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着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翻译下列加点的词。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之: |
|
②不蔓不枝 |
枝: |
|
③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而: |
|
④陶后鲜有闻 |
鲜: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②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志向与情感?
《三峡》与《与朱元思书》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
【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意思。
(1)猛浪若奔(2)略无阙处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猿则百叫无绝 | B.自三峡七百里中自富阳至桐庐 |
C.回清倒影清荣峻茂 | D.隐天蔽日疏条交映 有时见日 |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甲、乙两文同为描写山水美景的文章,两文都以(表达方式)为主,但是两文的写作目的不同:《三峡》主要是为了客观地介绍地理知识,而《与朱元思书》则突出了。
甲文和乙文中都描写了水,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请各找一处加以评析。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节选自《桃花源记》)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必尽,期在必醉。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改编自《晋书》)
【注释】①适:满足。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③畜:同“蓄”。④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解释下列句子加线的词
(1)渔人甚异之( )(2)便要还家( )
(3)尝著《五柳先生传》( ) (4)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 )翻译下列句子。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
(2)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
译文: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停顿,每句只各一处。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2)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填空。
(1)【甲】文中“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与【乙】文中的 “”的现实生活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2)【甲】文表达了作者寻找一个和平而安宁、温馨而和乐的世界,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乙】文陶渊明既不会抚琴,他的琴也“弦徽不具”,但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你认为陶渊明的“琴中趣”是一种怎样的生活情趣?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选出划线词表示数量词“一百”的意思的一项是()
A.一百许里 | B.百千人大呼 | C.千百成峰 | D.赏赐百千强 |
翻译与理解。
(1)用现代汉语翻译“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简单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写法。
陈谏议教子
宋陈谏议①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②,蹄啮③伤人多矣。一日,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诘仆:“彼马何以不见?”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矣。尧咨者,陈谏议之子也。谏议遽召子,曰:“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是移祸于人也!”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④。戒仆养之终老。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之风。
【注释】①陈谏议:姓陈,谏议是官名。②驭:驾驭马匹。③啮:咬。④直:通“值”,价值。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蹄啮伤人多矣(蹄子) | B.因诘仆(于是) | C.贾人安能蓄之(蓄养) | D.是移祸于人也(这) |
加线的“之”字,与例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尧咨者,陈谏议之子也。
A.贾人安能蓄之 | B.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C.子将安之? | D.此独以跛之故 |
下面对文本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谏议家的马性情暴烈,难以驾驭,连他家里人都不能制服这匹马。 |
B.陈谏议说儿子陈尧咨不该将家中劣马卖给商人。于是,陈尧咨就命人追回了马,退给了商人钱,并告诫仆人要养马到终老。 |
C.文中陈谏议的话可以用孔子的名言“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来概括。 |
D.陈谏议的教子之道的确令人钦佩!他不因儿子把一匹烈马卖掉而感到高兴,而是呵责儿子和家人嫁祸于人。 |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解释加点的词语
(1)广故数言欲亡 ()(2)尉果笞广 ()(3)从民欲也()翻译“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陈胜吴广为什么在杀尉之后才“召令徒属”?“召令徒属”的目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