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让人,乃众妙之门
①沈从文先生的墓碑后面有这样的碑文:“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每句最后一字巧妙地组成了“从文让人”。让人,可以说是沈从文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让人,让他得享八十有六的高寿,让他由作家转为学者,成就大事业,享誉中外。可见,让人,是人生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
②让人,并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涵养,一种胆识。“让人非我弱,弱者不让人。”历史上成就大事业的人,哪个不具备这样的品格?“将相和”的故事流传甚广。蔺相如不想和廉颇争地位,路上遇到廉老将军就一而再、再而三地避让。这种豁达大度,不正体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崇高品德吗?因他的这种美德,才有后来廉颇老将军的“负荆请罪”,从而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
③让人,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有容人之量,有让人之心,才有和睦,才有和谐。当今著名词作家乔羽,偕夫人佟琦做客央视《夫妻剧场》,主持人问:“二老相濡以沫,白头偕老,有什么秘诀吗?”乔老答:“一个字,忍。”夫人佟琦抢答:“我是四个字,一忍再忍。”诙谐中尽显相处之道。
④让人,对事业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帮助。人在事业上很难一帆风顺,有时甚至会陷入绝境。如果宁折不弯,不退不让,事业很可能会就此终结。而让人,则会让你的人生之树在即将枯萎的时候焕发新的生机。沈从文先生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不能再继续写他钟爱的小说、散文,几乎被世人遗忘。但他以大度的襟怀,超人的毅力,忍了,让了,既不悲观,也未消沉,而是将自己的智慧和才华,用到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上。不哀不伤,潜心学术,写出皇皇巨著《中国服饰史》,又一次为世人刮目相看。
⑤可是真正做到让人并不容易。首先,你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上至王侯将相,下至贩夫走卒,都要认识到自己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否则,总把自己当成世界的中心,遇到别人冒犯,当然不容易大度起来。此外,想要做到让人,最好还要有点幽默细胞。生活中遇到不顺,谁心里都不会舒服。这时候不妨自我解嘲一下,心情有时就好多了。
⑥让人,乃众妙之门。生活中多一些让人,我们的心灵会多一些阳光,事业也会多几分顺利。不信,你试试!
(1)下列对本文中心论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让人,让沈从文成就大事业,享誉中外。
B.让人,是人生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
C.让人,并不是懦弱。
D.让人,乃众妙之门。
(2)选文第②段中加线的“这种美德”具体指什么?
(3)选文第④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任选其中一种论证方法分析其作用。
(4)选文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5)请简要梳理本文的论证思路。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这叫做职业的神圣。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惟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呢?全看我的才能
何如,境地何如。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庄子》记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冀之知。”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你不必羡慕我,我不必羡慕你。怕的是我这件事做得不妥当,便对不起这一天里头所吃的饭。所以我做这事的时候,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曾文正说:“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庄子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孔子说:“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我说的敬业,不外这些道理。选文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什么是“敬”?
为什么该敬业?
作者引用曾文正的名言属于________论证,其目的是什么?
怎样理解画线句子?请结合实例谈谈。
作者引用了庄子和孔子的名言,二者去掉一个好不好?为什么?
“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依照作者这一标准来衡量,你能从身边举一个例子吗?并加以短评。
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①蚕食桑吐者丝,蜂采花酿者蜜,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三者的共同点是善于创造。这里面蕴涵着一个深刻的道理:要善于读书,既要善于吸取精华,又要勇于创新。
②“春蚕到死丝方尽。”吃桑而吐丝正是春蚕的可贵之处。蜜蜂终生酿蜜忙,整日累月不辞辛劳地采花酿蜜,则是蜜蜂的可爱之处。倘若失掉了“吐丝”和“酿蜜”这一基本点,春蚕和蜜蜂的形象就会黯然失色,不值一谈;如同吃饭一样,读书也有个“会吃”“不会吃”“吃好”“吃坏”的问题,不可等闲视之,掉以轻心。
③汉代著名文学家、学者刘向说得好:“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善于读书,巧运心思,把书读活,才能不为书奴仆,才能真正领略“斗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胜景,做到“汤沙悉淘汰,所取惟珠玉,其精既在我,化为血与肉”。否则,充其量只能变成一个书橱,更有甚者会害己害人害革命。在我党历史上,王明是一个典型的反面教员。他不顾中国国情,一味教条地读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书,机械地照抄照搬十月革命的经验,他在担任党的主要领导期间,排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意见,大搞盲动主义、冒险主义。结果,使党领导下的革命力量蒙受了极大的损失。他自己也理所当然地受到了人民的清算,最终叛国投敌,成为历史罪人。
④在读书方面,毛泽东堪称我们的楷模。他从青年时代起就反对“读死书”,提倡创新。他读马列的书,不是照抄照搬,而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与中国的革命实践相结合,创立了伟大的毛泽东思想,指引中国人民驱虎豹、惩腐恶、追穷寇、缚苍龙,缔造了社会主义新中国。他学习前人诗词不落窠臼,大胆创新。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写出了“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名句。可见,读书只有善于创造,才能将获得的精华化为己有,真正像蚕那样吐出鲜亮的丝,像蜜蜂那样酿出甘醇的蜜。
⑤善于读书,既吸收又创造,才能增智慧,长才干,获得成功。请结合文章的内容,谈谈你对“泥沙淘汰,所取惟珠玉,其精既在我,化为血与肉”的理解。
文章第③段举王明事例的作用是什么?
文中第④段是从哪些方面写毛泽东同志善于读书的?试加以分析。
请你为第③段从正面或从反面再补充一个事实论据,进一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敬业与乐业(节选)
第二要乐业。“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但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了?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来不用。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子摆在哪里才好,他们的日子真难过。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不愿意做。不愿意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自豪感:“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他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力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乐。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亡想杜绝了,省却无限烦恼。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解释下列词语。
层累:
骈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选自,意思是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选自,意思是。作者引用孔子的两句话分别是为了说明。
选出下列复句中不同的一项()。
A.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
B.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 |
C.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样,因竞胜而得快炙。 |
D.人生能从自己职业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
本段论述的主要内容是,作者列举了几件事例驳斥了的呼声,然后列举了两等苦人,再从个方面证实了。
“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这句话在本段起的作用。
阅读《雨说》节选,完成后面的练习。
(雨说:四月已在大地上等待久了……)
等待久了的田圃跟牧场/等待久了的鱼塘和小溪/当田圃冷冻了一冬禁锢着种子/牧场枯黄失去了牛羊的踪迹/当鱼塘寒浅留滞着游鱼/小溪渐渐哨哑歌不成调子/雨说,我来了,我来探访四月的大地我来了,我走得很轻,而且温声细语的/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我呼唤每一个孩子的乳名又甜又准/我来了,雷电不喧嚷,风也不拥挤
……
跟着我去踩田圃的泥土将润如油膏/去看牧场就要抽发忍冬的新苗/绕着池塘跟跳跃的鱼儿说声好/去听听溪水练习新编的洗衣谣
……
第一样事,我要教你们勇敢地笑啊/君不见,柳条儿见了我笑弯了腰啊/石狮子见了我笑出了泪/小燕子见了我笑斜了翅膀第二样事,我还要教你们勇敢地笑/那旗子见了我笑得哗哗地响/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文段开头括号中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选文四五两节中“笑”的含义是什么?“要勇敢地笑”又表现了什么?
文中描写寒冬的景色具有怎样的特点? ( )
A.一派荒凉孤寂,没有生气,因为种子不再发芽,绿草变得枯黄,连牛羊的踪迹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
B.选项中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写的——陆上和水中。陆上写了田圃和牧场;水中写了鱼塘和小溪。 |
C.选段从陆上写时,田圃上种子被禁锢,牧场草木枯黄,牛羊全无;水塘中鱼儿不再游动,小溪也渐渐地干涸,总之,写出了寒冬的一派肃杀。 |
D.文中写景纯粹是诗人的想象,他把几种具有代表性的东西集合在一起,由此突出描写对象的特征。 |
选文开头两个加点的“雨说”各自有什么作用?请分别予以说明。
“我来了,雷电不喧嚷,风也不拥挤”一句从侧面表现了雨的什么特点?
选诗的第二节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分别有什么作用?
如果你是“新苗”是“鱼儿”是……,你会对雨水说些什么呢?
“柳条儿见了我笑弯了腰啊/石狮子见了我笑出了泪/小燕子见了我笑斜了翅膀”一句生动形象地写出雨带来了什么?
“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一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我来了,我走得很轻,而且温声细语的” 一句让我们想到了杜甫的哪句诗?“小燕子见了我笑斜了翅膀”一句又让我们想到了杜甫的哪句诗?
按要求修改下文。
①人们常说,竞争是残酷的,我对此不持否定态度。但是我认为竞争真正体现出的是实力。
②竞争中难免有失败者。失败将面临淘汰,这无疑是残酷的。但成功也并非侥幸,他们必然是有实力的。拥有真正的实力,才能在社会上站住脚,在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因此,面对竞争,不能躲避,要努力凭实力取胜。
③张开眼睛看看我们周围的世界吧?哪个行业不是充满了竞争?不是体现了实力的重要性?
④商业活动中处处可见竞争的存在。商场间,厂家间,比物品的质量好坏,售后服务,价格贵贱,都是竞争。你产品质量高,服务好,价格廉,自然有实力,你就是社会上的强者,又何须畏惧竞争的存在。在与这样有实力的公司竞争中,一些实力不强的公司只能差强人意。这些公司可能会倒闭,这足以见竞争的残酷,但更能说明实力的重要。
⑤正当的竞争还能促进社会的发展。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不少公司各出绝招。有的公司纷纷研制新产品打入市场,有的公司不断开发产品功能,提高产品寿命,有的公司派发优惠券,大搞降价,各种促销形式频频出现。这不仅使消费者受益,也能促进社会向前发展。
⑥我们学生每天都在参与竞争,你只有不断学习奋斗,拥有真才实学,才能考上好高中,今后才能在社会上站住脚,开创一片天地。工人们也在竞争,没有过硬的技术本领,就会面临下岗。国与国之间也有竞争,只有保持强大的国力,才能跻身世界强国。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⑦所以,与其说竞争残酷,不如说竞争为人类更好的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其害怕竞争,不如锻炼自己,以实力取胜。第①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不符合语言表达的习惯,请联系上下文加以修改,使之顺畅、简明。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有一个词语用得不当,它是_____________,应改正为_____________。
第③段中三处问号的使用并非都是正确的,请指出使用有误的,并加以改正。
第⑥段开头缺少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句,请联系上下文内容,补写出这个过渡句。
本文在论证中有一段内容游离于中心论点的范围之外,请指出并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