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实验成功的基本保证。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区分羊毛和棉花

灼烧,闻气味

B

鉴别NH 4Cl和KCl

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C

除去CO中混有的CO 2

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

D

Fe粉中混有CuCl 2

加入足量的水,过滤

A.

A

B.

B

C.

C

D.

D

科目 化学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合理的是( )。

A.食物变质——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
B.汽油挥发——分子大小发生了变化
C.热胀冷缩——分子间间隔改变
D.花香四溢——分子做扩散运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不同分子所表现的化学性质不同
B.分子的质量和体积比原子的要大
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D.氦气由氦原子构成

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 )。

A.湿衣晾干——分子不停地运动
B.水结成冰——分子发生变化
C.干冰升华——分子间间隔变大
D.轮胎充气——分子间有间隔

对下列事实或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事实或现象
解释
A
八月桂花,十里飘香
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B
水银温度计里的水银热胀冷缩
分子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
C
25 m3石油气可加压装入0.024 m3的钢瓶中
分子间是有间隔的
D
浓氨水和浓盐酸接近时“空中生烟”
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如下图所示,在烧杯甲中装入蒸馏水,滴入2滴酚酞溶液,得到无色溶液。在烧杯乙中装入浓氨水。用一只大烧杯把甲、乙两烧杯罩住。几分钟后,发现甲中的溶液变成红色。对上述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①甲内滴入的酚酞要过一会儿才能变色,与乙无关;
②大烧杯壁上沾有某种物质,散发出的肉眼看不见的粒子与甲中的溶液接触,使其变红;
③乙中的浓氨水中有肉眼见不到的粒子逸出,有些粒子进入了甲中的溶液,使溶液成分改变,并使溶液变红;
④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