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盐酸,搅拌后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教材上借助酸碱指示剂验证了该反应的发生.是否还有其他方法判断该反应的发生呢?小明和小亮两位同学分别进行了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一】小明同学取上述反应后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硝酸银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再滴加足量的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小明认为白色沉淀是NaCl与AgNO 3反应生成的,于是得出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反应的结论.
【实验探究二】小亮同学取一定量的稀盐酸于烧杯中,向其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搅拌并用pH计精确测量烧杯中溶液的pH,绘制溶液的pH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1所示.小亮根据溶液pH的变化,推断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讨论交流】(1)针对两位同学的实验探究,老师认为小明同学的结论是错误的,理由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在小亮的实验中,当实验进行到10秒时,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该溶液能与下列物质发生反应的是 (填序号).
①碳酸钠 ②氧化铜 ③硫酸铜 ④镁
(3)从图1的曲线中得知,当实验进行到 秒时,酸与碱恰好完全反应.
【拓展延伸】老师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入到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测定溶液的温度,绘制出溶液的温度随氢氧化钠溶液体积的变化而变化的曲线如图2所示,从能量变化的角度看,该反应属于 反应(填"吸热"、"放热").
【反思评价】有的中和反应没有明显现象,有的中和反应有沉淀生成或固体物质溶解的现象.请写出一个有沉淀生成的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用C装置收集氧气时,检验O 2的方法是 ;
(2)实验室可以用装置D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收集时,检验CO 2已经收集满的方法是 .检验CO 2的方法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检查装置E的气密性:看到 ,说明气密性良好;
(4)实验F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A、B、C、D、E、F、G、H、I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B为紫红色固体,E,H均为黑色固体,F是一种无色气体,它们之间有如图转化关系(所发生的反应均恰好完全,部分生成物已省去)
根据转化关系图回答问题:
(1)写出A的化学式 ;
(2)①写出A→B的化学方程式 ;
②写出C→D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类型属于 ;
③写出F→E的化学方程式 ,在该反应中,F具有 性.
在密闭容器中,某反应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涉及甲、乙、丙和丁四种物质,它们的微观示意图和反应前后的质量如表所示
物质序号 |
甲 |
乙 |
丙 |
丁 |
|
微观示意图 |
|
|
|
|
|
反应前质量/g |
34 |
50 |
1 |
0 |
|
反应后质量/g |
0 |
x |
y |
z |
(1)甲的化学式为 .
(2)表中的四种物质中,含氧元素的化合物是 (填物质序号).
(3)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一位同学在计算x,y和z数值的过程中,列出了以下等式,其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 |
x+y+z=86 |
B. |
y+z=85 |
C. |
(50﹣x):z=32:64 |
D. |
(50﹣x):(y﹣1)8:3. |
梧州市某中学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在进行电解水试验时发现他们的装置只有一端有气体产生,且溶液颜色逐渐加深.
对此异常现象,小吴同学认为是电源正负极接反了的原因.要证明小吴的猜想,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经过修正,大家完成了电解水的实验.体验到"电解"这种新实验手段的威力后,大家意犹未尽,决定继续深入探究.
【探究活动一】
小吴将水换成食盐水进行电解,A、B两个试管都收集到气体.试管A收集到的是无色可燃性气体,则该气体是 气.
【问题与猜想】
试管B收集到的气体可能是什么呢?请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大胆猜测,并将所有可能的属于单质气体的化学式填写在横线上 .
【实验与结论】
若小周用pH试纸测出电解后溶液的pH为12,说明该溶液呈 性,则电解食盐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
【探究活动二】
小周将原装置的电极都改为铜片进行食盐水的电解,结果发现溶液颜色变蓝.
【问题与猜想】
为什么溶液会变蓝色?小施认为可能是铜片变成铜离子进入溶液中的原因.
【实验与结论】
小施取少量蓝色溶液放入试管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后,观察到 的现象,证明了自己的猜想正确.你还有其他证明溶液中含Cu 2+的方法吗?请写出你的方法和结论 .
【回顾与反思】
经过上述拓展探究实验,同学们学会了用身边的物质进行探究的方法,体验到了开拓思路大胆探究的乐趣,感受到了化学的神奇魅力,根据上述所进行的实验,请写出你还想探究的一个问题 .
请根据下列图示,回答有关问题.
(1)请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用装置A可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生成的二氧化碳可用澄清石灰水检验,该检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用装置B收集氧气,证明氧气已经集满的方法是 ,用装置C收集气体的方法是 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