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P点的含义 ;
(2)t 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为 ;
(3)当乙中混有少量甲时,可采用 (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乙。
(4)t 2℃时,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t 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能源与环境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如图是某太阳能电池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标物质,含有的金属元素是 (填1种即可),含有的有机合成材料是 。
(2)太阳能电池中多处使用合金,合金与纯金属相比,有许多优良性能,如: (写出1条即可)。
(3)铜暴露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即生成铜绿[Cu 2(OH) 2CO 3],这是铜与O 2、H 2O(填化学式) 反应的产物。
(4)推广使用太阳能电池的意义是 (写出1点即可)。
某兴趣小组在相同条件下,将10.00g下列物质分别置于相同规格的烧杯,并敞口存放于空气中,烧杯中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如表,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 |
质量/g |
|||||
水 |
饱和石灰水 |
稀盐酸 |
浓硫酸 |
氯化钠浓溶液 |
氯化钙浓溶液 |
|
1天 |
8.16 |
8.37 |
8.64 |
11.18 |
9.38 |
10.25 |
2天 |
5.76 |
5.94 |
6.69 |
12.55 |
8.47 |
10.33 |
(1)下列图示能反映水在空气中放置时发生变化的微观示意图是 (填字母序号)
(图中 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
(2)石灰水在空气中久置后有浑浊现象,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为研制一种安全、环保的除湿剂,可选择上表中的 (填溶质的化学式)。
(4)将10.00g氯化钠浓溶液敞口久置后,最终得到2.26g晶体,则该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已知该温度下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1g)
(5)为进一步研究稀盐酸敞口久置后浓度变化,该小组开展如下探究。
①甲同学猜想浓度可能会变大,理由是 。
②为验证甲同学的猜想是否正确,设计实验方案: 。
(6)乙同学取20%的氢氧化钠溶液20.00g,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部分变质,得到18.80g溶液,由此能否计算所得溶液中溶质组成?若能,请计算其组成;若不能,请补充完成实验方案设计,同时说明需要测定的数据(用a表示),并计算a的取值范围。(不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蓝瓶子"实验是一个有趣的化学振荡实验:盛有氢氧化钠、亚甲蓝(C 16H 18N 3SCl)、葡萄糖混合液的试管,经振荡、静置后溶液颜色会出现反复变化(如图1)。某兴趣小组开展如下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混合液中属于人类基本营养物质的有水和 。
(2)小明对振荡后溶液变蓝的原因进行如下猜想:①溶液中溶入CO 2;②溶液中溶入O 2;③溶液中溶入 (填化学式)。
(3)小红利用图2装置,从A端吹入呼出的气体,混合液由无色变蓝色,由此 (填"能"或"不能")得出猜想①正确,原因是 。
(4)为探究猜想②,利用图2装置设计实验方案: 。
废旧电路板中主要含有塑料、铜和锡(Sn)等,为实现对其中锡的绿色回收,某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Sn+SnCl 4═2SnCl 2
(1)SnCl 4中锡元素的化合价是 。
(2)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锡的 (填"强"或"弱"),固体A中一定含有的金属元素是 。
(3)写出步骤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相比于直接焚烧废旧电路板回收金属,该工艺主要优点是 (回答一点即可)。
如图是实验室中常见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常温下,CO 2难溶于饱和NaHCO 3溶液。
(1)仪器X的名称是 。
(2)实验室制取CO 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该反应属于 (填反应类型)。
(3)常温下,下列收集CO 2的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向上排空气法
b.向下排空气法
c.排饱和 NaHCO 3溶液法
(4)某同学进行图D所示的操作时,观察到高的蜡烛先熄灭,其原因可能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