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古诗词鉴赏。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登幽州台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诗人登上幽州台远眺,产生了怎样的联想?由此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试赏析“悠悠”一词的表达效果。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诗歌炼字炼句 诗歌思想情感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金陵酒肆留别

[唐]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李白的这首诗与他的《渡荆门送别》都借水抒写离情,你认为哪一首用得更好?请具体分析。

李白《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定林所居

[宋]王安石

屋绕湾溪竹绕山,

溪山却在白云间。

临溪放杖依山坐,

溪鸟山花共我闲。

二月四日作

[宋]陆游

早春风力已轻柔,

瓦雪消残玉满沟。

飞蝶鸣鸠俱得意,

东风应笑我闲愁。

【注释】①定林:地名,为名胜之地。②此诗作于淳熙八年(1181年),作者落职闲居家乡。

(1)《定林所居》中的“溪”、“山”分别具有    的特点;《二月四日作》通过  和消残之雪来描写早春的景色。

(2)尽管两首诗都有“闲”字,诗人心境却不一样,请作具体分析。

画堂春•寄子由

【宋】苏轼

柳花飞处麦摇波。晚湖净鉴新磨。小舟飞棹去如梭。齐唱采菱歌。

平野水云溶漾,小楼风日晴和。济南何在暮云多。归去奈愁何。

【注释】①这首词语《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写于同一年,此时作者在密州,其弟在济南。②“湖”指柳湖,在今淮阳,苏轼兄弟俩曾在此泛舟。

《画堂春》中的“归去奈愁何”与《水调歌头》中的“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都有“归去”一词,它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答题。

秋日行村路

〔宋〕乐雷发

儿童篱落带斜阳,

豆荚姜芽社肉香。

一路稻花谁是主?

红蜻蛉伴绿螳螂。

【注释】①社肉:祭土地神的肉。

(1)“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是千古名句,句中“伴”字用得妙,请写出你的理解。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汉江临泛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注释】①汉江:即汉水。②楚塞:指古代楚国地界。③九派:长江干流及其支流的统称。

(1)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使至塞上》首联写了诗人奉使出征,独当重任,到边疆察看,过居延属国的内容。

B.《汉江临泛》尾联通过具体细腻的景物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也洋溢着积极乐观的情绪。

C.《使至塞上》用一“直”一“圆”展现了边塞的壮阔;《汉江临泛》用一“浮”一“动”渲染了水势的磅礴。

D.王维的诗以“诗中有画”著称,这两首诗在意境创造上也很好地体现了一特点。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