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1)下列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B. 或遇其叱咄/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C.不敢出一言以复/复前行,欲穷其林

D.以衾拥覆,久而乃和/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对下列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无从致书以观——不知道从哪里买书来看。

B.离逆旅,主人曰再食——寄居在旅店里,店主每在也只吃两顿饭。

C.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心里已经感觉到很快乐,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比不上別人。

D.假诸人而后见也——向很多人借才能借得到书看。

(3)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濂的求学之路可以用“艰难”二字来概括:家贫吃穿条件差,读书靠借和抄,拜师要离家远途跋涉,求学还要看老师的脸色。

B.宋濂认为自己求学成功的秘诀在于勤奋:勤借书,勤抄书,勤读书,勤拜师,勤提问。

C.宋濂觉得年轻人吃、穿、住、教师、用书等生活和读书条件跟自己比起来都过于优越,这反而不利于他们的学习和成长,这是造成很多年轻人学业不精而品德出现偏差的主要原因。

D.作者认为,求学之道一要勤奋,二要虚心,三要专心,关键是要不怕吃苦,作者现身说法,勉励马君则更加刻苦向学,实际上也是对更多年轻人的殷切期望。

科目 语文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文言实词 文言虚词 文言翻译 文言文阅读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连线,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鲁迅——《阿长与山海经》——《朝花夕拾》
B.朱自清——《背影》——《朱自清散文全集》
C.钱钟书——《围城》——小说
D.余秋雨——《信客》——小说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信客教地理栩栩如生,效果奇佳。
B.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C.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俩不合坐一条板凳。
D.农妇把他当做了死神冤鬼,大声呵斥,他也只能低眉顺眼,连声诺诺。

依次填人下列句中空缺处,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①有人在外的家属一时陷入恐慌,四处新信客,怎么也找不到。
②此后,我就更注意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
③这些日子,家中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
A.物色搜集光景 C.物色收集情景
C.查询收集光景 D.查询搜集情景

下面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触目伤怀(心,心中) 人头济济(形容人多) B.情不能(停止)猝然昏厥(出乎意料)
C.情于中(聚集)犹豫再三(重复三次) D.识文字(判断)从容不迫(不慌不忙)

下列词语中不含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锁屑和蔼烦躁噩耗 B.仲胀惧惮尴尬呵斥
C.潦倒交卸渴幕焦灼 D.跋涉赋闲狼藉伎俩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