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已知碳酸亚铁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受热易分解生成氧化亚铁和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加热,则生成氧化铁和二氧化碳。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模拟炼铁过程,并测定某样品中碳酸亚铁的含量(该装置气密性良好,B中氢氧化钠溶液足量)。

实验过程中,先打开K通入一氧化碳再加热;装置A中固体质量不再减少后,停止加热,待装置A冷却到室温后关闭K,实验测得装置A中固体质量减少了ag,装置B中液体质量增加了bg。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    

(2)写出装置A中发生的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能判断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装置B吸收的依据是:装置B的质量增加且    

(4)若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装置B吸收,不考虑水的蒸发且该样品中所含杂质不参加反应,则a    b(填">""="或"<");

(5)D处为收集尾气的装置,应选择    装置(填"甲""乙"或"丙")。

科目 化学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14年陕西省】在一次用餐中,同学们对燃料“固体酒精”产生了好奇,遇对其成分进行研究。
【查阅资料】(1)该固体酒精是用酒精、氯化钙和氢氧化钠按一定的质量比混合制成。(2)氯化钙、氯化钡溶液均呈中性。
【提出问题】(1)酒精中是否含有碳元素?
(2)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实验探究】(1)按下图实验,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得出酒精中含有碳元素的结论。此结论_______(选填“合理”或“不合理”)。

(2)取少量固体酒精于烧杯中,加足量的水充分溶解后静置,发现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取沉淀与试管中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写出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实验并结合资料得出氢氧化钠已变质。
(3)为进一步确定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分组探究。
①甲组取烧杯上层清夜于两支试管中,按下图探究。

②乙组认为甲组实验不能证明清夜中一定有氢氧化钠,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另取烧杯中上层清夜,加足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变红。
【实验结论】经讨论一致认为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部分变质。
【反思交流】乙组实验中加足量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应用】要除去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杂质,可选择适量的_____。
A.Ba(OH)2溶液B.CaCl2溶液C.Ca(OH)2溶液

二氧化碳的“捕捉”与“封存”是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重要途径之一。实际生产中,经常利用足量NaOH溶液来“捕捉”CO2,流程图如下(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

(1)分离室中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
(2)该流程图所标出的物质中,溶于水放出大量热的氧化物是__________。
(3)“捕捉室”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CaO加入到x溶液中,其中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铁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
(1)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新型材料纳米级Fe粉能用作高效催化剂.实验室采用还原法制备纳米级Fe粉,其流程如图所示:

①纳米级Fe粉在空气中易自燃.实验中通入N2的目的是
②写出Ⅱ中H2还原FeCl2置换出铁的化学方程式

甲同学将燃烧的钠迅速伸入到盛有纯净干燥的CO2的集气瓶中,发现金属钠在CO2中继续燃烧,燃烧停止后,在集气瓶底发现有黑色颗粒生成,瓶内壁上有白色物质生成。
(1)甲认为黑色颗粒是 (用化学式填空),白色物质可能是Na2O或Na2CO3;乙同学认为白色物质还有可能是氢氧化钠固体。甲同学认为乙同学的猜想不正确,其理由是
(2)查阅资料发现:氧化钠为白色粉末,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钠:Na2O+H2O=2NaOH。甲同学据此对白色物质进行了下列实验:

(3)丙同学认为方案1得到的结论不正确,理由是:
(4)钠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式为: ,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反应。

以天然气为原料合成尿素的主要步骤如图所示(图中某些转化步骤及生成物未列出):

(1)尿素与熟石灰混合研磨 (填“有”或“无”)刺激性气味.
(2)甲烷和水蒸气在高温及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CO和H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分离出氨后,可循环利用的两种物质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