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______。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______。知而不争,不可谓______。争而不得,不可谓______。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

……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距我,吾不言。”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1)根据课文,将选文中空缺的内容补全。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吾义固不杀人

②胡不见我于王

③子墨子之守之守圉有余

④吾知所以距子矣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②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4)下列加点词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以 将以攻宋 臣以王吏之攻宋

B.为 父子何命焉为 以牒为械

C.于 胡不见我于王 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

D.去 去过怀乡 委而去之

(5)公输盘与楚王放弃攻宋的原因是什么?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一词多义 文言实词 文言翻译 名篇名句默写 文言文阅读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一)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举永乐十九年进士。十三年以兵部左侍郎召。明年秋,也先大入寇,王振挟帝亲征。谦与尚书邝埜极谏,不听。埜从治兵,留谦理部事。及驾陷土木,京师大震,众莫知所为。郕王监国,命群臣议战守。侍讲徐珵言星象有变,当南迁。谦厉声曰:“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王是其言,守议乃定。时京师劲甲精骑皆陷没,所余疲卒不及十万,人心震恐,上下无固志。谦请王檄取两京及各地军马,亟赴京师。以次经画部署,人心稍安。即迁本部尚书。

初,大臣忧国无主,太子方幼,寇且至,请皇太后立郕王。王惊谢至再。谦扬言曰:“臣等诚忧国家,非为私计。”王乃受命。九月,景帝立,谦入对,慷慨泣奏曰:“寇得志,要留大驾,势必轻中国,长驱而南。请饬诸边守臣协力防遏。京营兵械且尽,宜亟分道募民兵,令工部缮器甲。遣都督孙镗、卫颖、张軏、张仪、雷通分兵守九门要地,列营郭外。都御史杨善、给事中王竑参之。徙附郭居民入城。通州积粮,毋弃以资敌。至军旅之事,臣身当之,不效则治臣罪。”帝深纳之。

谦既死,陈汝言代为兵部尚书。未一年败,赃累巨万。帝召大臣入视,愀然曰:“于谦被遇景泰朝,死无余资,汝言抑何多也!”众大臣俯首不能对。

【注】①也先:蒙古族瓦剌部落首领。②土木:即土木堡,地名。③景泰:明朝的一个年号。

(1)下列句中的“以”与“毋弃以资敌”中的“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B.策之不以其道

C.何不试之以足

D.可以一战

(2)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贼寇大举入侵,徐珵主张南迁,兵部左侍郎于谦为稳定人心,极力反对。

B.皇帝亲征失利,京城精锐部队丧失殆尽,于谦请求郕王发文调兵,解救京城危机。

C.国家危难之际,于谦拥郕王为帝,并向他进言让各边境守臣招募民兵协力防守。

D.于谦忠君爱国,为人正直,国难当头挺身而出,勇于担当,为官清廉,死无余资。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埜从治兵

从:

  

②上下无固志

固:

  

③势必轻中国

轻:

  

④京营兵械且尽

且:

  

(4)翻译下列句子。

①王是其言,守议乃定。

②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各题。

任元受母尽孝,母老多疾病,未尝离左右。元受自言:“老母有疾,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或以燥湿,或以语话稍多,或以忧喜稍过。尽言皆朝暮候之,无毫发不尽,五脏六腑中事皆洞见曲折,不待切脉而后知,故用药必效,虽名医不。”张魏公作都督,欲辟之入幕。元受力辞曰:“尽言方养亲,使得一神丹可以长年,必持以遗老母,不以献公。况能舍母而与公军事耶?”魏公太息而许之

(节选自宋•陆游《老学庵笔记》)

【注】①任元受:名尽言。②事:侍奉。③迨(dài):及。④辟:征召。⑤辞:推辞。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未尝离左右  

②或以语话稍多  

③尽言方养亲  

④必持以遗老母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

A.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幼时记趣》)

B.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赵普》)

C.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虽名医不迨也

(4)翻译下列句子

①魏公太息而许之。

译文:  

②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

译文:  

(5)《老学庵笔记》是宋人笔记中的佼佼者。选文对任元受这一形象的刻画很出色,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后五年,伐越。越王勾践迎击,败吴于姑苏,伤阖庐指,军却。阖庐病创将死,谓太子夫差曰:“尔忘勾践杀尔父乎?”夫差对曰:“不敢忘。”是夕,阖庐死。夫差既立为王,以伯嚭为太宰,习战射。二年后伐越,败越于夫湫。越王勾践乃以余兵五千人栖于会稽之上,使大夫种厚币遗吴太宰以请和,求委国为臣妾。吴王将许之。伍子胥谏曰:“越王为人能辛苦。今王不灭,后必悔之。”吴王不听,用太宰嚭计,与越平。

其后五年,而吴王闻齐景公死而大臣争宠,新君弱,乃兴师北伐齐。伍子胥谏曰:“勾践食不重味,吊死问疾,且欲有所用之也。此人不死,必为吴患。今吴之有越,犹人之有腹心疾也。而王不先越而乃务齐,不亦谬乎!”吴王不听,伐齐,大败齐师于艾陵,遂威邹鲁之君以归。益疏子胥之谋。

(节选自《史记•伍子胥传》)

【注】①伯嚭(pǐ):人名,吴国大臣。②种:文种,越王勾践的谋臣。③吊死问疾:哀悼死去的,慰问有病的。

(1)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  

A.败吴于姑苏

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B.阖庐病创将死

寡人反取病焉(《晏子使楚》)

C.吴王将许之

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D.乃兴师北伐齐

伐竹取道(《小石潭记》)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谓太子夫差曰:“尔忘勾践杀尔父乎?

②使大夫种厚币遗吴太宰嚭以请和。

(3)伍子胥认为“勾践不死必为吴患”的理由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文天祥屯潮阳,邹沨、刘子俊皆集师会之,遂讨剧盗陈懿、刘兴于潮。兴死,懿遁,以海舟导张弘范兵济潮阳。天祥帅麾下走海丰,先锋将张弘正追之。天样方饭五坡岭,弘正兵突至,众不及战,天祥遂被执。刘子俊自为天,冀天祥可间走也。别队执天祥至,相遇于途,各争真伪。得实,遂烹子俊。天祥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天祥不屈。弘范曰:“忠义人也。”

②弘范由山东转而南,入大洋,与世杰之师相遇,薄之,且出奇兵断宋军汲路,世杰舟坚不能动。弘范乃舟载茅茨,沃以膏脂,乘风纵火焚之。世杰战觇皆涂泥,缚长木以拒火,舟不爇,弘范无如之何。时世杰有韩氏甥,在弘范军中,弘范署为万户府经历,三遣谕祸福。世杰不从,曰:“吾知降,生且富贵。但为主死,不移也!”因历数古忠臣以答之。弘范乃强文天祥为书招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固强之,天祥遂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止。

③天祥至柴市,观者万人。临刑,殊从容,问市人曰:“孰南面?”或有指之者,即向南再拜而死。年四十七。

④庐陵张千载者,天祥友也。天祥贵显时,屡以官辟,不就。临安既破,天祥自广还,过吉州城下,千载来见,曰:“丞相赴北,千载当偕行。”既至燕,寓天祥囚所侧近,日以美馔馈,凡三年,始终如一。且潜制一椟,天祥受刑日,即以藏其首。人以为忠孝所感。

(节选自《续资治通鉴》,有删改)

【注释】①茅茨:茅草。②爇(ruò):烧。③署:委任。④辟:召,征召。

(1)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

天 祥 帅 麾 下 走 海 丰

(2)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文天祥屯潮阳:  

②弘范乃舟载茅茨:  

③三遣谕祸福:  

④千载当偕行:  

(3)请用现代汉语写出第①自然段画线句的意思。

刘子俊自诡为天祥,冀天祥可间走也。

(4)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①哪个词高度概括了文天祥的精神品质?

②全文从哪几个侧面表现了文天祥的精神品质?请简要概括。

(5)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大丈夫”的理解。

“读一本书,览一座城”,小明和你边读边走,兴味盎然。

(一)古诗文阅读

梦赏心亭

[南宋]刘克庄

梦与诸贤会赏心,恍然佳日共登临。

酒边多说乌衣事,曲里犹残玉树音。

江水淮山明历历,孙陵晋庙冷沉沉。

晓钟呼觉俱忘却,独记千门柳色深。

[注]①赏心亭:南京名胜之一,在今水西门外。陆游、辛弃疾等大诗人曾登临赋诗。②千门:众多宫门。

赏心亭记

[南宋]萧山

赏心亭,佳丽地之瑰观可赏。古今游宦几何,人目以玩赏,口以吟赏,而真赏以心者几希

抚慨千数百年之消息,兴怀四十余帝之盛衰,客心悲未央,伤心长春草.其心耳骚人赏,自高如虛。何实而胜?莫若王谢高。宴饮新亭,赏也,“戮力王室,克复神州实之;放情丘壑,赏也,“棋墅指授,破贼淮淝”实之。用实心办实功,两公实高之赏欤。以调玉烛之明,为时和赏;以补金瓯之缺,为国寿赏。此之谓大赏,高哉!

亭前为张丽华墓,一赏有一戒存。

(选自《景定建康志》,[宋]周应合纂,南京出版社出版,有删节)

[注]①几希:很少。②央:未尽。③春草:指离愁。④王谢:指东晋名臣王导和谢安。在新亭酒宴上,诸臣为西晋灭亡而流泪,王导劝勉大家“戮力王室,克复神州”;谢安指点谢玄等在淝水打败前秦军队,捷报传来时,谢安在家墅下棋。⑤玉烛之明:指政治清明。⑥金瓯:指国土完固。⑦张丽华:昏君陈后主的宠妃,陈亡时被斩

(1)小明查找资料,为诗中“玉树”词做了四个注解。你告诉他  是正确的。

A.指《玉树后庭花》一曲,为南朝陈后主作。这里暗含对昏君误国的感叹。

B.即芝兰玉树,指优秀人才。这里表达对王谢的仰慕和与之同游时的喜悦。

C.常指男性美好的姿态。这里指作者梦见自己和王谢诸贤一样,风姿俊逸。

D.地名,在今青海省。这里借远地边声,表达诗人欲收失地而难成的惆怅。

(2)小明读古文时画出了不理解的句子,你将它翻译成现代汉语。

古今游宦几何,人目以玩赏,口以吟赏,而真赏以心者几希。  

(3)研读“赏”字,小明提了两个问题,你一一回答了他。

小明:读《赏心亭记》,我明白了,观看风景,只是普通的欣赏;登高怀古,感物伤怀,是“骚人赏”。“赏”还有其他类型吗?

你:还有像王谢两公那样“  ”的“大赏”。(摘录原文句子填空)

小明:诗人刘克庄梦游赏心亭属于哪一种“赏”呢?

你:(2)属于  ,因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