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古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浣溪沙•咏橘

苏轼

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绿叶照林光,竹篱茅舍出青黄。

香雾噀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吴姬三日手犹香。

【注释】①噀(xùn):喷。    ②吴姬:泛指江南女子。

(1)对这首词的理解鉴赏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上阕一二两句用经霜后的残菊、枯荷与新橘作对比,突出橘的耀眼生机。

B.“香雾”指女子闺房中焚烧香料时散出的袅袅烟雾,“清泉”是指洗橘时所用的清冽的泉水。

C.“惊”、“怯”二字,活脱脱地刻画出女子尝橘时娇美的情态。

D.本词的描写生动细腻优美,反映出作者过硬的文字功底和健康的审美趣味。

(2)本词最后一句“吴姬三日手犹香”的手法让人称道,请你赏析。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诗歌题材分析 诗歌炼字炼句 诗歌关键词句 诗歌意境鉴赏 诗歌思想情感 诗歌阅读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题目。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借“”这件古物引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叹,抒发了之情。
如果把诗歌最后一句“铜雀春深锁二乔”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
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
由来不羡瓦松①高。
[注一]①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能开花吐叶,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
这首诗用“露湿秋香满池岸”来描写菊花在秋天早晨开放的景象,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发挥想象,把该诗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2分)
结合全诗,对“由来不羡瓦松高”一句进行简要赏析。(2分)

诗词鉴赏,阅读下面这首曲,回答后面问题
[双调]清江引·秋怀
(元)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曲中写了哪些秋景?
作者描写这些秋景的作用是什么?

阅读古诗李白《渡荆门送别》,完成小题。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诗的颈联通过两幅美丽的画面来形容江上的美景,第一幅是图,写夜间的风景;第二幅是图,写黄昏的风景。这么美的景色,真让人陶醉!
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一种什么情感?

阅读《露》这首诗,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
我在嫩绿嫩绿的草叶尖上
我在张开惺松睡眼的花心里
我没有向人们说:“勿忘我。”
清晨和黑夜
我自生又自灭
我不是星星的眼泪
也不是璀璨的明珠
我就是我
一滴纯洁的甘露
说说诗中的“露”具有什么特点?
读了这首诗你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