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探究一:课本第二单元课后作业中有"寻找新的催化剂"的探究内容,实验中学探究小组据此设计了如下探究方案.
【提出问题】红砖粉末能否作为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如果能,效果如何?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及解释 |
Ⅰ. |
A中无明显现象,B中产生大量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
①产生的气体是 ②红砖粉末能改变过氧化氢分解速率 |
Ⅱ.向B试管中重新加入5%的过氧化氢溶液,反应停止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滤渣 |
①又产生大量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②滤渣质量等于ag |
红砖粉末的 在反应前后均没有发生变化,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
Ⅲ. |
两试管中均产生气泡且 |
红砖粉末的催化效果没有二氧化锰粉末好 |
【拓展应用】
已知CuSO 4也可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向101.2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2g CuSO 4粉末,充分反应后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2%的溶液,则生成氧气 g.
实验探究二:实验室中的试剂一般要密封保存,否则可能会与空气接触而变质.淅河中学化学学习小组发现一瓶未密封的氢氧化钾固体,对其是否变质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1.未变质 2.部分变质 3.完全变质
【查阅资料】KOH与NaOH性质类似,也能与CO 2反应而变质.写出KOH变质的化学方程式为 .
【设计实验】
(l)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配成溶液,滴加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猜想 不成立.
(2)准确称取一定质量的固体样品,放在如图所示装置中进行实验,根据CO 2的体积和密度计算变质产物的质量,从而确定变质情况,你认为这个方案是否可行,并说明理由 .
(3)请你另外设计一个方案,进一步探究变质情况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
猜想2成立 |
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标号为a的仪器名称是 。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应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若选择装置B和C组合制取某种干燥的气体,能够完成的实验是 。
①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
②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③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我国著名的化学家侯德榜发明了制纯碱的方法被称为侯氏制碱法,其部分流程如图所示:
(1)NH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价;
(2)通入C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3+CO2+NaCl+X═NaHCO3↓+NH4Cl,其中X的化学式为 ;
(3)在制纯碱过程中得到的NH4Cl常用来作化肥,该化肥属于 ;
A.氮肥
B.磷肥
C.钾肥
D.复合肥
(4)将制得的碳酸氢钠固体加热分解,生成纯碱,二氧化碳和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含有镁的合金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回答下列问题:
(1)取少量光亮的镁条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稀盐酸,观察到 的现象可推断二者发生了化学反应。
(2)若验证镁与稀盐酸反应后的溶液中有盐酸剩余,下列实验设计可行的是 。
A.取生锈的铁钉于试管中,加入反应后的溶液
B.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AgNO3溶液
C.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稀氢氧化钠溶液
(3)向镁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完全反应后,再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生成5.8g氢氧化镁沉淀。
①写出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时,生成氢氧化镁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
②计算镁条与稀盐酸完全反应后生成MgCl2的质量为 g。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并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①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可以选择的气体制取装置是 (选填"A"或"B")和C。
(3)选择气体制取装置时,需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 和气体的性质。
根据NaCl和KNO3的溶解度数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
溶解度/g |
NaCl |
35.7 |
35.8 |
36.0 |
36.3 |
36.6 |
37.0 |
37.3 |
37.8 |
KNO3 |
13.3 |
20.9 |
31.6 |
45.8 |
63.9 |
85.5 |
110 |
138 |
(1)10℃时,NaCl的溶解度是 g;
(2)30℃时,溶解度较大的是 (选填“NaCl”或“KNO3”);
(3)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10℃时,能够配制出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9%的KNO3溶液
B.20℃时,20g NaCl固体加入100g水,充分溶解后得到NaCl的不饱和溶液
C.20℃到30℃之间,能配制出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NaCl饱和溶液和KNO3饱和溶液
D.将KNO3溶液经过某种操作后,析出KNO3晶体,过滤后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与原溶液相比,可能变大、变小或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