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学生将手机带入校园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为此,某校九年三班将以“正确使用手机,争做守纪学生”为主题召开一次班会。请你完成一下任务。
(1)请简要写出本次主题班会的意义。
(2)请针对如何正确使用手机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3)下面是本次班会的活动环节,请你补全所缺的环节。
环节一:开场白
环节二:
环节三:
环节四:小组辩论会
(4)你的同桌小明上课时玩手机,老师及时发现制止后小明对这位老师产生了抵触情绪,对此你将如何劝说?
综合探究
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一个从材料的主要角度探究出的道理。
一颗钉子惹的祸
国王查理三世和公爵亨利准备拼死一战,这场战斗将决定谁统治英国。
战斗进行的当天早上,国王派一个马夫去给自己最喜欢的战马打铁掌,他要骑着这匹马打头阵。打铁掌的铁匠钉到最后,发现少了一颗钉子。正准备去找,马夫不耐烦的说:“算啦,等不及了,就少用一颗吧。”铁匠在马夫的催促下,只好让一只马掌少钉了一颗钉子。两军交锋了,国王冲在最前面。战争进行到最关键处,国王战马的那少钉了一颗钉子的马掌突然掉了,战马受惊,国王被掀在地上,士兵见国王落马,军心大乱,国王最终输掉了这场战争。事后,国王痛心的说:“一匹马,我的国家倾覆就因为一匹马!”
也许国王永远不知道,导致他失败的并不是一匹马,而仅仅是一颗钉子!
综合运用
我校将开展“传统文化伴我成长”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1)在中华传统文化体系中,“修身”是主题之一,志存高远、勇于担当、三省吾身等修身方式,早已根植在中国人的血脉里。下面辑录了一些中华传统文化名句,请你探究,并用四字词语或一句话概括老祖宗们提倡的另一种修身方式﹣
句一: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荀子•儒效》
句二:学,行之,上也;言之,次也;教人,又其次也。﹣﹣西汉•扬雄《法言•学行》
句三:方其知之而行未及之,则知尚浅。既亲历其域,则知之益明,非前日之意味。﹣﹣朱熹
(2)在下面“链接材料”中,潘富俊建造了“诗经植物园”,他用自己的创意让诗经中的植物变得亲切起来。请结合自己阅读经典的体验,说说哪部经典启发了你怎样的创意?
【链接材料】台北植物园园长潘富俊,埋头翻阅经典,据他统计,《诗经》305首诗中有135首提到或描写了植物,最后,他依据台湾的自然环境,选择了约90种植物,建立了“诗经植物园”,以风、雅、颂为次序展示。
经典:《 》创意:
(3)清明期间,小刘同学和几个弘扬传统文化的志愿者,来到了仁和镇,看到了一条警示标语“如引起火灾,追究刑事责任,并铲除祖坟”,他们觉得有些不妥,就找到镇政府办公室,向牛主任反映。根据情境,补写小刘说话的内容
小刘:
牛主任:谢谢你们,以后拟标语一定会换位思考,让老百姓感知我们的善意。
5月以来,国内主要媒体就福州晋安区站北外口小学安排六年级学生扫厕所一事展开讨论。张越同学把几家媒体的观点贴于论坛,阅读后完成下列各题。
光明日报:只要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家长应该想办法和孩子一起努力克服而不是借口逃避;校方,应该有教师带头行动。
一点资讯:让学生去打扫厕所,是对劳动教育的污名化,也是教育者的懒惰。
宁波网:学校的劳动教育,家长不应该说三道四。学生刷厕所,只是给孩子提供一种
小小的“逆境”锻炼机会,“劳其筋骨”是为了强身壮骨,置身“臭”中,营造其心灵之香。
中国青年报:学校的劳动教育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必要的具体的劳动技巧教育、必要的劳动保护措施、必要的劳动监护等方面的缺失。
荆楚网:衡量学校的做法可为还是不可为,唯一的标准就是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是否有利,只要对学生成长有利的事情还是让学校大胆地去试吧。
(1)上述观点较为接近的两家媒体是 。
(2)你为哪家媒体的观点点赞?请选出,并结合你的认识,简要说明点赞的理由。
我为 点赞,理由是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今年63岁的王中苏,是益阳市某印刷厂下岗工人。十八年前,她家经营的客班车发生车祸,女儿在车祸中丧生,车祸还导致她家欠下了四十余万元债务。为了还债,她起早贪黑卖炒货与擂茶,不料灾难再次降临,丈夫患脑溢血瘫痪,自己又得了宫颈癌。但是她没有放弃还债,到2015年底,终于还清了最后一笔债。2016年4月,王中苏入选“湖南好人榜”候选人名单。
(1)请用一句话概括这段话的内容。(不超过20字)
(2)连日来,湖南多家媒体前往益阳采访王中苏诚实守信的事迹,你作为益北中学校报的小记者也一同前往采访,请写出你见到王中苏以后该说的话。
(3)益北中学团委准备拟一份“学习王中苏,做诚实守信中学生”的倡议书,请你结合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实际,代团委写两条倡议,要求内容具体,语言简明。
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回答问题。
上课铃声一停,语文老师走进教室,看见坐在第一排的王瑞峰,于是停下脚步,微笑着说:“小峰啊,你今天的语文课怎么没有迟到呢?”
同学们听后都会心地笑了。
王瑞峰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请问:语文老师的言外之意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