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A、B、C、D、E是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A是空气中含有的一种气体,E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组成的单质,F中各元素质量比为2:1:2,六种物质之间的反应与转化关系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学反应,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能相互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转化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E物质的化学式 。
(2)A和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E和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如图所有的化学反应中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有 种。
溶液的微粒构成决定其性质,溶液的宏观组成是其成分计算的依据.
(1)氯化钠晶体是由(填微粒符号)构成的.氯化钠溶于水,溶液导电能力显著增强,是因为其溶液中含有;而蔗糖溶于水,溶液很难导电,是因为的缘故.
(2)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来配制50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15%的氯化钠溶液g.
(3)某温度下饱和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6%,试列式计算该温度下氯化钠的溶解度S(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常温下M、N、P、Q是四种常见的无色气体,它们之间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反应条件已省略,X在常温下为无色液体),请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M;N;P;Q;
(2)CH4与M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该反应属于(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如图甲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1)甲图中,t2℃时,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P点所表示的含义为.
(2)①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三种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②如乙图所示,20℃时,把试管放入盛有X的饱和溶液的烧杯中,在试管中加入几小段镁条,再加入5mL稀盐酸,立即产生大量的气泡,同时烧杯中出现浑浊,则X可能为A、B、C三种固体物质中的哪一种?
(3)t℃时,将B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写两种方法)
(9分)实验室提供了下图所示的仪器。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示仪器的名称:A,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仪器是(填写字母序号),药品加入的先后顺序是.实验中要节约药品,如果没有说明药品的取用量,一般应取用。
(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采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红了,可能的原因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验满的方法是.
(4)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属于反应______(填写基本反应类型).
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高温下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氯化氢和氨气两种无色气体混合,生成氯化铵固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加热碱式碳酸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