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为防止液体洒出,可将胶头滴管伸到试管口内 |
B. |
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 |
C. |
为避免药品浪费,做完实验后剩余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中 |
D. |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实验结束时,先撤酒精灯,后把导管移出水面 |
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的少量杂质,所选试剂正确的是()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向一定量pH=3的硫酸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 |
B.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不断加入生石灰 |
C.向盛有相同质量的镁和氧化镁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至过量 |
D.将一定量的木炭放在盛有氧气的密闭容器中加热至燃烧 |
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
B.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均为40g |
C.t2℃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D.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 |
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但不合理的推理会得到错误结论。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分子可以构成物质——物质一定由分子构成 |
B.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
C.含碳元素的物质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 |
D.酸碱中和反应能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
把金属X放入Cu(NO3)2溶液中,X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若放入Mg(NO3)2溶液中,无明显现象。则X、Cu、Mg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A.Mg、X、Cu | B.X、Mg、Cu |
C.Mg、Cu、X | D.Cu、X、M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