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问题。

赔偿

余显斌

①我拿上一尊泥塑,付了钱,转身就走。年轻的店主喊住我,要找补我钱,我大方地一笑:“‘泥人曾’的泥塑,值这个价。”说完,挥一挥手,就急匆匆地离开了。

②不一会儿,我就拐入一道小巷。巷子两边,粉墙黛瓦,高高低低,延伸向远处。墙头不时冒出一两枝桃花,红艳艳的,引得风飞蝶舞;或者爬出几根青藤,嫩嫩的,绿绿的,曲折蜿蜒。我不禁哼起轻快的小曲,放慢了脚步。

③突然,身后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我停止唱歌,加快了脚步。身后又传来了喊声:“先生,请停一下。”我侧耳一听,不是店主的声音,于是停下来,慢慢地转过身。原来是一个六十岁左右的老人,浑身上下透着一种儒雅的气韵。

④“是叫我吗?”老人点点头,快步来到我面前:“先生刚才在‘泥人轩’买了一尊泥塑?”我赶忙摇头。老人看见我手中的纸盒:“这就是啊?”

⑤我脸一红,声音不再柔和,厉声问道:“咋的,有问题吗?”老人轻轻地点点头,从我手里拿过纸盒,慢慢打开。只见“关公”身着绿袍,腰围玉带,枣红脸,卧蚕眉,五绺长须迎风飘飞,倒提着青龙偃月刀,骑在赤兔马上。赤兔马前蹄跃起,后腿直立,鬃毛猎猎飞扬,几欲腾空而去。简直是极品!

⑥老人举起泥塑,“噗”地一声扔在地上,泥塑顿时碎了一地。我一惊,气红了脸:“你……要干什么!”

⑦老人笑笑,慢条斯理地说:“这尊泥塑有问题。”看我一脸疑感,他蹲下身,用手轻轻拨弄着泥塑的碎土,里面有一团团的棉花。老人告诉我,为了泥巴筋道,泥塑结实,泥巴里要搅拌上一些棉丝。 但是,绝不能是棉团。没有拌开的棉团,雨天会回潮,泥塑就会鼓包,甚至鼓裂。

⑧我理解了,又迷糊了。“你咋知道这些啊?”“我就是‘泥人曾’。”老人得意地一笑,一脸阳光。“那……年轻人?”“是我儿子。”原来,在老人外出时,儿子将次品摆出来卖了。老人回来发现后,就急匆匆地追了过来。

⑨我鼻尖上冒出了汗珠,嗫嚅着,不知道说什么好。

⑩老人拍拍我的肩,安慰道:“放心,我赔。”说着,拿出两个纸盒,打开来:一尊是“千里走单骑”,和我前面买的一样,但泥质更细腻柔和,关公更是眼光闪闪,嘴唇微张,好像正在呵斥对手。另一尊是“雪夜上梁山”,林冲披着斗篷,戴着斗笠,扛着花枪,双眼微眯,望着远方。枪上挑着一个酒葫芦,斗笠和斗篷上都盖着一层白雪,给人一种寒浸浸的感觉。

⑪我结结巴巴道:“我……只买了一个。”老人将泥塑放进纸盒,用丝带小心扎好,说:“‘泥人轩’的规矩,货不正宗,加倍赔偿。这两个泥塑,都是赔给你的。”老人站起来,将纸盒递给我,拍拍我的肩,笑道:“放心,都是我捏的,货真价实。”

⑫我红着脸,接过纸盒,没有说话。迟疑片刻,我从钱夹里拿出两尊泥塑的钱,塞在老人手里。对他深深地鞠了一躬。老人愣住了,我赶紧转身离开。背后传来老人的喊声:“这两尊是赔偿的,不要钱。”

⑬可是,我已经迅速消失在小巷的拐角处,钻进了人群。因为,只有我知道,在店里我给的是假钞。

(选自《嘉应文学》2019年7期,有删改)

(1)小说有两条情节发展线,请用简洁的语言把下面的梳理补充完整。

以老人的活动为明线:追赶买主→①  →双倍赔偿

以“我”的活动为暗线:②  →被追上,知真相→获赔偿,付真钞

(2)第②段中加横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3)⑤⑥⑫段中加波浪线的地方。都写到了“我”脸红。请选择其中两处,简析“我”脸红的原因。

(4)阅读全文,概括老人的形象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5)“赔偿”是小说的中心事件,也是小说的主旨所在。请简要概括文中“赔偿”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内容主旨 句段分析 人物分析 文章结构分析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春》的选段,回答后面的题。
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②风里带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③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④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侯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给本段拟一个小标题是
第①句从感官角度写出了春风的;第②句从感官角度写出了春风的;第③、④句从感官角度写出了春风的。这样把无形、无味、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味,有情有感。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春风除了像母亲的手,你觉得还像什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问题
黑白琴键上的爱
徐立新
迈克不知道,这是他们第几次搬家了,“妈妈东奔西走,我也东奔西走。”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迈克的妈妈叫卡娅,是位30多岁的女人。她之所以不停地搬家,是因为没人喜欢跟她做邻居,因为会被她的琴声吵死。有一次,迈克偷偷从门缝里看到,一位阿姨站在门口,狠狠地训斥妈妈,指责她在制造噪音。而妈妈像是做错了事的孩子,背着双手,头一直低着,不做任何的辩解,只是怯生生地重复说:“对不起,对不起……”
当时,迈克真想冲出去,给那可恶的阿姨一拳,“妈妈的琴声那么好听,她居然说那是噪音!”但他没有那样做,妈妈曾无数次教导他对邻居们要和善友好。
第二天,卡娅又带着迈克搬家了。此后,迈克发现,妈妈每天都会起得很早,在上班前,把楼道打扫得干干净净。就连邻居们放在外面的轿车也会被妈妈擦得很干净。但邻居们似乎并不领情,麻烦还是和以前一样找上了门。
迈克敢打包票,妈妈是非常喜欢音乐的,因为哪怕再忙再累再晚,妈妈每天都会坚持弹琴,自己也总是在妈妈的琴声中入眠。
两年后,10岁的迈克终于可以上学了,这让迈克兴奋不已,他一直渴望着这一天的到来,可是,之前总没有学校愿意接纳他,尽管妈妈求天拜地,好话说过无数次。
迈克很努力地学习,想让妈妈高兴。结果他的成绩果然不错,毫不逊色于班上其他同学。
渐渐地,迈克能认识很多字了,并且对很多词语都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一天,妈妈不在家,迈克无意间在抽屉里翻到了一张医院的病例,上面写着:“迈克,5个月,脑积水,会致终生智力障碍,音乐疗法或有效。阿拉斯加州卡萨森儿童医院,1996年5月15日。”
晚上,下班后的卡娅和往日一样,照例坐到钢琴前面,打算为迈克弹上一曲。“妈妈,我可以跟您说说话吗?”迈克站在房门口,眼睛里闪着泪花。
“当然可以,请说吧!”
“妈妈,我知道您不喜欢音乐,也不爱弹琴,对您来说,这太难了。但为了我,您这样做了,而且一做就是十几年。谢谢您,妈妈!”说完,迈克朝妈妈飞快地跑过去,然后,将卡娅那只有三根手指的残疾手紧紧地抱在怀里。
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迈克5个月时的病例上写着:“迈克,5个月,脑积水,会致终生智力障碍,音乐疗法或许有效”,文中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妈妈的“音乐疗法”是成功的?(至少写2处,4分)
文中的妈妈具有怎样的品质?
你是如何理解题目“黑白键上的爱”的含义的?

阅读《春》选段,完成后面问题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着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的卖弄清脆的歌喉,唱出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的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着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结合语境,说说文中加点词“卖弄”的含义。
春风本是无形、无味、无声、难以捉摸的,作者分别从触觉、三种感官入手,将春风写得形、味、省俱全。
按要求品析下面句子。
(1)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从修辞角度品析句子,2分)
(2)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你的眼。(品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2分)
上面的两段文字描绘了两幅图画:一幅是“ __________”,一幅是“ ________”。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____________之情。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的问题。
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拦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那时候有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过中国,他的游记里,十分推崇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并且特别欣赏桥拦柱上刻的狮子,说它们“共同构成美丽的奇观”。在国内,这座桥也是历来为人们所称赞的。它地处入都要道,而且建筑优美,“卢沟晓月”很早就成为北京的胜景之一。
语段的说明对象是
指出下面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A.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
说明方法:作用:
“几乎与河面平行”的“几乎” 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问题
《风吹不掉的红榜》
⑴上高二那年,我18岁。当时,在老师的心目中,我是一个无可救药的、扶不上墙的差生。其实我不是天生就是如此的。我读小学、初中的时候成绩还蛮好的。只是升入高中后,由于爸爸的去世,我才失去了学习的兴趣。爸爸是镇里的老师。一次,爸爸为了救一名落水的学生,永远地离开了我和妈妈。爸爸的死,让妈妈成了镇里的临时工,专门负责打扫学校的教学楼。从此,我们家就住到了学校。
⑵母亲是农民,没有读过书,在学习上帮不了啥忙,只知道在生活上让我吃好穿好,平时回家啥都不让我做。所以,每次考试拿到成绩后,我第一个觉得对不起的就是母亲,不敢拿回家面对母亲的眼神。母亲问考试情况,我就只好含糊其辞地说,考得不好。母亲往往就会叹口气,说:“康娃,你爸走了几年了,妈现在就只有你,妈的希望就全部在你身上,你无论如何给妈争口气。”
⑶母亲的这些话,常常压得我喘不过气来。但知道母亲也是望子成龙,想我能考上一所好的大学。
⑷终于,在高二下学期的期中考试中,我进了年级的前50名。名字终于上了学校的红榜。看着贴在教学楼前面墙壁上的红榜,我的心里不知是啥滋味。
⑸放学回家,我告诉母亲我上了红榜。母亲的脸上立即就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忙说,真的?快,马上带我去看看。说完,母亲不顾锅里正炒着菜,把火一关,拖着我就往教学楼跑。
⑹看着红榜上我的名字,母亲的脸上满是喜悦的笑容。
⑺那晚,母亲的笑意一直挂在脸上。母亲很久没有这样笑过了。看着母亲的笑容,我的心里多少也感到好受了一些,不久就慢慢地沉入了梦乡。
⑻要到天亮的时候,我被外面的风雨声惊醒了。原来外面下起了大雨。
⑼躺在床上,听着外面的风雨声,我有了一些尿意,忙起床后就往卫生间跑。走过母亲的房间时,我发现母亲的房门是开着的。往里一瞧,床上却没有母亲的身影。
⑽我想母亲是不是也去了卫生间,我就在外面等。等了好长时间,没见母亲出来。我忙推开门,哪有母亲?我的心一下就慌了,在这大风大雨的夜晚,母亲一个人会到哪里去呢?我忙拿上手电筒出门去找。
⑾走到教学楼的时候,我看见一个人影正站在那里用手扶着墙壁。我忙走了过去,发现是母亲。只见母亲两手紧紧地压着下午才贴上去的红榜。
⑿看着母亲的样子,我十分的不解。母亲看着我,说,你来干啥?快去睡,明天还要读书!
⒀我问母亲那样压着红榜干啥?
⒁母亲看着我,认真地说,我这样压着,它才不会被风吹掉。
⒂听完母亲的话,我还是不理解。我想,即使吹掉了又怎样?
⒃母亲看着我困惑的样子,说,我就是想让大家明天再看看,我儿子也上了红榜。
⒄母亲一说完,我的心里竟猛地震动了一下。母亲,这就是我可亲可爱的母亲。此时,看着母亲在风雨中扶着红榜的样子,我的眼泪不自觉地就流了出来。
⒅我走上前,紧紧地抱着母亲,任泪水肆意地流淌。
⒆一年后,我终于考上了一所理想的大学。走的那天,母亲送我到车站。在火车开动的一瞬间,看着站台上母亲那花白的头发,我的眼中又湿润起来,我觉得最对不起的就是我母亲,因为我第一次上红榜的成绩全是假的,是作弊的结果。
小说以“风吹不掉的红榜”为标题,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主要内容。
品味下面细节描写,它所表达的作用是什么?
说完,母亲不顾锅里正炒着菜,把火一关,拖着我就往教学楼跑。
“因为我第一次上红榜的成绩全是假的,是作弊的结果”为使这一结尾的出现不至于太突然,作者在前文已从“我”的心理活动角度先行作了铺垫与暗示,请找出来。
母爱似海,读了本文后,你对母爱一定有了新的 与理解吧?请给你的母亲拟写一条感恩或祝福的短信。(50字以内,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