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P点的含义是  

(2)要使接近饱和的丙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一种方法是  

(3)t2℃时,把25g甲、乙、丙三种物质分别放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4)t2℃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所得溶液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科目 化学   题型 简答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列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个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A B C D
(1)A实验中集气瓶内预先装少量水的目的是
(2)B实验中导致实验结果偏小的原因是(只写一个)。
(3)C实验中该操作将导致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D实验中待时,应停止加热。

同学们在用某硫酸溶液处理金属废料(主要是生铁)时,观察到溶液发烫并闻到刺激性气味,这种反常现象引起同学们的思考。从元素组成的角度分析,他们猜测气体可能是SO2、CO、CO2、H2中的一种或几种。

(1)甲同学认为废气中一定有SO2,原因是
(2)为了确定该气体的成分,同学们设计了一套合理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铁架台已略去)。请你从下列试剂中选择药品并结合实验装置完成实验。
药品:澄清石灰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碱石灰(吸收水和CO2)。【药品可重复选用,每一步均反应充分】

(Ⅰ)B中盛放的试剂是,A、B装置不能互换,原因是:
(Ⅱ)若观察到现象,证明原气体中有CO无H2。写出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Ⅲ)D中反应前有样品10g(样品中可能混有铁),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7.6g,则原样品的成分为:。(写出物质及其对应的质量)

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备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a

ABCDE
(1)仪器a的名称是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应选用的装置是 (填序号)。
(3)若用A装置制备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实验室用E装置收集氧气并完成铁与氧气反应的实验,可以在没有收集满O2时就从水槽中取出集气瓶,原因是

Ⅰ.在高温条件下,A、B两种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1)一个A分子中共含有个原子。
(2)四种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填上图中的字母,下同),可用作燃料的是
(3)B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A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4)该反应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在煤中加入适量的生石灰(CaO)制成供居民取暖的“环保煤”,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减弱SO2对空气的污染。燃烧时生石灰吸收二氧化硫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2CaO + 2SO2 +O2高温2CaSO4
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煤燃烧会排放烟尘、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气体,这些物质中会引起温室效应的是 ;造成酸雨的是 
②若煤厂一次共加入生石灰168t,则理论上最多可吸收二氧化硫的质量是多少?

质量守恒定律对科学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用如下图所示的3个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其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填序号),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   (填序号)。
① 原子种类② 原子数目③ 分子种类④ 分子数目⑤ 元素种类⑥ 物质种类
(3)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和“”分别表示不同的原子)。

① 反应后方框内应再填入   个“”微粒。
② 请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化学变化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