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现代文,完成下列各题。
搜集资料是语文学习过程中常常用到的一项基本技能。凯里市某校八年级学生在开展“怎样搜集资料”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语文老师明确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进行资料搜集。以下是学生搜集到的三则材料,请你结合材料内容,根据要求参与完成活动任务。
材料一:中华国学经典指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专家疾呼“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中小学课堂”,“国家应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国家实验课程”。不少地方中小学已开设国学教育科。
材料二:目前,全世界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400多所孔子学院。有关部门选取《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孟子》等国学文化经典,编写出版了《中华传统文化视听读本》,让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材料三:匾额作为中国古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精品的体现。某同学在探访名胜古迹时搜集到以下建筑物的匾额题字:
①贡院——唯才是举 ②孔庙——万世师表 ③岳飞庙——还我河山
(1)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你从两则材料中获得了什么信息?
(2)根据“材料三”所提供的内容,请你从文化或历史学科知识等角度任选一组建筑物与匾额题字来解说两者之间对应联系。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风光尽在险要处
李慧勇
①唐代诗人户的《宏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写的是汉代名将李广的故事。“李广出猎,见草中石”,夜风動吹,乱草摆拂,李广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鉄,视之,石也。后李广。“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②误以为是猛虎,能迸发出那么大的力量,而知道是石头了,却又力有不逮。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面对困难,只有勇于挑战,全力以赴,才会取得成功。世界上不少人并不是不能成功、而是因为没有经过困难和挫折的磨炼、激发不出他们体内潜藏的力量。
③纵观古今,凡有成者,无不具有勇于尝试、敢为人先的精神。巴斯徳为了拯教病人,大胆给狂犬病人注射了实验中的疫苗。这一举动,不仅挽救了病人的生命,同时也将他推上了成功的峰巅;李时珍坚定信念为医学做贡献,他亲尝百草,置生死于度外,治病救人的美徳流芳百世。改革走的是前人末走过的新路,谋的是新篇、布的是大局。只有大胆探索、大胆实践,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找到破解矛盾的钥匙,改革开放之初,切掉胆囊的任仲夷浑身是胆”;争到“尚方宝剑”的习仲勋说办就办;“要杀头先杀我的”的吴南生大胆突破等等,他们留下了许多改革佳话。
④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面对各种顽症痼疾,总有一些人甚至包括一些党员干部前顾后,不敢挺身而出,一心只想做“旁观者”、“太平官”、“老好人”,怕担风险、怕担责任、怕得罪人,遇事便躲、见险则退,矛盾不敢抓、问题不敢管,只会辜负组织重托错失发展良机,贻误改革大计。
⑤志无休者,虽难必易;行不止者,虽远必臻。把困难和挫折当作动力,视为熔炉,知难而进,乐观顽强,不懈奋斗,才能不断越过低谷,攀上高峰。焦裕禄以“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的大无畏气概,同自然灾害进行了顽强斗争,为今日兰考绿野碧川打下了深深根基。县委书记的典范谷文昌,不怕失败、不怕委屈、不怕磨难,只怕党的事业干不好,以14年的执着坚守和“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的坚强意志,把昔日荒岛沙坡变成了漫山葱郁。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嘞呦,凭着甘于寂寞、敢于挑战的精神,带领科研团队百折不挠、刻苦攻关,终于研制出了抗疟新药青蒿素,挽救了全球数百万病人的生命。他们每一步都浸透着与因难斗争的汗水;每一处都镌刻着与风险搏击的印记。
⑥曾国藩有言,“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身入局,挺负责,乃有成事之可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吃不了板凳能坐十年冷的寂寞之苦,怎么会挖得深井饮甘泉?吃不了衣带新宽终不悔的坚韧之苦,怎么会滴水穿石成深潭?吃不了三更灯火五更鸡的勤勉之若,怎么会千锤百炼终有我?
⑦中流击水,惟奋楫者先。追求学业,打拼事业,我们只有敢字当头、干字在前,迎难而上,冲锋在前,才能迈过山重水复的重重险阻,驶进豁然开朗的新境界,看到万山丛林的无限风光。
(选自《吉林日报》2018年6月12日,有删改)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开头写李广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3)请简述第③~④段的论证思路。
(4)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⑥段划线句的作用。
吃不了板凳能坐十年冷的寂寞之苦,怎么会挖得深井饮甘泉?吃不了衣带新宽终不悔的坚韧之苦,怎么会滴水穿石成深潭?吃不了三更灯火五更鸡的勤勉之若,怎么会千锤百炼终有我?
(5)文章第⑤段提到“志无体者,虽难必易;行不止者,虽远必臻。”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生命
范云英
①生命的降临,常令我震撼。
②二十五年前,我刚分配到梅岭乡卫生院工作。一天傍晚,正准备休息,一个孕妇匆匆推门进来,她手抚着大肚子,年轻稚嫩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暖光。
③她是来做产前检查的。20世纪80年代末,就连县城里的孕妇,也少有产前检查的观念,有的连生孩子也是直接把接生婆叫到家里,何况这个离县城几十公里的乡下。
④我记住了这个怀孕二十九周比我年轻两岁的她,记住了她那份对生命的敬畏与迎接新生命的喜悦。
⑤接下来,她每半个月就来检査一次。闲聊中,知道地住在附近的一个村里,初中毕业后遵父命回家务农贴补家用,供哥哥上高中。
⑥两个月后的一天,她被两个男人抬来了卫生院,额头上满是豆大的汗珠,状况非常不好。那个周末,卫生院只有两个人值班,另一个医生出诊还未回来,我从未独立处理过这样的事情,情急之下叫了车,带上应急的药物器械匆忙赶往县城。半路上,她突然出血,我一边满头大汗地应对,一边极力安慰她,快到医院时,临近体克的她突然郑重地对我说:“万一,请你,一定,保住我的孩子。”她的话,分明是不祥的交代。
⑦孩子平安产下,她却在两天后再一次大出血,随即休克。经过抢救,血止住了,她却仍然没有醒过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她的生命迹象却在慢慢减弱。正当大家手足无措的时候,孩子突然啼哭起来,我心里一动,将孩子抱进她的怀里,解开她的上衣奇迹出现了,孩子在妈妈的怀里用力地、陶醉地吮吸着,她的各项生命体征开始慢慢地恢复。
⑧十五年前的一个夏日,她在县医院诊室找到了我,她比起当年更美丽,看起来也干练了许多,只是脸上的皮肤因焦急而紧绷着,她怀里抱着一个胖男孩,仿佛抱着的是当年的那个婴儿。气没喘匀,她就急火火地说:“快看看俺儿子,在街道诊所里打了几天的针,今天一早,烧得更厉害了。”
⑨我给她的孩子做了简单的检查,估计是肺炎,就给她开了住院单,转到内科检查一个星期后,孩子出院,她千恩万谢地找到我家,硬送来了两大袋地自家果田里摘下的新鲜梨子。
⑩两年前,我调到省立医院。一天,她不知从哪个渠道问到我的手机号码,给我打来电话。她的声音已经完全没有了当年的清脆与果敢,似乎冥冥中有股神秘的力量狠狠地攥住了她。她说她那个刚刚参加工作的孩子,感冒快二十天了,打针吃药还是一直发低烧,今天突然晕倒在单位,问我明天有没有空,能不能帮忙安排一下,她想和孩子到省城做个彻底检查。
⑪明天是我难得的休假,上星期我就已经答应了丈夫和孩子,要去临城的一个度假村。正想拒绝,二十五年前感人的那一幕又浮现在我的眼前。“好啊,明天我在医院先帮你挂号,你来了直接给我打电话,”我脱口而出,没有人能够拒绝一个如此勇敢坚强的母亲,就像没有一个医生能够拒绝一个无辜的生命一样。
⑫她的预感并非空穴来风,高大帅气的儿子竟然患上了白血病。诊断结果出来的时候,她的眼神当场就直了,一直眼巴巴地望着血液科的主任,像个执拗的孩子,委屈地期待地等着大人收回一个错误成命。
⑬我忙把头转向窗外,老天何其残忍,总是拿生命来跟这个瘦弱的女人开玩笑,过了老久,她接过单子,果断地打发那个蹲在墙角的男人,叫他马上回家,把城东的新房给盘了,倾家荡产,也要把娃救回来。
⑭一年前,她和老伴儿相互搀扶着,缓慢而无力地推开我办公室的门,她的头发全白了,两腮明显地凹了下去,脸上有了大面积的褐色斑块,她步履蹒跚,目光呆滞,看上去比我还要老十岁。这次,她想让我帮她联系省红十字会,儿子在医院治疗的这一年,她认识了许多的病人,看到了太多太多在病痛折磨中无望挣扎的人。
⑮几天前,我出差回到县城,公事办完,还有半天的空闲,就想顺便去看看她。我特意去超市买了一些滋补品,我完全可以想象得出老年丧子的人生至痛,对一个女人会是怎样的一种致命摧残。
⑯我在城乡接合部一间低矮的房子里找寻到了她的家,她和她的男人,衣着朴素干净,他们坐在方桌上首,方桌边围坐着五个陌生人,年纪大的恐怕快要六十岁了,年纪小的看起来就十几岁。原来今天是她的生日,这五个身上鲜活着她儿子的眼角膜、肾脏、肝脏的人,千方百计地联系上彼此,并相约在这一天,从全国各地来到这里看她。
⑰我以为触景生情的她必会痛哭,一年前那一份撕心裂肺的痛就这么被生生地真切地拉到了眼前,我甚至仓皇而笨拙地在脑袋里搜刮着劝慰的话。然而没有,她只是不停地给这个夹菜,给那个加汤……她只是笑着,那张已经不再年轻稚嫩的脸上,依稀洋溢着二十五年前那道迎接生命的幸福暖光。
(选自《意林・原创版》第25卷有改动)
(1)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
(2)结合文章内容,补全表格。
时间 |
情节 |
二十五年前 |
怀孕的“她”到乡卫生院进行产前检查 |
两个月后的一天 |
① |
两天后 |
② |
十五年前 |
“她”带儿子到县医院治好了肺炎 |
两年前 |
③ |
一年前 |
④ |
几天前 |
她和器官受捐者相聚家中 |
(3)概括文章中“她”的形象。
(4)结合具体语境,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⑥段中的划线句。
临近休克的她突然郑重地对我说:“万一,请你,一定,保住我的孩子。”
(5)写出第⑫段中划线句的含义。
诊断结果出来的时候,她的眼神当场就直了,直眼巴巴地望着血液科的主任,像个执拗的孩子,委屈地期待地等着大人收回一个错误成命。
(6)分析文章结尾段划浪线句子的作用。
她只是笑着,那张已经不再年轻稚嫩的脸上,依稀洋溢着二十五年前那道迎接生命的幸福暖光。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勇于突破人生的边界
①“我正站在人生的边缘上,向后看看,也向前看看。向后看,我已经活了一辈子,人生一世,为的是什么呢?我要探索人生的价值。”这是杨絳先生96岁时,于《走到人生边上》一书前言里写的话。从价值的坐标出发,人生边缘的确并不意味着终点。探索人生的价值,关键不在于时间的长短;一个人跋涉的远近,最终取决于能不能突破人生的边界
②有一位大学教授,每逢开学都这样向新生讲述学习的意义:如果把人类截至目前的所有知识围成一个圆,那么每个人的学习经历,就是从圆心向外不断伸展的过程;直到有一天,当顺滑的边缘有了凸起,就意味着稍稍延展了人类知识的边界。正是一个又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凸起,才让知识的圆圈愈加宽广,文明的薪火越烧越旺。在相当意义上,人类文明的拓展,就是一次次重构边界、扩展边界的过程。对个体来说,人生价值的飞跃,又何尝不需要对边界的突破与拓展?
③然而,突破人生边界的关键,往往离不开化茧成蝶般的磨炼。在穿过被称为“海上坟场”的智利合恩角后,船长郭川以诗明志,他“恐惧过、绝望过、崩溃过,但从没有放弃过”。女潜水员徐海燕为了让水下长城的奇观重现于世,打破了平淡生活的“合理设定”。现实中,总有一群人行进在人类活动范围的边缘,勇敢地探素着未知的世界,挑战着生命的极限。数据显示,目前,共有数千人登顶珠峰有数百人进入太空。他们都可谓是人生的突破者。
④突破人生边界,单有冒险品质还不够,尤需蓄积不平凡的坚韧。1953平的青藏高原“远看是山,近走是川”,还是公路交通的空白。被称为“青藏公路之父”的慕生忠带领1200多名筑路军民,用手中的铁和十字镐向世界屋脊徒步进发。有人问起公路的起点,慕生忠把铁锹往地上一戳,喊道:“我们的帐篷搭在哪里,哪儿就是格尔木。”劈开昆仑山,战胜唐古拉,通过怒江上游的黑河,炸开冈底斯山的石峡…如今,格尔木已经成为青海第二大城市,青藏公路也被冠以“天路”之名。可见,只有以一往无前的勇毅和决心攻坚克难,才能创造不朽功勋,书写人间传奇。
⑤哲人有言,一个人生命中的最大幸运,莫过于在他年富力强时,发现了自己的人生使命。或许,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扬帆远行的哥伦布,但每个人都可以拥有一双眺望远方的眼睛。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生并非由窄变宽、由急变缓的河流更像是奔腾在崇山峻岭间的小溪。与其在看似停滞的人生边界踟蹰不前、哀婉叹息,莫如果敢地迈开脚步,张开双臂去迎接前方的机遇。
⑥在人生的边界上敢于突破、奋勇前行,定会收获不一样的风景。
(1)选出对选文的中心论点表述恰当的一项
A、人生边缘并不意味着终点。
B、人类文明的拓展就是勇于突破的过程。
C、人生的价值关键是要勇于突破人生的边界。
D、勇于突破人生边界才能收获不一样的风景。
(2)选文开篇引用杨锋先生的话有什么好处?
(3)选文第③段画线语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简要分析选文第④段的论证思路。
(5)阅读选文第⑤段画线语句,结合自身体验,谈谈你的感悟。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机器人改善我们的生活
①从儿童玩伴到老人关爱陪护,从外卖订餐送餐到银行业务办理,从扫地、擦窗到物流服务,从驾校的机器人教结到代替或者协助人类进行安防、巡检的安防机器人,可以说只要是能产生大量数据的行业,人工智能(英文缩写为A1)都实现了完美的尝试,并改善了我们的生活。这些能够实现24小时工作的机器人,让人看得见,也能摸得着,让人们充分享受看随之而来的便利。
②京东开启无人机时代 当前,你有可能会看到这样一幅景象:一架无人机缓缓降落在快递送货站点。你可能会以为这仅仅是一场自拍的结束,实则不然,这是顾客订购的货物到了,进行配送的虽然不是快递小哥,但这个“快递员”也非常准时。京东无人机在2016年经历了多地、多次的成功试运营后,2017年进入了高速发展期,启动了无人机日常配送运营,开始为周边的农村用户提供便捷的最后一公里配送服务。
③我国第一辆无人公交车在深圳开始试运行 2017年12月2日,4台“阿尔法巴智能驾驶公交系统”的深圳巴士集团公交车在福田保税区首发试运行。这是全球首次在开放道路上进行的智能驾驶公交试运行。该系统是一个整体解决方案,能够实时对其他道路使用者和突发做出反应,它的安全性,可靠性已经完全符合公交试运行的要求。并且它还具备人工和智能驾驶两种模式,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切换。
④医疗人工智能堪比权威专家 上海有多家医院,已成功地将人工智能应用到医学影像识别、疾病辅助诊断、外科手术、基因测序等方面,成为医生的“超级助手”。智能化机器看似无情无义,但诊断起来却是有理有据,它能够帮助医生结合既往病历,为患者制定出规范化的治疗方案。一些患者不必再长途跋涉来医院就诊,只需把相关信息通过网络发送到机器终端,智能机器会综合大数据已有的信息进行判断,并及时把诊断结果反馈给患者。同时,它还大大提升了疾病随访和并发症监控的效率及准确度。
⑤水下机器人大显身手“水下机器人”也称作无人遥控潜水器,是一种工作于水下的极限作业机器人。它的活动范围大,在水下停留时间长,可以在水中做全方位的机动,还能钻入民居、古井等潜水员无法进入的地方寻找目标和拍摄画面,在紧急教援、水下勘探,考古发掘和文物修复等复杂作业中常大显身手。
⑥绘画机器人Andy 美图秀秀中的Andy运用人脸识别技术和图象分割技术,辨识脸部、头发以及身体各区块。通过对大量插画资料的分析和学习,构建出不同应用场景的图象生成模型,只要上传一张自拍照,Andy就能画出不同风格的插画像,风格多变。人工一般需要好几个小时才能完成的人物插画图,Andy只需短短几秒就能搞定。
⑦每一种生活方式的改变都在提醒人类,A1机器人时代正在款款走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影《超能查派》中具有自我意识的人工智能机器人,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也会来到我们的身边。
(1)简要概括选文的说明内容。
(2)选文第③段加点词语“实时”是如何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特点的?
(3)阅读选文第④段,简要概括医疗人工智能的优势。
(4)选出对选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
A、选文第③段介绍了我国首次试运行的智能驾驶公交车,在国际上已处于先地位。
B、选文第⑤段说明水下机器人是一种适用于水下活动范围大、停留时间长的极限作业的无人遥控潜水器。
C、选文第⑥段把Andy完成一张插画图所用时间与人工通常用时作比较,突出说明Andy操作的便捷省时。
D、选文的语言风格既平实又生动,其中“快递员”“超级助手”“大显身手”“款款走来”等词语使行文活泼而富有情趣。
(5)选文第⑦段中提到的“具有自我意识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假如真的来到我们身边,你认为它给人类带来的是福是祸?请简述你的看法及理由。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教数学的"语文老师"
①老陈是我见过教数学教得最好的"语文老师"。
②初识老陈,颇有些渊源。刚开始的时候,我与他是空间内的两条"异面直线",看似毫无交集,实则必有维度。
③在碰到老陈以前,我所有的数学老师上课时基本上都是照本宣科,似乎数学老师总带着一副冷冰冰且有点呆然的面孔。但老陈却一反数学老师该有的常态,慢慢走入了我年轻的心。
④我还记得老陈给我们上第一堂课的样子:他腆着肚子,脚步一晃一晃,自我介绍道:"各位朋友,谢谢大家,你们来了。我是老陈,是一个残疾人,你们不许欺负我,你们回答问题的声音尽量大一点儿,不能在下面窃窃私语。"
⑤介绍完自己之后,老陈开始上课了。他用"兰花指"夹着粉笔,在黑板上画着,不由分说便列出了许多知识点,毫无疑问,学校给我们文科班安排了一位"高人",但我们并没有遇见良师该有的兴奋。
⑥文科生难免对数学心生畏惧,外化为课堂气氛的凝重。老陈见我们一个个像霜打的茄子,便提高声调:"万水千山总是情,声音大点儿行不行?"我们说行,他还不依不饶地说:"有同学好像怕我听见一样,别以为我不认识你们。你看,那个欧阳锐我就不认识…"我们终于在数学课堂上爆发出了久违的哄堂一笑。
⑦快下课时,老陈在黑板上写下"自古华山一条道,当今书海多窍门",以表示劝勉。
⑧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老陈经常在黑板上写着与数学不怎么相关的话,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解析几何的重点就在于把握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等,让人听得云里雾里,然后开始若有所思。
⑨没错,老陈努力用文科生的思维去解释数学。他用近乎"怪诞"的方法,渐渐地使我们这群讨厌数学的人开始在数学课堂上集中精神。
⑩比如,老陈会问:"这道题怎么写?"然后自己回答:"把这里抹去,揪起你的头盖来。呀嘿嘿,哇哈哈,这个时候武侠高手就出现了,他的名字叫李连杰(联结),你们看这条边,再加上这条边,他的平方加上她的平方等于它的平方。以后啊,对于这个勾股定理我们就说是拉芳加拉芳等于小芳,明白了吗?" 霎时间,我们笑得合 不 抚嘴,所有的压力和难题带来的困扰,早已随着笑声一道飞到了九霄云外。
⑪因为老陈,我们学会了打手势、说哑语,知道了数学和文学还有浪漫的碰撞,理性和感性也可矛盾地并存,懂得了能力的最高境界是无招胜有招。
⑫既然碰到了一位语文知识这么好的数学老师,我们文科班的同学当然要用我们的方式"验证"一下他。有一次,老陈出了一道等差数列的题目,我们都不会。他骄傲地向我们炫耀说:"你们有没有发现这道题目的精妙之处?它是按照'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这样的句式出的。"
⑬虽然我们都表示"嗤之以鼻",但老陈还是狂妄地大笑我们笨。
⑭这次,老陈激起了我们的"共怒"。"老师,在数学方面,你是'上等马',我们是'下等马',当然比不过你。但我们知道'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有一个很妙的对子,你要是对出来,我们就服你。"有同学故意用我们的长处去挤兑他的短处。
⑮"对,对!"全班同学都起哄道。
⑯"这有何难?"老陈双手负背,摇头晃脑,一边踱步,一边说:"黄山落叶松叶落山黄。"余音袅袅,我们哑口无言。
⑰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曾经我们最讨厌的数学课居然变成了我们每天的期待。我们聚精会神地听老陈"胡扯"生怕漏掉可以让我们快乐一星期、一个月的"金玉良言"。
⑱高考之后,老陈问我们考得怎么样,能不能及格。全班同学都笑着对他说:"估计刚好吧。"
⑲现在,我肯定我们很多人早已淡忘了"log"为何物,排列组合要如何解,但我们都不会忘记他﹣﹣﹣﹣﹣﹣﹣老陈。
(1)选文中哪件事最能体现老陈是把数学教得最好的"语文老师"?请简要概括。
(2)阅读选文第④一⑧段,体会第一堂课及之后我们对老陈和数学课的心理变化,完成下列表格。
老陈的言行 |
我们的心理 |
自我示弱,常规教学。 |
① |
改变方式,自我调侃。 |
② |
板书启发,劝勉熏陶。 |
③ |
(3)说说选文第⑪段有什么作用。
(4)结合语境,品析选文第③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虽然我们都表示"嗤之以鼻",但老陈还是狂妄地大笑我们笨
(5)从老陈身上可以看出什么样的老师更受学生欢迎?
(6)选出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
A、选文题目新颖,耐人寻味,交代了人物及其特点,引发读者阅读的兴趣。
B、选文⑩段画线语句运用夸张手法,突出渲染了老陈课堂上带给我们的快乐。
C、选文⑯段运用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刻画人物,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D、选文⑱段从师生对话中可窥见,高考之后全班同学已漫不经心无意认真回应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