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武陵春》一词,完成下列各题。
武陵春 ①
【宋】李清照
风住尘香 ②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 ③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 ④春尚好,也拟 ⑤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 ⑥,载不动许多愁。
【注】①选自《李清照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武陵春,词牌名。②[风住尘香]风停了,尘土中带有落花的香气。③[物是人非]景物依旧,人事已变。这里暗指丈夫已死。④[双溪]浙江武义、东阳两江水流至金华,并入婺江,两水合流处叫双溪。是当时的风景区。⑤[拟]打算。⑥[舴艋舟]一种形似舴艋的小船。(1)对"日晚倦梳头"中的"倦"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心绪不宁,无心做事。
B.疲惫不堪,毫无兴致。
C.百无聊赖,内心空虚。
D.琐事多多,精力不济。
(2)对"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的意思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化简为繁,化有形为无形,写出了词人哀愁的数量之多。
B.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写出了词人哀愁的分量之重。
C.词人内心沉重,舴艋舟又太小,确实是"载不动"。
D.词人内心苦闷,双溪又太遥远,"载不动"是一种借口。
(3)下列诗句与本词描写的花形态相近的一项是
A.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B.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C.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D.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古诗文鉴赏
如梦令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首句“昨夜雨疏风骤”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2分)
(2)词中用“绿肥红瘦”形容?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蒹葭(节选)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展现了一幅的秋景图。
诗中表现主人公苦苦追寻、执着不舍的词语有“”和“”。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小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题目中“酬乐天”是什么意思?
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
A.首联,诗人回顾了自己不幸的遭遇,心情酸楚而愤懑。
B颔联用“烂柯人”的典故表达了对被贬被害朋友的怀念。
C颈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沉舟、病树”呼应了首联。
D“长精种”即振作精神,写出了诗人的乐观、豁达。
古诗赏析,共6分
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诗的大意是(2分)
划分句子节奏,每句画两处,用“/”线(1分)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任选角度赏析你喜欢的句子。
喜欢的句子:
赏析:
李贺《雁门太守行》鉴赏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 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雁门太守行》中,“黑云压城城欲摧”表达了什么意思?这句诗好在什么地方?(2分)
下面对本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
B.全诗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浓墨重彩地描绘战争场景,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颂守边战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
C.诗的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是说塞上的泥土在晚霞映衬下凝成胭脂色,写出了边塞风光的秀美。 |
D.“半卷红旗临易水”使人联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喻示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