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甲】【乙】两篇选文,回答各题。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之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

【乙】

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邦人也。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 .年十有九,举进士。 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后中弟,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每期会赋役,未尝辄出符移 ,唯县乡里姓名揭县门,百姓莫敢后期。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

会诏百官言事,而准极陈利害,帝益器重之。擢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征也。"

(选自《宋史•寇准传》)

【注】①三传:解释《春秋》的三部书﹣﹣《左传》《公羊传》和《穀梁传》。②符移:官府征调敕命文书的统称。

(1)选出"朝廷之臣莫不畏王"中加点" "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A.

犹文皇 得魏征也

B.

则生,弗得则死(《鱼我所欲也》)

C.

送杜少府 任蜀州(王勃)

D.

智能 士思得明君(隆中对)

(2)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组。   

A. 今齐地 千里,百二十城

七百里,高万仞(《愚公移山》)

B. 能谤 于市朝

忧谗畏 (《出师表》)

C. 准极陈利害,帝 器重之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 (《孙权劝学》)

D. 教准增年

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这过者,受上赏。

②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

(4)【甲】文邹忌的劝谏方式在人际交往上给你哪些启示?

(5)通读【甲】【乙】两文,你认为齐威王的可贵之处在于他     ;宋太宗的可贵之处在于他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一词多义 文言实词 文言虚词 文言翻译 文言文阅读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诗文,回答问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①本文选自《东坡志林》。此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承天寺,在现在湖北黄冈南。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欣然起行无与为乐者
翻译句子: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请谈一谈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回答小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xún):确实。④浣:洗衣。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1)阡陌交通(2)其丈夫担粪灌园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标一处)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翻译下列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

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②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④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⑤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每题1分,共4分)
①而两狼之驱如故并:眈眈相向眈眈:
③屠起暴:④一狼其中洞:
翻译下列句子(每题3分,共6分)
①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②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阅读①——④段,简要概括四个情节,每个情节只限用两个字。
文中最能表现屠户勇敢的语句是什么?
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什么?
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屠户的心理变化过程。

阅读文言文《桃花源记》,回答问题(共12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
(1)渔人甚之(2)复前行,欲其林(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4)太守(5)欣然往(6)未果,病终
把文中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选出下列各项中“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忘路之远近 B.渔人甚异之
C.闻之,欣然规往 D.具答之

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

阅读《活板》,回答下列问题。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解释句中划线的词。
(1)又活板___________(2)则以纸之______________
(3)一板已布字___________(4)木格贮之___________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持就火炀之。
(2)用讫再火令药熔。
这段文字中介绍活板的排版先后有五个步骤,它们的正确顺序是怎样的?请将它们的序号按顺序写在横线上。
①排列字印②以火熔药③按平版面④设置铁板⑤用药物蒙盖铁板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