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言志

《论语》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注释】①本文是《论语》一书中《公治长》篇的“颜渊”章,标题系编选者所知。②颜渊、季路:孔子的两个学生,季路即子路。侍:古代后辈陪从在尊长者之旁叫做侍。③盍:何不。④裘:轻暖的皮袄。⑤憾:遗憾。⑥伐:夸耀。⑦施:表白。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盍各言尔志(助词,无义)

B.衣轻裘(名词活用为动词,穿)

C.敝之而无憾(弄坏,使……破旧)

D.无施劳(功劳)

(2)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愿闻子之志

C.策之不以其道

D.万钟则不辨礼仪而受之

(3)请将“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  

(4)“言为心声”,本篇虽只写了孔子师徒三人的简短对话,却可由此窥见他们不同的心志。请结合文中内容简析其中一个人的性格特点。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文言实词 文言虚词 文言翻译 文言文阅读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理解(共计32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文后问题(共16分)
【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1分)
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晓雾将() (2)未复有能其奇者()
(3)怀民亦未() (4)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沉鳞竞跃。

(2)相与步于中庭。
填空。(计7分,每空1分)
(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_________”和 “__________”。乙文写景的名句是“__________”。
(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之美”,乙文描写了“□□之美”。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______ ____”的语句中。

阅读《虽有佳肴》完成小题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翻译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不知其也() (2)知然后能自强也()
(3)学半() (4)虽有道()
用“/”划出下列句子的停顿 (每句划一处)
(1)是 故 学 然 后 知 不 足 。
(2)知 困 然 后 能自 强 也。
翻译下列句子
(1)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本文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了这篇短文,结合你的学习实际,谈一点你的学习体会。

阅读《捕蛇者说》,完成小题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者。
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请用“/”为下面语句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
①几死者数矣②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解释下列加点词
其租入②乡邻之生
而献焉④往往而死者相
下列加点词词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专利三世矣退而甘食土之有
B.时献焉余闻愈悲
C.故为说野语有
D.告之帝苛政猛

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②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文中加点部分蒋氏的两次“戚”,各因什么而“戚”?作者的两次“悲”,又各是为什么而“悲”?请用自己的话叙述。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记承天寺夜游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⑤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选文的作者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1分)
用“/”标示下列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2分)
盖 竹 柏 影 也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2分)
①念无与为乐者 念:②相与步于中庭相与: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
①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
译文: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译文: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本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这对于我们面对人生挫折有何启示?(4分)


阅读下列文言选段,完成小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竞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日:“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四闻之,又笑日:“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用“/”标出下列句子的节奏。(划一处即可)
必 于 石 下 迎 水 处 啮 沙 为 坎 穴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意思。
(1)十余岁阅(2)不可得竟
(3)不更乎颠(4)知其一但
翻译下列句子。
(1)尔辈不能究物理。
(2)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文中讲到了三种寻找石兽的方法:一是到河下游找,理由是认为石兽会顺流而下;二是,理由是;三是到河的上游去找,理由是由于河水冲激,石兽反而会溯流而上。(2分)
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1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