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A﹣G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B、C、D、E为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A、D组成元素不同,F、G组成元素相同且常温下均为液体,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相邻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及部分物质间的关系未写出),请回答下列问题:
(1)G的化学式是 ;
(2)E的一种用途是 ;
(3)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5)③反应的现象是 ;
(6)图中未出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水是生命之源”。请回答下列与水有关的问题:
(1)鱼类可以在水中呼吸,是因为水中溶有。
(2)水体污染的来源主要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________________。
(3)自来水厂用_______________方法除去难溶于水的杂质。
(4)电解一定量的水,当其中一个电极产生5 mL气体时,另一电极产生的气体体积可能是mL 或mL。
(5)2009年“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落实科学发展观,节约保护水资源”。水是生命之源,作为青少年,要珍惜水、保护水,让水造福人类。下列生活习惯应该摈弃的是(填序号)_____________。
①用盆接水洗菜②用养鱼水浇花草
③使用节水龙头④大量使用含磷洗衣粉洗衣服
(1)右图所示的是电解水实验装置。通电一段时间后,在两个试管中分别收集到气体a和气体b。请回答:
①电解水时,将能转化为化学能;②气体a为;
③实验室检验气体b的方法是。
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为,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2)小明对妈妈杀鱼时从鱼肚内取出的鳔产生了兴趣,他决定了“探究
鳔内气体体积和成分”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小明通过查阅有关
资料获知:这种鱼鳔内氧气约占1/4,其余主要是二氧化碳(二氧化
碳能溶于水)和氮气。探究分两步进行。
①测量鳔内气体体积。小明设计了两种方法:
A.用医用注射器抽取鳔内气体,测量其体积;
B.在水下剌破鳔,用排水集气法收集鳔内气体并测量其体积(如右图)。
你认为两种方法中合理的是;
②探究鳔内气体的成分。给你两集气瓶的鳔内气体,请你帮助他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验证 |
方法 |
现象 |
鳔内含O2 |
||
鳔内含CO2 |
请结合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装置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 ;b 。
(2)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反应制取氧气,发生装置用_______ (填序号),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发生装置用_______,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如果想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收集气体的装置最好是__________。
(5)氨气(NH3)极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常用加热固体硫酸铵和固体熟石灰的混合物来制取氨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收集氨气则用________装置。
(6)已知过氧化钠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常温下可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如果在实验中用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来制取氧气,应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是 ,
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
小刚收集到一瓶浑浊的东江水,他要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蒸馏水。其实验过程如下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A物质的名称是,操作①的名称是,若经过操作①后,所得液体C中仍浑浊,其原因可能有(填写序号);
a.漏斗内的滤纸有破损 b.漏斗下端未靠在烧杯内壁
c.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
(2)操作②主要是除去一些异味和色素,应选用药品是,该过程主要是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3)小刚取少量液体D于试管中,加入少量肥皂水,振荡,发现有较多浮渣产生,说明液体D是水。操作③应选用的方法是,经过操作③以后,小刚重复上述实验,他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氯化钙是多用途的干燥剂和建筑防冻剂。实验室里用石灰石和盐酸制备二氧化碳的含酸废液(含有MgCl2、FeCl3等)通过以下途径制得无水氯化钙。
(1)操作I的名称为,操作II的名称为。滤渣的化学成分有。
(2)石灰乳的作用是①,②,写出其中1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