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
大庆素有“天然百湖之城,绿色油化之都”的美誉。近年来,她吸引了中外许多游客。假如你是导游,请选择家乡的一处景观,设计一段解说词。要求语句通顺,至少使用一种修辞,60字左右(标点符号不占字数)。
综合性学习。
中国的“老玩意儿”既是历史的见证,又是文化的沉淀。为了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学校组织同学们参与以“走近中国的‘老玩意儿’”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下面是某小组同学搜集到的资料。
材料一中国的年画色彩鲜艳,文化内涵丰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春节来临之际,家家户户在室内门上张贴年画,借此寄托人们对风调雨顺、家室安泰的祈盼。
材料二中国各地的灯彩花色众多,风格各异:冰灯晶莹剔透,纱灯流光溢彩,宫灯端庄稳重……它们无不具有民间艺术的奇特魅力。灯彩为婚寿吉庆营造了浓厚的喜庆氛围,是中国传统的吉祥象征物。
材料三剪纸是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它题材广泛,造型生动活泼,是中国民间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剪纸往往选择吉祥喜庆、福禄寿诞、五谷丰登等题材,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请你围绕“中国的‘老玩意儿’得以传承的原因”整理出两条主要信息。
活动过程中,同桌小明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对本组的研究内容有较深入的理解,大家推荐他在全班展示学习成果,胆小的他却反复推辞。你鼓励他说:“。”小明终于点了点头。
综合性学习。(共5分)
东营市育英中学七年级一班近日开展了一次“发现广告中的语文”主题实践活动。同学们对搜集来的广告词分成了两类:
第一类生动形象,朗朗上口,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如:
1.一毛不拔。(某牙刷广告)2.我的名声是吹出来的。(某电风扇广告)3.顶上功夫(理发店招牌)
第二类窜改成语,混淆视听,如:1.衣衣不舍(某服装店招牌);2.随心所浴(某太阳能广告)。你认为第一类中例1、例2句运用了什么语文现象使广告词非常生动?
请举出生活中你发现的广告词中有窜改成语现象的两个例子来。
取名是一种学问,更是一种艺术,店铺,漫画文集等,如果名字取得好,本身就会产生无穷的魅力。请你给下列店铺选择合适的店名:
饭店___ 书店____ 服装店_____理发店_____
(A一剪美B百味居C靓丽一身D知不足斋)
根据语境,续写句子,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我该学习小草的刚劲:钻出了泥土,就得忍耐着亢旱或阴湿;我该学习树木的倔强:抵抗着风雨,抵抗着冷热的气候和虫害;我该学习 ; 。
下面语段画线处有语病,请改正。
①深秋的东营是美丽的季节。②2012 -2013赛季CBA第八轮常规赛——山东黄金队主场迎战江苏南钢队的比赛在此开赛拉开战幕。比赛一开始,江苏南钢首先发力,取得完美开局。领头羊山东队凭借主场优势,从第二节开始将比分反超,③最终阴险狡诈的山东黄金队以102-100险胜江苏南钢,赢得七连胜。
①
②
③
龙年说龙,精彩纷呈。请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各题。名著写“龙”。(任选一题作答)
①西游记中西海龙王三太子化身白龙马,作为唐僧的坐骑,一路不辞劳苦,与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共保唐僧赴西天取得真经,被如来封为八部天龙广力菩萨。请试写出作品中与小白龙有关的一个情节(除本题材料已经涉及的内容外),60字左右。
②《水浒传》108好汉的绰号各具特点,其中有一些人物的绰号是以“龙”命名,试写出其中三个。成语接龙。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我们也都自称为“龙的传人”。“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至今还流传着许多与“龙”有关的成语。
比如:指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也指隐藏不露的人才,称为卧虎藏龙;形容车马往来不绝,称为 ;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称为 ;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称为 ;比喻本是自己人,因不相识而相互发生了冲突争端,称为 ;综合探究。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①中国古代的神话与传说中,龙是非常神奇的动物。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也称自己是“龙的传人”。封建时代,龙是帝王的象征,也用来指帝王和帝王的东西:龙种、龙颜、龙廷、龙袍、龙宫等。
②人们用龙比喻美好的事与物,龙的形象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各种艺术作品中,在语言文字中,在各类物品上,都不乏龙的形象。在“食”的领域中更是与龙结下了不解之缘。如食品中有龙虾、龙眼、龙荔、龙须菜、龙虎斗、龙井茶、龙须面等。这些食品名称,有的是取其形似,有的则是寓意吉祥。
③在元宵节人们要舞龙灯,端阳节要赛龙舟,这些都属于与龙相关的饮食文化活动。在人们使用的饮食器皿和一些灶具上,更是常见龙的形象。它或是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的向往,或是营造一种庄严尊贵的气氛。
探究1:阅读了以上材料,你能从中得出什么结论?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探究2:“龙”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除了材料列举的内容之外,你还能说出一个关于中国“龙”文化的例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