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2)若A中混有少量的B,可用 的方法提纯A。
(3)将等质量的A、C两种物质分别配成t2℃时的饱和溶液,所需溶剂的质量较多的是___
(4)t2℃时,将40g A和40g C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达到饱和状态的是 ;将上述两只烧杯中的物质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A (填“>”、“<”或“=”)C。
(届上海市浦东区第一学期期末试题)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不含结晶水)在不同温度下的溶
解度(单位:g/100g水)
温度(℃) |
0 |
20 |
40 |
60 |
80 |
90 |
100 |
甲 |
13.3 |
32 |
64 |
110 |
169 |
202 |
246 |
乙 |
35.7 |
36 |
36.6 |
37.3 |
38.4 |
39 |
39.8 |
①60℃时甲的溶解度为⑺g/100g水,将60g甲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溶液⑻g。
②从乙的溶液中提取乙的方法是⑼(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
③分别将100g甲、乙的饱和溶液从60℃降温至20℃,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⑽。
A.甲、乙均为饱和溶液 B.溶液质量:甲>乙
C.所含溶剂质量:甲<乙 D.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溶液具有广泛的用途,根据溶液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20℃时,向盛有40g氯化钠固体的烧杯中加入100g水,充分搅拌后,仍有4g固体未溶解。
①所得溶液是20℃时氯化钠的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②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g。
(2)现用质量分数为12%的氯化钠溶液(密度约为1.09g/cm3),配制2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
①需要质量分数为12%的氯化钠溶液mL(计算结果精确到0.1),需要水mL(水的密度为1g/cm3)。
②该溶液配制过程中用到的仪器除了量筒、烧杯玻璃棒外,还需要量取所需要的12%的氯化钠溶液时,应选用(填“10mL”或“20mL”或“50mL”)规格的量筒。
③把配制好的上述溶液装入中(填“广口瓶”或“细口瓶”),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
如图所示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在t1℃时,溶解度相等的是两种物质;t3℃时将A、B、C三种物质接近饱和的溶液通过降温后,能析出晶体且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物质;
(2)当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3℃降温到t1℃,所得的溶液中仍然是饱和溶液的是、两种物质的溶液;
(3)称取A、B、C三种物质各30g分别溶于100g水配成溶液,当温度控制在大于t1℃小于t2℃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物质的溶液。
(届上海市杨浦区第一学期期末试题)实验室需配置一定浓度的硝酸钾溶液。
(1)查阅硝酸钾溶解性。由右图可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________g,在该温度下配制硝酸钾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最大为____%(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2)计算。配制40 g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所需硝酸钾质量为________g,所需蒸馏水的体积为________mL(水的密度近似看做l g/mL)。
(3)称量。分别在天平左右两盘放上纸片,调节平衡后,________(填字母)。
A.先移动游码到所需位置,再添加硝酸钾直到天平平衡
B.先添加所需的硝酸钾,再移动游码直到天平平衡
(4)量取。量取所需蒸馏水要用到的仪器是____(填字母)。
(5)溶解。将称量好的硝酸钾和蒸馏水混合溶解。
(6)稀释。20℃时,将20 mL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4%的硝酸钾溶液。从下表中找出需要用到的数据:____________g/mL。
硝酸钾溶液的密度(单位1 g/rnL)
温度℃ 质量分数/% |
20 |
40 |
60 |
4 |
1.023 |
1.016 |
1.007 |
10 |
1.063 |
1.054 |
1.004 |
(7)20℃时,取哪份定质量的饱和硝酸钾溶液进行如下实验后,所得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_。
A.保持温度不变,减少10 g溶剂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B.保持温度不变,加入10 g溶质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C.保持温度不变,加入10 g溶剂后,溶质的溶解度减小
D.降温至10℃后,溶质的溶解度减小
按要求完成下列小题:
(1)如图所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其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是;
②已知t℃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wg.则t℃时,A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可以表示为%;
③气体的溶解度常用体积来表示,如0℃时,氮气的溶解度为0.023,其含义是。
(2)现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溶液,溶质分别可能是硝酸钠、硝酸铜、硝酸、硫酸钠、硫酸、碳酸钾中的一种,检验步骤如下:
Ⅰ.分别取少量混合,无明显现象,溶液无色透明,经测定混合溶液显酸性.由此可推断这两瓶溶液中的溶质一定不是;(填化学式,多填、少填、错填均不得分,下同)
Ⅱ.向上述混合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这两瓶溶液中的溶质至少是中的一种;
(3)将A、B、C三种物质各8g混合,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混合物中有6gA、13.5gC和一定质量的D,B完全反应.若A、B、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8:16:22:9,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