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古诗词,完成下列各题。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玻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1)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西湖时所见的景色。
B.上片轻舟短棹,春草碧色,绿水清波,长堤掩映,柔和的笙箫随风飘来,描绘的一幅淡远的画面。
C.下片结合“惊起沙禽掠岸飞”以静衬动写涟漪微动难免惊动沙滩上的水鸟,使之掠过湖岸飞去,愈显西湖的幽静。
D.“无风水面玻璃滑”中的“滑”字生动形象的描绘了水面的平滑,更显其晶莹、澄澈。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各小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对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诗人开篇回顾了个人身世和自己的抗元斗争经历,以星光的暗淡寥落暗示个人心境的凄凉落寞。
B.颔联使用比喻,形象地说南宋国势衰微如风中柳絮,个人一生坎坷如雨中浮萍,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
C.颈联巧借两个地名,语意双关,既表明作者被俘所经之地,又渲染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D.整首诗构思巧妙,寓意深刻,情味十足,是诗人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理想人生赞歌,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2)对这首诗尾联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尾联是剖心明志之言,集中体现了诗人忠贞不屈的爱国精神。
B.尾联中"汗青"代指史册,含蓄表达出诗人舍生取义的坚定信念。
C.尾联情感由悲而壮,语调由郁而扬,抒发了诗人为国捐躯的豪情。
D.尾联中诗人决心向死,不惜此身,展现出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问题。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前人评述此诗通篇不着一"忆"字,却"字字忆弟,句句有情",请选择其中一联加以分析。
阅读。
山园小梅
(宋)林逋 ①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 ②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 ③共金尊。
注:①诗人种梅养鹤成舞,终身不娶,世称其"梅妻鹤子"。②合:应该。③檀板:演唱时用的木拍板,此处指歌唱。
(1)诗中描绘的"梅花"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2)本诗艺术表现"绝伦""曲尽其妙",试任选角度加以赏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两首诗都是怀古诗,前诗涉及的历史人物是 ,后诗中的铜雀台为 所建。
(2)两首诗议论战争成败之理,诗人分别提出了怎样的假设性推想?
(3)两首诗观点不落窠臼,分别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中宵 ①
杜甫
西阁百寻馀,中宵步绮疏。
飞星过水白,落月动沙虚。
择木知幽鸟,潜波想巨鱼。
亲朋满天地,兵甲少来书。
【注】①此诗是大历元年(766)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作。中宵,半夜。②绮疏,指雕花的窗户。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西阁百寻余","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这一句与"飞来山上千寻塔"一样,是以夸张手法写建筑物之高。 |
B. |
"中宵步绮疏"写诗人被壮丽景色吸引而无心入睡,直至半夜还在窗下徘徊,反映了诗人寓居他乡时难得的欢愉之情。 |
C. |
"飞星过水白"写诗人看见一道白影从水掠过,其中"飞""白"两字从速度、颜色的角度描写了流星经过时的情景。 |
D. |
诗歌第三联,诗人以"幽鸟、巨鱼"寻求安居之地来暗示自己没有理想的环境可供栖身,委婉表达了他对战争的态度。 |
(2)诗歌最后一联的意思是: 。在你读过的杜甫诗中," , "两句意思和它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