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P点的含义是   

(2)t 2℃时,把50g甲中加入到200g水中充分搅拌,静置,形成的是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3)稍微加热丙的饱和溶液即出现浑浊现象,其原因是   

(4)除去甲中混有的少量乙,步骤是:加水溶解、加热浓缩、   、过滤、洗涤、干燥。

(5)将t 2℃时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 1℃,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溶剂质量:甲>乙    B.析出晶体质量:甲>乙

C.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混合物的分离方法 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某一碳酸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取13.25g碳酸钠样品(杂质既不溶于酸也不溶于水)放入烧杯中,加入95.8g水使其完全溶解,再向其中加入稀盐酸,测得反应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与所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1)当加入212g稀盐酸时,放出气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g
(2)碳酸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3)加入106g稀盐酸(即A点)时烧杯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20g含杂质(杂质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锌样品,与一定质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质量为80.5g,同时生成氢气0.4g。试计算:
(1)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
(2)完全反应后生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所用稀硫酸的质量分数 (计算结果保留到0.01%)。

下图是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请找出图中的错误加以改正(写出三处即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需要称量氯化钠质量是__________g,在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固体时,如果1g以下使用游码,如果甲同学按照B操作,其他操作都正确,所配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至1%)
(3)需要水的质量是__________g,配制时应选择__________(填“10”或“50”)mL的量筒。量取水时,如果乙同学按照图D方法读数,配制的其余操作准确规范,则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填“小于”、“等于”或“大于”)5%。
(4)丙同学配制的上述溶液,经测定其氯化钠质量分数大于5%,下列可能原因有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用量筒取水时俯视读数
B.用来配制溶液的烧杯刚用少量蒸馏水润洗过
C.用托盘天平称取氯化钠时,将氯化钠放在右盘,且称量时使用了游码
D.在把量好的水倒入烧杯时,有少量水溅出烧杯

(5)通过以上过程可知,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三个主要步骤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瓶并贴标签。

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回答:

(1) ℃时,a和c的溶解度相等。
(2)t3℃时,把20克a、b、c三种物质分别加入到盛有50克水的烧杯中不断搅拌,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_____(填字母,下同);若将温度降低到t1℃时,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为_____。
A.c>a=bB.b>a=c
C.a>b>cD.b>a>c
(3)在t2℃下,将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填字母)。
A.溶剂的质量可能变小B.溶液的质量可能变大
C.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D.溶质的质量一定不变

过氧乙酸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现有一种过氧乙酸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为15%。请填空:
(1)100g该溶液中含溶质______g.
(2)向100g该溶液中加入200g水,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
(3)将100g该溶液与100g5%的过氧乙酸溶液混合,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