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事件回放)
今年高考前,南京考生小李跟家长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原来父母担心影响考试,5月就没收了他的手机,可是已用惯手机的小李一下子变得“六神无主”和焦躁不安,甚至动辄跟家人吵架,并声称没有手机就不参加高考。南京心理危机干预中心主任张纯表示,小李这种状况是典型的手机依赖症。现在患上此症的人越来越多,几乎每天都有这样的“患者”来寻求帮助。
﹣﹣﹣(摘自互联网)
(调查统计)
某调查机构对我国某市上班族和学生族使用手机情况调查统计表
每天使用手机时间 |
比例 |
依赖手机的原因 |
比例 |
1小时以下 |
19.23% |
通信需要 |
21.15% |
1到2小时 |
21.15% |
放松需要 |
42.31% |
3到5小时 |
44.23% |
上网查资料 |
19.23% |
5小时以上 |
15.38% |
生活无聊空虚 |
17.31% |
(摘自互联网)
(网友声音)
安娜:饭菜上桌前,捧着手机边娱乐边等待,上桌后,不是拿起筷子一尝美味,而是先拿起手机拍照传微博;吃饭时,一只手动筷子,一只手接着手机键盘。一桌人都对着手机,有一句没一句地聊天,现在的饭桌已经被手机“绑架”了。
木棉:没手机时,我还能记住重要的人的电话号码、生日等;现在,完全记不住了,全靠手机来记,手机的功能也越来越多,淘宝、游戏……没事儿的时候就想掏出来看看,不知不觉中时间就过去了,而原本计划在现实中要做的事却一件也没干。
向日葵:我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是摸手机,睡觉前的最后一件事是放下手机。上班也没啥心思,一有空就会拿起手机看看时间,而且还时不时看下有没有短信、未接来电什么的……
野百合:最近手机玩得太多了,感觉视力、记忆力大不如前,有些时候甚至感觉头晕、头痛。
北方的狼:回家后,我一般都在网上,时尚、QQ、论坛、游戏……整天都与电脑面对面,工作是如此,娱乐更是如此。电脑逐渐改变了我的生活方式,我不再迷恋外面的世界,也无心与朋友聚会了。不能想象,没有电脑的日子将会怎样度过……
(摘自互联网)
(专家观点)
中国人平均中国人每天摸手机150次,除睡觉的8~9个小时,平均每小时摸手机10次。这太可怕了。
﹣﹣王忠武
手机上瘾的人要学习如何“数字节食”,合理使用手机,把视线转移到大自然和现实社会中,适当地强迫自己远离手机。
﹣﹣郁加凡
“手机依赖症”涉及心理学、医学、社会学等,消除并根治“手机依赖症”带来的弊病,需要来自包括媒体报道、社区宣传在内的社会各界力量。
﹣﹣鲁春晓
智能手机厂商要尽到社会责任,比如在手机说明书的醒目位置,指出过度使用手机可能造成的危害。
﹣﹣毕爱红
现代的人压力大,人际交往频繁,手机成为大多数人工作和生活的重心,一旦没有手机,就会出现情绪波动,如焦虑、烦躁、抑郁等症状。长期下去,不利于健康。
﹣﹣孔屏(摘自互联网)
(1)请根据以上信息,概括什么是“手机依赖症”。
(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我国的上班族和学生族对手机依赖程度普遍较高,主要原因是生活无聊空虚。
B.每天使用手机5小时以上的人所占比例最少,说明我国上班族和学生族对手机依赖程度不高。
C.手机上瘾可能会影响身体健康,如视力、记忆力变差,甚至会头晕、头疼。
D.中国人平均每天要花158分钟在手机上,远超全球平均值的117分钟。中国人每天摸手机150次,除睡觉的8~9个小时,平均每小时摸手机10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网友“安娜”认为,现在的饭桌已经被手机“绑架”了。“绑架”指用暴力把人劫走。这里把手机当作人来写,指饭桌上人们的注意力都被手机吸引。
B.网友“木棉”认为,人们原本计划要做的事一件也没干,根本原因是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多,人们没事儿的时候就想掏出来看看,以至于不知不觉中浪费了时间。
C.“手机依赖症”涉及心理学、医学、社会学等多方面的问题,想要根治“手机依赖症”是没有可能的。
D.现代人压力大,人际交往频繁,因此人们才会如此依赖手机,一旦没有手机,就会出现情绪波动。
(4)结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哪些办法可预防“手机依赖症”。
阅读《青春永不褪色》,完成下面小题。
青春永不褪色
①有人说:“世上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如同生命终将逝去,青春也终将褪色。”然而我却认为,世上只有青春是不朽的,我们的青春永不褪色。
②我之所以说青春不褪色,是因为我所说的青春不是指青春期,而是指一种昂扬热烈的生命状态,他并不会随年龄的增长而衰退。爱因斯坦年老时,却仍能跟孩子们天真的打成一片,仍能做出那些让人捧腹大笑的奇怪表情。这样的他有谁会说是一位暮气沉沉的老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90余岁高龄依旧精神的奋斗在手术台上,这样的他又有谁能说他的青春已经褪色?
③如何让我们的青春永不褪色呢?
④让青春永不褪色,我们需要有乐观开朗的心。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苦难常会在不经意间来临,就如同生活中难免会遇到风雨,而一颗乐观开朗的心,是最完美的使命,保护着你的青春。苏轼一生多次被贬,但乐观豁达的他一首美诗、一首诗书,高唱大江东去,始终不改青春昂扬的姿态,唯有保持乐观的心态,我们的青春才不会受生活中艰难困苦的影响,永远斗志昂扬,意气风发。
⑤让青春永不褪色,我们需要学会忘记和铭记生活中的挫折、他人的是非之余,都会在你的青春上留下一道道伤痕,所受的伤害多了,你的青春也会伤痕累累,你,最终只能古代的岛下席慕容曾经写过这样一段话:“生命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我们都是那个过河的人。”在生命之河的光辉里,在生命之河的左岸是忘记,在生命之河的右岸是铭记。我们乘坐着各自独有的船,在左岸与右岸穿梭,才知道忘记该忘记的,铭记该铭记的。既然我们拥有选择的权利,就不该在左岸与右岸中迷失。
⑥让青春永不褪色,我们更需要一份难得的沉稳,要保持青春的状态。我们不能只靠热血和激情,只凭热血和激情的青春,如同流星,虽然美丽却无法保持持久,只有多一份沉稳,我们的精神才能犹如太阳一般,耀眼而永恒。
⑦现在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全体国人应该紧跟时代步伐,始终保持昂扬热烈的生命状态,积极投入生活,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⑧只有这样,我们每个人的青春才能永不褪色,我们的国家才能永远风华正茂。
(选文有改动)
(1)作者认为青春永不褪色的原因是什么?
(2)怎样才能让我们的青春永不褪色?
(3)分别指出下面两句话所应用的论证方法。(一个括号内只能填写一种论证方法)
① 苏轼一生多次被贬,但乐观豁达的他,一首美诗、一首诗书,高唱大江东去,诗中不改青春昂扬的姿态。
② 只有多一分沉稳,我们的青春才能如太阳一般,耀眼而永恒。
(4)第④段划线句的含义是什么?
阅读《烟花惊艳》,完成下面小题。
烟花惊艳
①我家住的小区里,有家小理发店。十四年来,它很朴素,也很有底气地存在着,犹如一株小草,自有风姿,并不理会花的鲜艳和树的参天。
②想说的是今年大年三十的事情。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了快一年,但印象很深。一般我不会挤在年三十晚上去理发,那时候,不是人多,就是他着急要打烊,赶火车回家。但那几天因为有事情耽搁了,我一直到了大年三十的晚上,才去那里理发。店里只剩下老板一人,他正弯腰要拔掉所有的电插销,关好水门和煤气的开关,准备关门走人了。见我进门,他抬起身子,热情地和我打过招呼,把拔掉的电插销重新插上,拿过围裙,习惯性地掸了掸理发椅,让我坐下。我有些抱歉地问他会不会耽误乘火车的时间。他说没关系,你又不染不烫的,理你的头发不费多少时间的。
③就在他刚给我围上围裙的时候,店门被推开了,进来一位女同志,急急地问:还能做个头吗?我和老板都看了看她,三十多岁的样子,穿着件墨绿色的呢子大衣,挺时尚的。我想,居然还有比我来得更晚的。老板对她说:行,你先坐,等会儿!那女人边脱大衣边说,我一路路过好多家理发店都关门了,看见你家还亮着灯,真是谢天谢地。
④等她坐下来,我替老板隐隐地担忧了。因为老板问她的头发怎么做,她说不仅要剪短,要拉直,而且关键是还要焗油,这样一来,没有一个多小时,是完不了活儿的。等她说完这番话时,我看见老板刚刚拿起理发剪的手犹豫了一下。
⑤显然,她也看出来了老板这一瞬间的表情,急忙解释,带有几分夸张,也带有几分求情的意思说:求您了,待会儿,我得跟我男朋友一起去见他妈,是我第一次到他家,而且还是去过年。虽说丑媳妇早晚得见公婆,但你看我这一头乱鸡窝似的头发,跟聊斋里的女鬼似的,别再吓着我婆婆!
⑥老板和我都被她逗笑了。老板对她说:行啦,别因为你的头发过不好年,再把对象给吹了。
⑦ 我知道,老板的时间紧张,便赶紧向老板学习,愿意成人之美,让出了座位。那女人感谢,开始从老板转移到我的身上。我忙说:“还是谢谢老板吧。”那女人哈哈一笑:“你们都是活雷锋!”
⑧我想别给老板添乱了,人家还得赶火车回家过年呢,便想趁老板忙着的时候,侧身走人。谁知悄悄拿起外套刚走到门口,老板头也没回却一声把我喝住:别走啊!别忘了正月不剃头!虽然对正月不剃头这种明星说法并不认同,但我还是感动的坐了下来。
⑨老板麻利儿地做完她的头发,让她焕然一新。老板招呼我坐上理发椅时,我对他说,不行就算了,火车可不等人。老板却胸有成竹地说,没问题,你比她简单多了,一支烟的工夫就得!
⑩果然,一支烟的工夫,发理完了。我没有让他洗头和吹风,帮他拔掉电插销,关好水门和煤气的开关,拿好他的行李,一起匆匆走出店门的时候,看见那位女人正站在门前没几步远的一辆汽车旁边,挥着手招呼着老板。我和老板走了过去,她对老板说:上车,我送你上火车站。看老板有些意外,她笑着说,走吧,候着您呢。老板不好意思地说,别耽误了你的事。女人还是笑着说,这时候不堵车,一支烟的工夫就到。
⑪汽车欢快地开走了。小区里,已经有人心急地放起了烟花,绽放在大年夜的夜空,就像突然炸开在我的头顶,挺惊艳的。
(选文有改动)
(1)“我”不会挤在年三十晚上去理发店的原因是什么?
(2)第⑤段写到显然她也看出了老板这一瞬间有所顾虑,老板那一瞬间可能有什么顾虑?
(3) 思考并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① 第⑧段中“我还是感动的坐了下来。”的原因是什么?
② 在⑨⑩两段的划线句中,老板和女顾客都强调了,只需一小会儿功夫,他们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
(4)文章开头为什么说这家理发店很朴素,也很有底气的存在着?
(5)题目“烟花惊艳”有哪两层含义?
阅读《豆腐》,回答各题。
①豆腐是一种很有中国特色的食品。
②豆腐的发明就很有中国特色,人们大家都知道火药是道士在炼丹中发明的,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豆腐也与道士炼丹有渊源。据说淮南王刘安聚数千方士一边成就了道家经典之一,淮南子一边在炼丹中发明了豆腐,豆腐历史悠久,已营养中华文明二千余年。
③豆腐的口味也含有中国特色,以黄豆为原料的豆腐。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和低热量的优点,是中国人餐桌上的常客豆腐和各地口味相结合,变身为一道道美味的菜肴。例如四川的麻婆豆腐,北京的砂锅豆腐,东北的熏干豆腐。这些以豆腐为主角的贫民菜,也往往是最具地方特色的名菜。
④中国人对豆腐的理解已达到“意”的境界,是豆腐最突出的中国特色。
⑤在中国人的文化中,“食”与“德”密不可分。《周易》言,“食以养德”。明代儒学大师刘宗周遵循“耻于味欲,安于俭食”的思想,简约于食。他常以豆腐修身,悟出了做人要克己寡欲的道理。清朝胡济苍有一首题为《豆腐》的诗,其中后两句是“最是清廉方正客,一生知己属贫人”。在这两句诗中,他由豆腐的表现特点悟出了深意,豆腐在做人做事、修身等方面给了古代清正儒学知识很多启示。
⑥简简单单的豆腐已不只是一种食品,尝一口豆腐,品出的是中国特色。
(选文有改动)
(1)为什么说“豆腐是一种很有中国特色的食品”?请用简洁的语言回答。
(2)分别指出下面两句话所运用的说明方法,一个括号内只能填写一种说明方法。
① 豆腐历史悠久,已营养中华文明两千余年。( )
② 例如,四川的麻婆豆腐,北京的砂锅豆腐,东北的熏干豆腐。( )
(3)第3段加点词“主角”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4)第5段中写到,他是由豆腐的表现特点悟出了深意,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胡济苍由豆腐的什么表现特点,悟出了怎样的深意?
阅读下面选文和链接材料,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海岛绿色生命线
①海防林,是海南岛一个富有特殊意义又颇具地域特点的“专有名词”,即沿海岸种植的起防护作用的林带,被称为“海岸绿色长城”“海岛绿色卫士”,是海南岛生命家园的天然屏障。
②据史料记载,解放前,海南岛基本无海防林,沿海市县常受风沙侵蚀,乐东、东方一带时常风沙弥漫,患沙眼病、红眼病的村民占90%。20世纪50年代,文昌市翁田镇因无海防林庇护,流沙侵入12公里,到处是“三天烈日冒烟,一场暴雨沙埋田”的景象,每年淹没耕地超过百亩……
③为有效抵御风沙侵袭,从1956年开始,海南引进防风固沙的先锋树种——木麻黄,大力营造海防林。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筑起了一道绵延千里,坚不可摧的“绿色屏障”,扼住了狂风、锁住了流沙,保住了1052万亩耕地、数十万民房和近200万人口的安全。郁郁葱葱的海防林带,环绕在海南岛绵延的海岸线上,宛若一座绿色长城。
④海南是我国台风和热带风暴危害最严重的省份。2014年7月18日,第9号超强台风“威马逊”以巅峰强度在海南省文昌市翁田镇登陆,我省多个市县基础设施损坏严重,农作物大量受损,大量房屋倒塌或严重损坏。据我省专家预算,在海防林保护范围内,可以减少台风风力30%~60%。海防林就像一位坚强的卫士,为海岛涵养水源、固堤防潮、调节气候筑起了第一道防线,保护了农业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⑤海防林被称为沿海地带不可或缺的环保生命线。但我省现有的海防林树种单一,结构简单,生态功能差。有专家建议,在现有的木麻黄海防线内套种抗风能力强,耐盐碱的椰树,变单纯的海防林为融生态、经济与景观为一体。这样既能增加沿海防护林带的防风功力,又能闯出一条美化海岸生态环境、发展经济的新路子。循着这样的发展思路,近些年我省文昌、东方、儋州、万宁等市县大力推进“美丽海湾”建设,现已初步形成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模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海南正从蓝图变为现实。
⑥海防林,是海岛家园生生不息、绿色长驻的生命线。
(节选自《海之南》作者侯小健,有删改)
【链接材料一】
2022年4月18日,国家生态环境部晒出了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的“成绩单”。“成绩单”表明:近些年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显著增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正从蓝图变为现实。
【链接材料二】
2022年新年第一天,六集纪录片《自然的力量·大地生灵》在央视播出,见证了中国生态的改善,受到广泛好评。看了纪录片后,海南网友感言:海南因海而生,向海而兴,一直非常重视海洋生态保护。并引述资料说,几十年来海南大力营造海防林,筑起了一道绵延千里,坚不可摧的“绿色屏障”,扼住了狂风、锁住了流沙,保住了1052万亩耕地、数十万民房和近200万人口的安全。郁郁葱葱的海防林带,环绕在海南岛绵延的海岸线上,宛若一座绿色长城。
(1)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分析选文第②段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据史料记载,解放前,海南岛基本无海防林,沿海市县常受风沙侵蚀。
(2)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表达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说明了海防林涵养水源、固堤防潮的作用,是按时间顺序说明的。 |
B. |
本文说明对象是海防林,特指沿海种植的木麻黄林带,是按逻辑顺序来说明的。 |
C. |
文章说明了海防林的作用,有了海防林,沿海的农业和人民生命财产就有了保障。 |
D. |
本文说明的对象是海防林,指沿海岸种植起防护作用的林带,是海岛绿色生命线。 |
(3)在【链接材料一】这份“成绩单”中,海南有什么表现?请从选文中提取信息回答。
(4)【链接材料二】和选文第③段都选用了相同的材料,所起的作用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文体特征说说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文章,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老妈是个菜贩子
邹华卫
①许朵的叛逆,是从厌烦“菜贩子老妈”开始的。
②读初中时,许朵私下里叫老妈“卖菜的”,嫌她不似同学牟卉卉的老妈,举手投足,一股文化人的范儿。一想到卖菜的,许朵就巴不得离老妈远远的。
③不过许朵老妈的菜摊,经营得真不错。她做买卖诚实,人又热情活络,很快就从菜摊发展到菜店,后来拥有十多家连锁店。但在许朵看来,老妈骨子里是暴发户,不管老妈的职业还是素养,都不值得敬重,以至于坚决要让自己和老妈的人生拉开距离。
④读到高中,许朵坚决要求住校。老妈不同意,说:“牟卉卉跟你一个班,人家咋不住校?”许朵“哧”地冷笑一下,压根不想服从。最后老妈拗不过许朵,只好依她住校。但让许朵没有想到的是,开学时,老妈不仅自作主张执意开车送她到学校,还一见如故地和班主任聊上了。她那卖菜的大嗓门一嚷嚷,引得同学们纷纷侧目。于是开学当天,全班都认识了许朵——她妈是卖菜的,是家喻户晓的“诚信菜店”的老板娘。许朵简直沮丧透了,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天阴沉沉的,闷得让人透不过气来,路边的小树也垂着枝条,没有一丝生气。坚持住校就是想离老妈远一点儿,可是一天没过,又被罩在她的影子里了。
⑤因为卖菜的老妈,许朵不由自主地在同学面前显出自卑,甚至承受不了一些善意的玩笑。在大家聊起老爸老妈的时候,她便找借口溜出去。由此,许朵对老妈的忌恨又多了一重。
⑥而老妈还是老妈,又跟学校管后勤的校长扯上,零利润为学校食堂送菜。老妈得意洋洋地对许朵说:“你们校领导说了,你吃饭不用花钱,想吃啥就去吃啥。”
⑦许朵简直要崩溃了,但这次,她默然不语,只是坚决不肯再去食堂,而宁愿去学校门口那些不卫生的廉价小食店吃。结果没几天就吃坏了肚子,患了急性肠炎。
⑧至此老妈终于知道许朵的抗议行为,她又气恼又意外,哆嗦着嘴唇,抬起手掌,可看着许朵苍白的小脸儿,还是无力地放了下来,叹口气,转身走了。这样的抗争之后,许朵觉得再多花一分钱就是对老妈的妥协与认输。她分外努力,只想远远地逃离老妈。
⑨可到底是长身体的时候,功课越来越紧张,到了高二上学期,许朵明显出现营养跟不上的疲累。恰在这个时候,牟卉卉的老妈找到许朵,以一个母亲的急切央求道:“朵朵,卉卉也住校了,可她不许我中午送饭,这样营养怎么能跟得上呢?阿姨求你,跟她做伴儿吃饭好不好,卉卉说了,只要你同意我给你们俩送饭,她就让我送。”
⑩许朵过意不去,可看着牟卉卉老妈祈求的眼神,她还是点了头。许朵想,这才是爱孩子且有素养的妈妈,不像自己老妈,是个卖菜的,永远不考虑后果,总把事情做得那样浅薄。
⑪于是,牟卉卉老妈每天中午都送来丰盛的午餐,让许朵有了足够的体能,加上要远离老妈的动力,许朵的状态越来越好,高考时发挥出超常水平,可以随心所欲地挑选一所远离家乡的一流大学。
⑫接到通知书的那天,许朵很兴奋,去答谢牟卉卉老妈。没想到牟卉卉老妈微笑着揽过许朵的肩膀说道:“朵朵呀,你真把你老妈逼急了,就为你的吃,来求我求卉卉想了这个法子。孩子你想想,卖菜怎么了,靠自己劳动把生意做得这么大,不值得你自豪吗……”
⑬这些话,一句一句戳在许朵心窝里。
⑭话语如蚕,心似桑叶。
⑮真的,老妈有什么错,她不偷不抢靠自己的双手,辛勤劳动赚血汗钱,过好自己的生活,竭尽全力爱自己的孩子……
⑯许朵简直想给自己一耳光。
⑰那天下午,许朵第一次去了老妈的菜店,看老妈正弯着已然有些佝偻的身子,跟员工一起码菜,菜在老妈的手里是那样乖巧,服服帖帖地任由老妈侍弄。许朵愣了愣,过去接过老妈手里的菜,轻声说:“妈,你歇着去,我来吧。”
(选自《意林》2022年第3期,有删改)
(1)通读全文,完成以下框架图,梳理许朵对老妈的情感变化过程。
(2)请从下面两个句子中任选一句,从描写或修辞的角度简要赏析。
① 天阴沉沉的,闷得让人透不过气来,路边的小树也垂着枝条,没有一丝生气。
② 菜在老妈的手里是那样乖巧,服服帖帖地任由老妈侍弄。
(3)结合全文,探究“话语如蚕,心似桑叶”这句话的含义。
(4)牟卉卉老妈这个人物形象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
(5)简要分析许朵总想逃离老妈的原因,说说小说所要揭示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