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雪莲花儿开
乔正芳
①当军区文工团慰问演出队即将出发的时候,杨灿灿背着背包气喘吁吁追上来。她昨夜似乎没有睡好,眼泡红肿,面色憔悴。
②新任队长蒋小妮看了看她,说:“老队长,这次演出你就别出去了,你这几天就要转业回川了。”
③杨灿灿咬了咬牙,眼中含着泪花,低声地说:“正是因为我马上要转业回川了,机会难得,所以这次演出我一定要去!”
④队友们都了解老队长的个性,互相看了眼,没有再提出异议。
⑤她们这次慰问演出的边防哨所,大多在海拔三四千米的雪山之上,山势陡峭,道路艰险,特别是最后一站的边防哨所,常年积雪覆盖,平均气温在零下二十几摄氏度,是一座据说连鸟儿也无法飞越的“孤岛”。
⑥杨灿灿清楚地记得第一次登上这个哨所时的情景:由于海拔高,山风特别大,几间平房四角都用钢丝绳坠着硕大的石头。战士们每天巡逻都是一项严峻的考验,处处怪石嶙峋、险情暗伏;如果赶上天气不好,那就更加危险。由于严寒干燥、环境恶劣,大雪封山时蔬菜不能及时补给,战士们个个皮肤粗糙,嘴唇干裂。看见她们前来慰问演出,战士们高兴得像过节一般。
⑦这些可爱的大男孩,他们争相拿出平时舍不得吃的苹果、大枣等各种宝贝,招待这些勇敢的女客人。有个看上去十八九岁的小战士,还特意用烧开的雪水泡了老家寄来的绿茶。那场面,让已为人母的杨灿灿好生感动。她紧紧地握着小战士皲裂的双手,流下了热泪。小战士很不好意思,反倒不停地安慰她:“没事的,真的!我们都已习惯了。再说戍守边疆、保家卫国,也是我们每个男儿义不容辞的责任!”
⑧今天,她们这群被称为“高原上的百灵鸟”的文艺女兵们再一次登上了这个海拔4000米的雪山哨所。看到她们,战士们激动得欢呼雀跃,纷纷跑进屋,捧出平时舍不得吃的果子;他们用高压锅煮了米饭并开了几个香喷喷的肉罐头。大家围坐在一起,谈论着,说笑着,新队长蒋小妮问:“战友们,你们最喜欢看我们表演什么节目呢?”一个战士说:“我喜欢听《烛光里的妈妈》。”另一个说:“我喜欢听《我的祖国》,那高亢雄壮的旋律,每次听都让人热血沸腾。”
⑨一个戴眼镜的战士说:“我喜欢看古典舞,那衣袂飘飘的女子,柔美曼妙,有着无法言说的美!”
⑩“别混说,”老班长急忙打断他的话,“你忘了这是在海拔4000米的雪山上?气温零下二十摄氏度呢!”
⑪这个战士自觉失言,不禁红了脸。
⑫吃完饭,战士们集合,站到了外面,腾出宿舍给女兵们做了化妆间。
⑬演出开始了。哨所前的冰地上,霎时暖意洋洋,战士们围成一圈,凝神观看着。
⑭首先上场的是蒋小妮,她唱的是《我的祖国》:“一条大河波浪宽……清澈嘹亮的歌声飘荡在雪山之巅,飘荡在战士们的心里。接着是吴丽红、袁圆……
⑮轮到她们的老队长杨灿灿上场了!战士们齐齐回过头,满怀期待的目光望过来﹣﹣忽见眼前一亮,一团白光闪耀,天地澄明,万物安静。一位素衣女子,衣袂翩跹,如月华初上、光彩盈盈;她旋转腰肢,裙裾飞扬,清风细细,枝叶扶摇,俨然一株乍开的雪莲,在优美舒缓的旋律中,慢慢打开……
⑯所有的人全都睁大了眼睛:天哪,这个杨灿灿,她竟然光着脚丫,身上只穿了一件绸纱!战士们愣了愣,继而掌声雷动。
⑰杨灿灿面色恬静,随着音乐,挥舞水袖,旋转、拧倾、屈伸、俯仰,将一株雪莲花的生长画面徐徐打开﹣﹣新芽初萌、喜逢甘霖、枝叶舒展、搏击风雪、傲然盛开!
⑱战士们哭了,无声的泪水顺着鼻翼淌进了嘴巴,在心里涌起了滔天的巨浪。班长默默脱下身上的棉大衣,小心地铺在了旋转着的杨灿灿的脚边。所有的战士们全都脱下了棉大衣,恭敬地放在了这株圣洁的雪莲边……
⑲风静止了,雪静止了,整个天地都静止了﹣﹣齐齐看一株最美的雪莲在海拔四千米的冰山上灿然盛开!
⑳新队长蒋小妮呜咽着,使劲擦去流下的泪水。只有她知道,就在前天,杨灿灿接到消息,自己六岁的儿子因为得了严重的高原心脏病,已经在四川某医院病逝了。
(选自《2019年中国小小说精选》,有改动)
(1)“雪莲花儿开”作为小说题目,意蕴丰富。结合全文,请简要分析文章题目含义。
(2)阅读文章第⑦段画波浪线部分,请简要分析小战士的人物形象。
(3)第⑱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几种描写人物的方法?有何作用?
(4)读者对第⑳段颇有争论,有人认为可以删去,也有人认为不能删去。你同意哪种观点?请简要叙述理由。
阅读《敬业与乐业》,完成后面小题。
第二要乐业。“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但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讲,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须知哭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子摆在哪里才好。他们的日子真难过。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里不愿意做。不愿意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他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乐。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恼。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本段中具有统领作用的一句是()
A.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 |
B.第二要乐业 |
C.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 |
D.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
本段主要论证方法列举正确的一项是()
A.因果论证 道理论证举例论证 |
B.因果论证道理论证 对比论证 |
C.正反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
D.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 |
下面的示例不能证明“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这种看法的一项是()
A.居里夫人在成堆的工业废渣中提炼镭,因她怀着找到镭的梦,她为之奋斗,乐在其中。 |
B.运动员训练时,不叫苦不喊累,因为他们能深入其中,能感受运动的快乐。 |
C.宇航员在进行失重适应实验时,要忍受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但伟大的使命感让他们坚持到底。 |
D.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李白不催眉折腰事权贵,顾炎武不做清朝的高官……古今有志气有骨气的人,都不以高官厚禄为荣,居下有节,自强不息。 |
阅读《故宫博物院》,完成后面小题。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6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6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三大殿建筑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这条线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向南从午门到天安门延伸到正阳门,永定门,往北从神武门到地安门鼓楼,全长约8公里。
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等都在这里受朝贺。每逢大典,殿外的白石台基上下跪满文武百官,中间御道两边排列着仪仗,皇帝端坐在宝座上。大殿廊下,鸣钟击磬,乐声悠扬。台基上的香炉和铜龟,铜鹤里点起檀香或松柏枝,烟雾缭绕。选段开头写太和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的目的是
A.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突出太和殿的精美。 |
B.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突出太和殿的宏大 |
C.运用举例子的方法突出皇权至高无上 |
D.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突出太和殿的威严 |
选段在介绍太和殿时,整体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A.从中间向四周的空间顺序 | B.从外向内的空间顺序 |
C.由上至下的空间顺序 | D.由上至下的空间顺序 |
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和殿是“前朝”以致整个故宫的重点建筑物,是封建皇帝行使统治力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因此它的地位非常重要,另外他在整个建筑群中最具有代表性,所以文章把太和殿作为介绍的重点。 |
B.第二段以殿正中的朱漆方台为中心,先说台上,后说台后、台旁;接着以中央藻井的雕金蟠龙为立足点,说及殿顶、藻井和梁枋间。 |
C.故宫的建筑突出龙,因此对故宫的说明也突出龙。龙是皇帝的化身,皇帝自命“真龙天子”表明这里是男性活动场所。 |
D.太和殿的外观特征是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
阅读《端午的鸭蛋》中的几段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①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文不长,录如下:
②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③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下列最能概括文章第二段内容的是()
A.家乡鸭蛋的名声。 |
B.家乡鸭蛋的特色。 |
C.端午的一些习俗。 |
D.表达对家乡的热爱。 |
文中引用了袁枚的一段文章,对其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引用袁枚的文章,仅说明作者知识丰富,底蕴很深。 |
B.引用袁枚的文章,只是为了说明“掩蛋”这个菜怎么做,让大家可以照学。 |
C.引用袁枚的文章,是为了说明高邮咸鸭蛋的质量好。 |
D.引用袁枚的文章,只是为了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汪曾祺,江苏高邮人,当代作家。1920年出生,1997年去世。 |
B.袁枚,字子才,号简斋。清代诗人,诗论家。 |
C.“曾经沧海难为水”是唐代诗人元稹《离思》中的诗句,意思是经过沧海就不喜欢水了。 |
D.“囊萤映雪”分别指晋朝车胤和孙康利用萤火虫的光和雪的反光刻苦读书的事。 |
下列句中标点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 |
B.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 |
C.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买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 |
D.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的。 |
以下对选文内容的赏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特别”不能去掉,它起强调作用,强调家乡咸鸭蛋的出名,更好地表达出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自豪之情。 |
B.作者引用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中“掩蛋”一条,既介绍了高邮鸭蛋的特点及吃法,表明高邮咸鸭蛋有着悠久的历史,又使文章显得妙趣横生,增添了文章的内容和情趣。 |
C.我对异乡人称道咸鸭蛋不大高兴,不是因为鸭蛋不好,而是因为异乡人知道高邮咸蛋,其实高邮还有其他值得称道的东西。高邮的咸鸭蛋也确实好,这是肯定的态度,表明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对故乡特产的自豪之情。 |
D.作者称道家乡的咸鸭蛋——高邮咸蛋“质细而有多”的特点用了夸张的写法和用语言“造型”。 |
以下对本文语言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一般是敲破空头”句中的空头是方言词,带有较为鲜明的地方特色,体现了作者用适用的方言表现的地方特色的语言方案。 |
B.“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语言断断续续,句式不够整齐,语言也不够生动,读来觉得没有滋味。 |
C.“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这一文白夹杂句让人忍俊不禁,为文章增添了不少幽默和趣味。 |
D.“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确实”“完全”“实在”三个程度副词连用,写尽了“高邮鸭蛋”独步天下的豪情。 |
流浪的扁担
王清铭
总会在不经意间在城市某个偏僻角落碰见几把流浪的扁担。这座城市的年纪很大,但近几年来发展很快,原先长庄稼的城郊农田被鲸吞,现在纷纷长出钢筋水泥的丛林。城市的灯红瓷白和震耳的轰鸣,让单调而宁静的农田自惭形秽,缩在越来越远的地方。
这是一些失去土地和根基的扁担。我也曾经是其中的一员,随意喊一个乳名,他们中间肯定有人应声而答,尽管我们不认识。但现在扁担们竖在这个城市的某个角落,飞驰的车辆和风驰电掣般的变化使他们手足无措,慌乱的眼神从攒动的人群扫过,如无处落脚的候鸟。他们低着头,手绞着衣角,像一个个做错事的孩子,尽管他们也不懂错在哪里。
零星地,有人在扁担们面前站定,寥寥数语,然后伸出几个指头,就有一把或数把扁担尾随他们消失在高楼间,若即若离的。其他的扁担用羡慕的表情目送着,也极少说话。扁担是木讷的,他们只知道埋头干活。
扁担的身份也是尴尬的。扎根乡村的时候是农民,进入城市,就什么也不是了。什么活都可以找他们干,扛水泥、运行李、搬家具,粗活重活,城里人细皮嫩肉干不了的,都找扁担。扁担的身份是临时的,因事而定,按力气取酬。唯一不变的是,汗水砸在地上,也是摔成八瓣。
扁担的身份与汗臭味、烟草味连在一起,当你看到某个娇贵的城里人捂住同样娇贵的鼻子,往往是一把扁担走过来了。
扁担现身最集中的地方就是城市的建筑工地,那里活多,挑砖头挑水泥挑他们也叫不出名字的装潢材料,挑起太阳挑落月亮,让城市明亮的霓虹灯将他们黝黑的身影拉得很长,很孤单,像另一把瘦硬的扁担。
更多的扁担没有这样的幸运。他们必须孤零零或旁逸斜出地站在街头,等活干。这些扁担过着不知饱暖的日子。渴了,到水龙头接一点冷水;饿了,往肚里填一些发硬的馒头;冷了,将发红的双手往袖管一笼,跺一跺脚,将寒气踩跑。热,是扁担们最不怯的,看他们古铜色的皮肤,黧黑的脸色,炎热的太阳也怯几分。
扁担舍得下力气,干的活主人满意。但城市总是很吝啬,给他们很少的工钱。没活干的扁担必须四处流浪,或者往某个角落一撮,抬头看被城市切割得越来越细碎的天空。天空偶尔落下几只燕子,在电线杆上。城市的楼越来越高,乡下常见的麻雀来不了,只有那几只燕子替他们排解等待时的烦闷。
天气热时或活儿干得太猛后,睡意会悄悄从心底爬出来,漫向他们的四肢,头一摆,手脚一耷拉,酣畅的鼾声就从他们翕张的鼻孔吐出,拍击满街的喧嚣音乐了。
这绝对是奇特的人群。拿起扁担能扛最重的活,扁担一横,他们庞大的身躯就能倚着扁担酣睡。窄窄的扁担高高低低地搭在水泥花圃上,挑起一阵阵高高低低的鼾声。此刻城市离他们很远,灼热的阳光让他们额头汗水横流,可他们浑然不觉,还在睡梦中露出一抹浅浅的微笑,也许他们梦见了自己的庄稼?
原先给他们遮阳的树渐渐将阴影拉远,镀亮了他们皱巴的衣服和身边安静躺卧着的铁镐铁锹麻绳。
扁担们睡觉的时候耳朵关闭,心灵却是敞开的。一俟雇工的主人走近,他们一激灵就醒转了,擦一把嘴角的口水,精神抖擞地跟随主人的手势消隐在高楼间。
深夜扁担还在城市流浪。城市安静下来的时候,扁担拖着自己的影子踩在回家的路上。他们的家在城市的脚跟,他们的房屋一例的矮小。扁担吃一碗妻子留下的冷饭后倒头便睡,睡前还记得给闹钟上紧发条。明天太阳升起的时候,他得先唤醒在城里念书的孩子。联系全文,说说文章标题“流浪的扁担”的表达效果。
结合文本,理解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
此刻城市离他们很远,灼热的阳光让他们额头汗水横流,可他们浑然不觉,还在睡梦中露出一抹浅浅的微笑,也许他们梦见了自己的庄稼?通读全文,试概括“扁担”(苦力民工)形象的特点。
有人说“扁担”是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有人说“扁担”的存在有损城市的辉煌形象。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伯乐就是你自己
①慧眼识珠者为人景仰,知人善任者功德无量。然而茫茫人海之中,这样的“伯乐”却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的。韩愈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我却要说:“千里马,你要做自己的伯乐!”
②美国著名心理学专家、世界潜能激励大师安东尼•罗宾曾经在《唤醒心中的巨人》一书中指出:“每个人身上都蕴藏着一份特殊的才能。那份才能犹如一位熟睡的巨人,等待着我们去唤醒他……上天不会亏待任何一个人,他给我们每个人以无穷的机会去充分发挥自己。”他的话揭示了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是一匹千里马。
③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有一句名言:“人贵能自我发现。”也就是说,你要做自己的伯乐。他本人经过多年的左冲右突,发现了自己写作方面的才能,寻求到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英国著名的勃朗特三姐妹,是在帮助弟弟成才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写作才能,最终她们三人都以自己优秀的文学作品享誉世界文坛。贾平凹也好,勃朗特三姐妹也罢,他们就是自己的伯乐!
④“毛遂自荐”的典故想必大家都比较熟悉,毛遂地位卑微,却果敢得令人钦佩。在赵国被秦军围困的关键时刻,他不顾旁人的鄙夷和耻笑,挺身而出,鼎力自荐。楚国宫殿之上,他凭借自己“三寸不烂之舌”,说服楚王出兵,救国民于水火之中,留下了“小蔺相如”的美称。毛遂之所以能够名垂千古,正是因为他敢于发现自我,敢于做自己的伯乐。
⑤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当义无反顾地向毛遂学习,做自己的伯乐,发现自己的才能,然后以百倍的信心和勇气,把自己“荐”出去,去一展自己的风采,去实现自己的抱负。
⑥我们常常惊羡别人的成功,却往往忽视自己的努力;常常感叹命运不公,却很少发掘自己的潜质。那么,从现在起唤醒心中的巨人,发现自己的才能,勇敢展示自己的风采,看准正确的人生方向,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总有一天,我们会走进自己心中的圣殿。简要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说说第④段加点词“挺身而出”、“鼎力自荐”在文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