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中A、B、C、D、E、F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F是一种黑色粉末,E是密度最小的气体,D是一种常见的液体,A与C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图中用"﹣"或 "表示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用或"→"
"表示两种物质间能单向或双向转化,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图中部分反应需在溶液中进行,物质是溶液的只考虑溶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写出A、B、E、F四种物质的化学式A 、B 、E 、F 。
(2)F与少量A溶液反应的现象是 。
(3)D转化成C的化学方程式为 。
兴趣小组为探究某些酸碱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把稀硫酸分别加入到盛有不同药品的A、B、C、D四只试管中。请回答:
(1)甲同学观察到A、B试管中均无明显现象,于是得出结论:硫酸与氢氧化钠及氯化钠都不能发生反应。乙同学认为A试管中发生了反应,理由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B试管中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理由: 。
(2)丙同学观察到C试管中有 生成,于是得出结论:硫酸与碳酸钾能发生反应。
(3)丙同学对反应后C试管中溶液的溶质成分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结论一:K2SO4 结论二:K2SO4、H2SO4 结论三:
丙同学设计实验,用两种方法验证结论三正确: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方法一:取C中溶液少许,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结论三正确 |
方法二:取C中溶液少许,加入适量的 |
产生气泡 |
乙同学对方法一提出质疑,认为方法一不正确,理由是 。
(4)丁同学观察到D试管中有白色沉淀生成,于是得出结论:硫酸与硝酸钡能发生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如图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见装置。请回答:
(1)写出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
(2)若收集﹣瓶氧气用于完成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最好用 (填序号)装置收集氧气。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发生装置选择B的依据是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若用F装置干燥二氧化碳,瓶中应盛装 。
在实验操作中一定要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以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下列错误操作理论上可能带来的结果是
(1)A (2)B (3)C (4)D
设计下列实验装置,先用氢氧化钙溶液验证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再验证氢氧化钙溶液能与稀盐酸反应(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前弹簧夹K1、K2处于关闭状态)。
(1)B中导管不能插到瓶底,说明原因。
(2)写出完成上述实验的操作及预期现象。
(3)实验后,观察到A中溶液无色且有白色沉淀存在,写出A中溶质组成可能存在的几种情况。
我国古代将炉甘石、赤铜和木炭粉混合加强热,制得外观似金子的黄铜(铜锌合金),现取一定量含少量木炭粉的黄铜粉末样品,测定其中铜、锌的质量比,设计如下实验流程和装置。
(1)气体X是 ,步骤I的目的是: 。
(2)步骤II中,若通过测定铜的质量来确定黄铜中铜、锌的质量比,简述从黄铜中分离出铜的实验操作。
(3)步骤II中,若不测定铜的质量,某同学认为,结合图提供的装置进行实验,即使装置气密性不良,也能达到实验目的,写出实验过程中需要测量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