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上常用硫酸钡作透视肠胃的内服剂,俗称"钡餐"。一旦误将碳酸钡代替硫酸钡作"钡餐",就会致人中毒,此时可服用硫酸镁溶液解毒。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下实验模拟了碳酸钡在胃液中的变化,并验证了硫酸镁解毒的原理。
I.取一定量碳酸钡固体于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甲所示;
Ⅱ.再向该烧杯中逐滴加入硫酸镁溶液,并不断搅拌,烧杯内溶液质量与加入硫酸镁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乙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K点和L点时,溶液中的溶质都为一种;图乙中M点和N点时,溶液中的溶质都为两种
B.取少量步骤Ⅰ所得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和足量稀硝酸,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步骤I中加入的稀盐酸已过量
C.根据图乙数据分析,步骤Ⅱ最终生成硫酸钡沉淀的质量为4.5g
D.硫酸镁解毒的原理是:MgSO 4+BaCl 2=MgCl 2+BaSO 4↓.因此,本身无毒且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沉淀的物质,如纯碱也可解毒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对应关系不成立的是
A.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食品保护气 |
B.铁的活泼性比铝弱,铁制品比铝制品在空气中更耐腐蚀 |
C.磷燃烧能产生白烟,可用于制作烟幕弹 |
D.食醋具有酸性,可用于消除松花蛋中所含碱性物质的涩味 |
甲和乙反应可制备燃料丙,其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
B.该反应中分子和原子的种类都发生了改变 |
C.甲、丙是有机物,乙是氧化物 |
D.甲、丙分别在氧气中完全燃烧,产物相同 |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向加碘食盐溶液中滴加淀粉,溶液不变色 |
B.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白色固体 |
C.向葡萄糖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新制Cu(OH)2并加热煮沸,出现黑色固体 |
D.将50.0mL酒精与50.0mL蒸馏水混合,所得溶液的体积为100.0mL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用肥皂水可区分硬水和软水 | B.用水可区分硝酸铵和氢氧化钠固体 |
C.用酚酞试液可区分盐酸和食盐水 | D.用燃烧的方法可区分聚乙烯和聚氯乙烯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明矾既能净水又能杀菌消毒 |
B.利用洗洁精的乳化作用可以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
C.误食重金属盐,可立即服用蛋清或牛奶解毒 |
D.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但应注意膳食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