,甚至不能用于灌溉农田。
为什么对地下水环境的治理应高度重视起来?请简要说明。
某机构想就“地下水的治理”问题制定一个措施,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帮助完成下面的表格。

充实力量,加强监督监测工作。
调整产业结构,深化企业环境管理。


实行排污总量控制,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总量。
采取地下水人工补给的方法,以缓和地下水供需矛盾。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静拥夜色游刚
①我喜欢这样宁静的夜晚。一杯绿茶,一盏桔色的台灯,一台精致的手提电脑,安置着白日里疲乏的身心。
②夜色总是充满着柔情,就像贴心的爱人,在白日里走过了千山,涉过了万水,是怀着充实的喜悦也罢,是带着失败的落魄也罢,不管是什么情形,只要见到夜色降临了,飘泊的心灵似乎就找到了依靠,夜色缓缓拂面而来,就像慈祥的祖母,轻轻滑过自己沾满灰尘染尽风霜的眸子,在心底说,孩子,该回家了!是的,天黑了,该回家了,夜色里的家,才能算是真正的家。对于一个起早摸黑奔波在城市里的人,只有在夜里,那朵等着我归去的窗灯,那桌待着我的饭菜,以及妻子的温存,孩子的笑脸,才能让我完全的拥有,完全的感受。
③我总是怀着这样感恩的心境走进夜晚,然后在夜里享受着白日里不能拥有的时光。
④我是一家报纸的记者,时时绷紧着神经向着各种突发现场奔波,有时是在凌晨,有时是在深夜,有时是在别人吃饭时的晌午,与其说是为了抢新闻,还不如说是为了生活而打拼。初到报社时,我狠着劲挥洒着满腔的热情,只顾着如何把事件变成一段段文字。后来我慢慢学会了写稿之前的酝酿,懂得了锤炼。慢慢的,我开始习惯了在夜里写作,发现夜色就像一个澄澈的湖泊,总让人的心境变得沉静,归于宁和,继而获得了心灵上的灵动,使自己迅速理清思绪,沉淀情感。在夜里写出的文字格外流畅,在夜里形成的思维格外严谨,有时感觉自己就像胸有成竹的雕刻家,能将一大堆新闻题材快刀斩乱麻,该削去什么情节,该突出什么亮点,一目了然,而行笔如风。
⑤我想,这一切,都缘于夜色的那份宁静,缘于夜色的那份祛伪存真的坦诚。历史名人曾国藩曾言“每日必三省吾身”,而“省吾身”必然在夜里,这时,夜晚是一种高度,夜色是一种回归。在夜里,只要你去思索,都会对自己在白天所做的事进行正确的总结,并产生出全新的认识,从而酝酿出新的意念,去准备着、迎接着新的明天。
⑥夜里总归是要睡觉的,但我却时时会遇上彻夜难眠的困挠。记得小时家住在偏远的山村里,很难到山外去见见世面。这天父亲突然说带我到城里的远房亲戚家去,听说自己要到县城去,我高兴得跳了起来。继而晚上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第一次兴奋而认真的想象城里的样子,想象会遇见什么样的小姑娘,会看见什么样的玩具,还想象到了坐什么颜色的客车到县城……那一夜突然感到夜晚好漫长,那一夜我脑中浮现着五彩缤纷的境像,那一夜,我突然明白,夜里,即使没有入睡,同样是可以做梦的,并且这梦来得那样真实可触,那样奋激人心。到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的世事不断增多,我早已度过了无数不眠的夜晚,并已习惯了在夜里编织梦境,在夜里修正着自己在白日里的思维。在静静的夜里,醒着的梦比入睡的梦更加充满着诱惑,醒着的梦比白天的真实更能切入肌肤。在夜里想象着将要达到的目标,会让自己充满着奋挣的力量。在夜里思念着远方的佳人,那份思恋定会变得更加充满柔情而富有诗意。在夜里细细回味回放曾经的痛苦,那份痛定能让人痛彻心扉……这时的夜色,成为了生活的凹凸镜,放大着渲染着所有的心思。这时夜色里的黑,就像汩汩流淌的音乐,成为所有情节所有画面的背景,而又总是那样恰到好处又那样煸情,让甜的甜到深处,让苦的苦到骨髓,让乐的乐到天堂,让悲的悲到地狱……
⑦夜色是这般的充满着宁和,是这样的充满着睿智和真实,又是这样富有着神秘与诗意。于是我总是习惯于途经一天的劳顿奔波之后,在静静的夜色里,燃起一盏桔黄色的台灯,泡上一杯淡淡的绿茶,打开案上精致的电脑,开始独自享受着夜色。有时是在写作,有时在听一段古典的音乐,有时是在呆呆地看着窗外斑驳的街灯,无论在做什么,我都是那样充实而宁和,这无边的夜色,就像自己知心的爱人,接纳着我所有的缺点,又慰贴着我的心灵,放纵着我的思绪。
⑧夜深了,我幸福地静拥着属于自己的夜色。
细读第⑥节,注意划线句,想一想:为什么说“醒着的梦”更具诱惑?
本文语言含蓄生动,请自择一个角度,就下面句子的表情达意进行赏析。
①夜色缓缓拂面而来,就像慈祥的祖母,轻轻滑过自己沾满灰尘染尽风霜的眸子,在心底说,孩子,该回家了!
②那一夜突然感到夜晚好漫长,那一夜我脑中浮现着五彩缤纷的境像,那一夜,我突然明白,夜里,即使没有入睡,同样是可以做梦的……
结合文中语句,说说你从文中读到了一个怎样的“我”?
你是不是也曾像“我”一样喜欢过“清晨”,或者“黄昏、月夜、蓝天、云彩、细雨……”?写出来并谈谈你的感受。

阅读下面的选文,然后回答问题。
①曾经欣赏过台湾漫画家几米一幅题为《有效期限》的漫画,画的中心是一片浅绿的水,上部有一些叶片粗大、开满了紫花的藤儿,中间偏下是两块石头,大石头上坐着一大一小两个人,小石头上蹲着一只好奇的小青蛙,左下角一只小纸船正悄然无声地驶来。旁边有诗云:一艘小纸船,悠悠地飘过来,渐渐沉没。世界上所有的美好,都有有效期限。
②美好的事物永远是有有效期限的。我们喜欢梅花,是因为它独自绽放在寒冷的冬天;我们喜欢菊花,是因为它只是微笑在金色的秋天
。假若世界上的花朵没有有效期限,我们对花的那份期待就会大打折扣。世界上所有的美好,都有有效期限,所以我们应该学会珍惜。
③珍惜亲情的“有效期限”。父母可以陪伴你的上半生,却无法呵护你的下半生;儿女能够陪伴你的下半生,却不可能参与你的上半生------你无法在所有的时空里称心如意地拥有你想要的全部天伦之乐,就像一只鸟无法在每一个季节都拥有自己优美的歌喉。于是,有了孔子“父母在,不远游”的教诲;有了“香九龄,能温席”的孝行;有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概叹------亲情的“有效期限”贯穿了我们生命的全过程,充塞着我们心灵的每一个角落。
④珍惜梦想的“有效期限”。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梦想,有了梦想却不为之付出真诚努力,梦想便会成为空想。怀抱强国梦想的屈原,用血泪凝结成千古传诵的《离骚》;以游艺救人为目标的李时珍,踏千山尝百草著成鸿篇巨著《本草纲目》;视科学研究为生命的居里夫人,历经十二年的努力,提炼出世界上第一克镭------梦想的“有效期限”激发着人们的进取精神。
⑤珍惜生命的“有效期限”。庄子说,“人生天地间,若白驹过隙”。因此,司马光用警枕提醒自己珍惜时间;雨果剃去了头发和胡须来拒绝浪费生命;鲁迅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不间断的工作上进心-------生命向我们昭示这样的真理:越是害怕时间消失的人,他们的脚步走的越远,生命的半径越大;越是觉得时间过剩的人,他们的世界越小。
⑥世界上所有的美好,都有有效期限,这是大自然不可移易的规律,所以我们必须学会珍惜。
结合上下文语境,仿照第②段画线语句,在下面写出一个句子。(3分)
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选文第①段引用几米小诗的作用是什么?(2分)
选文第③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写出三种。(3分)
根据你的积累,再写出一个珍惜时间的名言或警句。 (2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