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父亲的体温
何建明
①在我童年、少年,甚至是青年时代,觉得父亲是世界上最让我恨的人。
②第一次恨我父亲,是我童年的第一个记忆:那是20世纪60年代初的自然灾害年份。我刚刚懂事,却被饥饿折磨得整天哭闹。有一次因为食堂的大师傅偷偷给了我一块山芋吃,当干部的父亲见后狠狠地将我摔在地上,说我是“贪吃囝”。那时我不懂父亲为什么这样绝情。
③第二次记恨父亲是因为我家宅前有棵长着特别甜的果子的枣树。每年枣熟的时候,总有人前来摘走一颗颗又甜又脆的红枣。我为此怒火常起。有一天,邻居的一位比我小一岁的男孩子在偷袭枣树时被我抓到了,于是为了夺回枣果,我与他大打出手。不料被父亲发现,他竟不但不训斥“偷枣”人,反而操起一根很粗的竹竿将我的腿肚子打得铁青,我无法理解他的逻辑,于是瞪着一双永远记仇的目光,在心底恨透了父亲。
④第三次记恨父亲时我已经二十多岁了,记得是第一次探亲假,本来多年不见的家人很是兴奋和开心。哪知父亲见过后,晚上嗡声嗡气地瞪着眼睛冲我说:“人家比你读书少的人提干了,你为啥没有?”这、这……我气极了!本来我对几个专门靠拍首长马屁的老乡提升就很想不通,父亲这么一说简直更像针扎在我心尖尖儿上。
⑤我恨起了父亲,并发誓要做个有头有脸的人。后来我也终因工作出色在部队里当上了干部,但与父亲的“账”一直没有算清。因为以后每次我回老家探亲时,父亲的脸上总是笑眯眯的,与他年轻时像换了一个人似的。父亲变了性格?还是真的老了?我一直没有细细去想,就在这忙碌中度过了一年又一年……
⑥突然在前年年末的一日,姐姐和妹妹相继打电话来,说父亲肺部长了一个肿块,而且是恶性的。一向“恨意”未消的我,那一刻心猛地颤抖起来:怎么可能呢?当我火速赶到上海的医院时,父亲见我后眼睛红了一下,即刻转为笑呵呵的,扬起他那明显瘦弱的臂膀对我说:“你看我不是还很有劲嘛!哪有啥病!”我尴尬地朝他笑笑,转过头去时,不禁泪水纵横……父亲啊,你知道自己还有多少日子吗?因为几分钟前医生刚刚告诉我,说我父亲最多还有半年时间……太残酷了!无法接受的残酷……可更残酷的是我们必须掩着眼泪去假笑。父亲和我每天都是如此!
⑦陪床的那十天,是我成人后的三十多年里第一次全天候地与父亲在一起,白天除了输液就是输液,于是父子之间有了从未有过的漫长的交谈……
⑧为了分散病痛对父亲折磨,我时不时地提起以往对他的“记仇”。父亲听后常笑得合不上嘴,说:你光记我对你不好的事,我就没有过对你好的时候?还真没什么?我有意逗他。没良心!父亲含笑冲我说,然后仰天躺在床头长叹起来,情绪仿佛一下拉回了他久远的记忆之中﹣﹣
⑨……你小时候几乎天天尿床。记得你当兵前还尿湿过床吗?
⑩我点点头。脸红了。父亲问:你小时候因为这受过我不少打呢,这你没有记过我仇?我笑着摇头说:这事我理亏。父亲在病榻上侧过头,问:还记得你尿床后我为你做啥了吗?我忙点头:知道,每回你把我拉到被窝里,用你的体温暖和我……父亲笑叹:算你还记得!当然记得!我忙说,爸,还有一次我印象特深。那年你成“走资派”后,我正好放寒假,我们俩分在一个班次里摇船到上海运污水。半途上,跟上海人打架,我们的船被人家撞破后漏水,结果舱里全湿了,晚上没地方睡,最后是你上岸到地头抱了一捆稻草,让我光着身子贴着你睡的……
⑪唉,那个时候也难为你了。才十五六岁,要干一个壮劳动力的活。父亲扭过头,闭上双目,似乎在责备自己因“走资派”而害了儿子。
⑫其实现在想起来也没什么,我记得那一夜自己睡得特别香,因为父亲的体温真暖和……
⑬去年国庆前夕,父亲的病情急剧恶化,开始是每小时吸一次氧,后来根本就不能离氧气了。他一边艰难地大口大口地吸着氧,一边则要忍受着全身如毒蛇咬嚼的疼痛。
⑭来,靠在我背上吧!看着父亲这也不是那也不行的痛苦样,我拭着泪水,突然想出了一招。我低着头、将身子蜷曲成45度,让父亲靠上来。过了一会儿,我轻轻地问父亲:这样行吗?
⑮父亲没有回话……一旁的妈悄声告诉我:他睡着了。
⑯真是奇迹!多少天又叫又喊的父亲竟然会靠在儿子的背上酣睡了!我顿时泪水如注……
⑰十分钟、二十分钟、一小时……先是我的双脚麻了,再是我的腰麻了,后来是全身麻了。但我感到幸福,因为这是我惟一能给父亲做的一点点事了。那一刻,我再次感受到了父亲那熟悉的体温,同时我又深感神圣﹣﹣我意识在我们爷儿俩背对背贴着的时候,是我们何氏家族两代人的生命在进行最后的承传……
(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1)文中所写青少年时“我”记恨父亲的三件事,表现了父亲期望“我”成为具有什么品质的人?(3分)
(2)文中三次写到父亲的体温,这样写有用意何在?(4分)
(3)以下是摘自文段中的两句话,请任选一句加以赏析。(4分)
①这、这……我气极了!本来我对几个专门靠拍首长马屁的老乡提升就很想不通,父亲这么一说简直更像针扎在我心尖尖儿上。
②因为以后每次我回老家探亲时,父亲的脸上总是笑眯眯的,与他年轻时像换了一个人似的。
(4)你是否赞同文中父亲教育儿子的做法?请结合自身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4分)
记叙文阅读
把爱写在左手上
天歌
我有个很阳光的朋友,喜欢各种娱乐和运动,尤其喜欢打篮球。他打篮球的方式很奇特,总用左手运球,居然能用单手在人群阻挡中准确地上篮。动作一气呵成,总让我们倍感惊喜。其实,他这样做的原因并不是出于卖弄球技,而是因为——他只有一只手,一只神奇的左手。这只神奇的左手能打一手好球,写一手好字,甚至能弹钢琴。
而更让我感到敬佩的,是他对生活乐观的态度和健康的心态。他身上总弥散着一股阳光的味道,他的言语总是那样的亲切和轻松,他会跟每一个用诧异的眼神打量他的人挥手,他有一个漂亮的女朋友,他工作努力,与同事朋友的关系融洽,与客户的交流愉悦,他甚至常常得到老总的嘉奖……他是那种能让你忘记他的缺失的人。我见过许多因为身体残疾心理也一同“残疾”的人,所以一直不理解他的“健康”,无法理解他用一只左手支撑起这样完美人生的根源。直到有一天,见到了他的家人,我才醒悟。
那天我和一个朋友去看他,他的父母非常热情,邀请我们留下吃饭。
他家的院子很大而且整洁干净。爷爷奶奶年事已高,看上去都很健康,他的父母亦显年轻,家里的电视机播放着欢快的文艺节目,很有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一家人都很热情,谈起他的时候,言语之中透露着无尽的温情、爱意与骄傲。
聊了半个钟头之后,晚餐准备好了,大家就围坐在桌前,品尝起他母亲做的佳肴。在大家执筷的时候,我忽然发现这么一家子人,居然同时用左手握筷,我和同去的朋友,竟然都迟疑起来。
晚餐过后,在院子里聊天,我握着他的左手笑着说:“我终于明白为什么你的左手这么神奇了,他们赋予你太强的天赋了!”
听我这样一说,他哈哈大笑起来:“你想错了,我们家天生的左撇子只有我一个,在我出生之前,他们都用右手做事,而从我出生之后,他们才都成了左撇子。”我不解:“那么为什么最后都成了左撇子呢?”他说:“在我懂事之前,我一直以为大家都是用左手生活的,因为我的家人都用左手做事情,后来我才知道,其实大多数人都在用右手做事情。而家人为我能习惯用仅有的左手生活,也统一用起了左手,用左手关灯、洗脸、拿筷子……父亲甚至把门把手都调换了方向……慢慢地,他们都和我一样成了左撇子……”
那一刻,感动如潮水般涌上心头,我从来都没有想象过,这个世界原来还有这样整齐、真挚而细致的爱,一家人为了给自己残疾的亲人一个平和而正常的环境,一齐改掉自己坚持了几十年的习惯。我完全可以想象,在他年幼时用左手第一次笨拙地操起筷子,夹起一片菜叶之前,他的家人们也正同样笨拙地用左手反复练习那个动作,直至成为习惯。而这样的习惯与爱伴随着他,与他一起成长。为了让他健康和乐观地生活,他们把所有的爱,全部写在了左手上。
(选自2011年4月12日《石家庄日报》)概括。试简要概括本文主要内容。
本文行文思路清晰。请结合各段内容填空,理清我的情感变化。
惊喜——( )——无法理解——迟疑——明白——( )——感动下边的句子写得很精妙,请揣摩并品析。
(1)我见过许多因为身体残疾心理也一同“残疾”的人,所以一直不理解他的“健康”,无法理解他用一只左手支撑起这样完美人生的根源。
“身体残疾和心理也一同‘残疾’”分别指什么?“他的‘健康’”指什么?
(2)我忽然发现这么一家子人,居然同时用左手握筷,我和同去的朋友,竟然都迟疑起来。“忽然”“居然”“竟然”表明了什么?“他家的院子很大而且整洁干净。爷爷奶奶年事已高,看上去都很健康,他的父母亦显年轻,家里的电视机播放着欢快的文艺节目,很有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为什么对他的家庭做这样详细的描写?
“这个世界原来还有这样整齐、真挚而细致的爱,”“为了让他健康和乐观地生活,他们把所有的爱,全部写在了左手上。”你怎样理解这段话?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悟。
说明文阅读
让塑料成环境之友
①现代生活离不开塑料,它体轻、防水、价廉,是包装的首选材料。但如众所知,生产普通塑料制品的主要成分是聚乙烯、聚丙烯和聚氯乙烯等稳定物质及少量添加剂,而以这些原料生产的塑料制品不易分解,给周围环境带来极大的污染。
②据法国蒙彼利埃农业与环境工程小组的专家介绍,为解决塑料制品给环境造成的严重污染问题,近年来,法国科学家和国际同行合作,一直试图研制和完善各种可生物降解塑料。但就目前而言,世界各国生产的可生物降解塑料所使用的原料不一,有的含有纤维素,有的含有淀粉和人造聚合物,还有的含有亚麻、大麻、椰子壳等天然纤维。然而,不管怎样,这些所谓的可生物降解塑料都不能被100%地完全降解,而且降解程度和降解所需时间均与周围温度、湿度、土质等有直接关系。
③法国专家表示,他们的研究目标是生产能够完全变成农肥的可降解塑料。但是,即便如此,由于这些塑料的成本比普通塑料高出2到3倍,除了用于农业薄膜外,可生物降解塑料在短期内还不能完全取代普通塑料。这就需要研究经焚烧处理后不对空气造成污染的塑料,并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④经过多年努力,目前法国市场上销售和使用的塑料袋基本上是可以焚烧的,即燃烧后不产生或产生较少有害气体的塑料袋。但是,这些塑料制品体积大,重量轻,给焚烧处理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为此,法国各有关部门经常通过各种途径号召人们重复多次使用同一塑料袋。与此同时,法国各报刊和新闻媒体也经常刊载和播出一些有关塑料的基本常识,告诫人们随地乱扔塑料袋的各种危害和塑料回收的重要意义。如法国《费加罗》报最近报道,法国人每小时平均消耗100万只塑料袋和大量的农用塑料薄膜。在法国,塑料垃圾已经占到家庭垃圾重量的11%,体积的30%。
⑤在法国著名连锁超市“家乐福”的塑料包装袋上,醒目地画着一个大灯泡,上面写着:请不要随地乱扔此袋;如果把它放进垃圾箱得到回炉后,它产生的能源可以使一只60瓦特的灯泡照明10分钟。在包装袋的另一侧,又这样写道:在我们的商店里,这个袋子为您提供包装服务;回到家,它能作为您的垃圾袋;最后,您可以把它放到垃圾袋里,让它转化成其它能源。
⑥一个普通塑料袋产生的能源可以供一只60瓦特的灯泡照明10分钟!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惊人的数字。看见这句话,恐怕没人再把它随地乱扔。如果再知道塑料垃圾已经占到全法国家庭垃圾体积的30%,恐怕谁也不会再把还能继续使用的塑料袋轻易随便丢弃。
⑦如今,塑料污染已经成为全球问题。法国这种科教结合,全民动员的方法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选自《科普之友》2011年第10期,有改动)传统塑料污染环境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为了解决塑料制品给环境造成的严重污染问题,法国人做了哪些方面的努力。
第③段“除了用于农业薄膜外,可生物降解塑料在短期内还不能完全取代普通塑料”一句中划线的“完全”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如何“让塑料成为环境之友”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除了本文介绍的方法以外,你还有哪些好的想法或做法呢?请列举出两条。
阅读方英文的《太阳语》一文,完成小题。
①我的书房处在一个大深坑里的一排二层砖楼的底层中间。这排房子东西走向,阴暗潮湿,又由于地势低,所以底层的居民多半都患上了关节炎。尤其是四周的楼房冲天而起之后,这排房子几乎再也见不到阳光了。这样倒也有个好处:门庭冷落,安静自在,是个读书写作的绝佳境地。
②早点过后,走进书房,读一读,写一写,自以为没有比这更快活的事了。累了乏了,就喝口茶,抬头看窗外的楼群,和那逼仄的一线天空。一天早晨,我正写到艰难处,文思枯竭,满心焦虑,窗纱里忽然穿进一束强烈的光芒,如探照灯般绕来绕去,把个宁静的斗室弄得一片光明,宛若火光四溅的铁匠炉子。我有些不解,刚站起来,那束阳光就钉住我的脸,使我无法睁开眼睛。我觉得烦人,猛地举起拳头,那束阳光一下子不见了。我睁开眼,隐约发现那是个六、七岁的孩子,晃着小圆镜,在玩太阳呢。我笑了,并不计较,坐下来继续写作。刚写了一句,那束阳光又跑了进来,在我的额上锯过来锯过去。
③我有些恼了,就起身出门,我要教训教训那个顽童。当我快步上完十多级台阶,气势汹汹地来到孩子面前时,那孩子却没有丝毫的畏怯,反而一脸愉快地望着我。我半张着嘴,恼怒的表情戛然而止,我看到那孩子双脚打着石膏。我没有发作,而是笑着摇了摇头,然后便回到书房,继续笔耕。
④可是,一连几天的早晨,只要我一坐到书案前,那束阳光便跳跃进来,如小猫捕鼠,东闪西蹦。它虽无声响,却有一种吵闹烦人的效果,使得我原本就烦躁的心愈加的不安。我的作品迟迟没有完成,本来就心烦,哪里还受得了这样有意的打搅,我想我必须和那个孩子谈谈了,毕竟有意打扰别人的工作是不礼貌的,缺乏教养的。我们楼里的人都知道这个孩子,顽劣调皮,也正因为如此才摔折了腿。这段时间,父母上班无暇顾及他,只好每天把坐在借来的轮椅上的孩子推到门外晒晒太阳。
⑤“毛毛,”我叫着孩子的名字,“你干嘛要往我房间里照太阳呢?”
⑥“我是在跟你说话呀,叔叔。”孩子的脸上绽放着天真的笑容。
⑦我惊讶不已,原本准备好的一番指责哽在了喉咙口。
⑧“我摔断腿后天天都在这晒太阳,每天都看得到你,好长好长时间了。人家大人都是一伙儿一伙儿地上班去了,只有你是一个人,在黑房子里。我天天看你低着头,从来不抬头看看外面,看看天。你有什么难过的事吗?你在哭吗?从来都没人和你说话。于是,我让妈妈给我买一个小镜子玩,她还笑我呢!叔叔,只要出太阳,我就可以天天早上都和你说话啊!”
⑨我默然了,忽然之间对那束曾让我觉得恼人的阳光有了别样的理解……
⑩以后每个阳光灿烂的清晨,那束阳光总会时断时续地陪伴我。由于书房地势低,我不可能看到孩子的全部身影,但那跳跃的光束就是他真诚的问候。不知怎的,我的写作也愈来愈顺畅了。
⑪没多久,我终于完成了一部作品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两位记者来到我又霉又黑的书房,询问我成功的经验。我望了望窗外,一束阳光静静地、准时地从窗纱里照进来,随即又欢快地跳动了几下。我笑了,那正是我成功的秘密。文章标题“太阳语”含义深刻,请你联系全文内容,说说标题有哪些含义?
联系全文,请简要梳理“我”的情感变化过程。
烦恼 → 无奈 →→→ 理解、感动联系具体语境,回答下列两小题。
(1)请说出对第②段中划线字的理解。
刚写了一句,那束阳光又跑了进来,在我的额上锯过来锯过去。
(2)简要说说第④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只要我一坐到书案前,那束阳光便跳跃进来,如小猫捕鼠,东闪西蹦。结合选文,你认为文末作者所说的“成功的秘密”具体指什么?每个人的成功都有自己的“秘密”,那么你“成功的秘密”是什么呢?请联系实际说说。
阅读《另一种珍爱》一文,完成小题。
①曾读过一篇小说《绿墨水》,讲一位慈父为使女儿有勇气面对生活而借她同班男生的名义给她写匿名求爱信的故事。感动之余我忽然想到人真是太脆弱了,似乎总是需要通过别人的语言和感情才能肯定自己热爱自己。如果有一天这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去关怀你、爱护你、倾听你、鼓励你——人生中必定会有这样的时刻,那时你怎么办呢?
②我深深记着一位老音乐家辛酸的轶事。他在“文革”中被下放到农村为牲口铡了整整七年的草。等他平反回来,人们惊奇地发现他并没有憔悴衰老。他笑道:“怎么会老呢,每天铡草我都是按4/4拍铡的。”为此,我爱上了这位不著名的音乐家和他的作品,他懂得怎样拯救自己和爱自己。
③我同样深深记着另一位音乐家——杰出的女钢琴家顾圣婴。我不止一次为她扼腕叹息——她在“文革”初期自杀了。我知道她不是不爱自己,而是太爱——爱到了溺爱的程度。音乐使她飘逸空灵清丽秀美,可当美好的东西被践踏的时候,她便毁了自己。
④为什么不学会爱自己呢?
⑤学会爱自己,不是让我们自我姑息,自我放纵,而是要我们学会勤于律己和矫正自己。这一生总有许多时候没有人督促我们指导我们告诫我们叮咛我们,即使是最亲爱的父母和最真诚的朋友也不会永远伴随我们。我们拥有的关怀和爱抚都有随时失去的可能。这时候,我们必须学会为自己修枝打杈浇水培肥,使自己不会沉沦为一棵枯荣随风的草,而成长为一株笔直葱茏的树。
⑥学会爱自己。不是让我们虐待自己苛求自己,而是让我们在最痛楚无助最孤立无援的时候,在必须独自穿行黑洞洞的雨夜没有星光也没有月华的时候,在我们独立支撑着人生的苦难没有一个人能为我们分担的时候——我们要学会自己送自己一枝鲜花,自己给自己画一道海岸线,自己给自己一个明媚的笑容。
⑦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一种自我欺骗,可是如果这种短暂的欺骗能获得长久的真实的幸福,自我欺骗一下又有什么不好呢?
⑧学会爱自己。这不是一种羞耻,而是一种光荣。因为这并非出于一种夜郎自大的无知和狭隘,而是源于对生命本身的崇尚和珍重。这可以让我们的生命更为丰满更为健康,也可以让我们的灵魂更为自由更强壮。
⑨学会爱自己,才会真正懂得爱这个世界。纵观全文,说说前三段的作用。
文章第②段已经列举了事例,第③段又列举了一例,你觉得有必要吗?为什么?
联系全文,说说如何学会爱自己。
阅读《蜜蜂消失,人类只能再活四年?》一文,完成小题。
①大多数人一想起蜜蜂,都会想到蜂蜜、蜂胶、蜂王浆……但这和蜜蜂对大自然作出的最大贡献——维持生物多样性相比,实在太微不足道了。爱因斯坦曾经预言:“如果蜜蜂从地球上消失,那人类只能再活四年。”因为,蜜蜂是为植物授粉的一支生力军。世界上有数万种植物的繁育依靠蜜蜂授粉,而在人类所种植的农作物中,也有1000多种离不开蜜蜂。
②假如蜜蜂消失,人们将告别大多数的粮食和蔬菜瓜果。此外,蜜蜂还为众多饲料植物授粉,没有它,肉类和牛奶也将变得稀有和昂贵;世界上植物类型变得单调,这会直接影响各种动物的生存……也就是说:如果在生态系统中丢失了一个环节,整个系统便会开始崩溃。
③令人不安的是,蜜蜂消失的事件正在发生。在美国,一些蜜蜂突然神秘地消失得无影无踪,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美国有超过60%的蜜蜂消失。如今,蜜蜂消失现象又像瘟疫一样传到了德国、瑞士、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和希腊等欧洲国家。
④实际上,不仅仅是蜜蜂遭遇到了生存危机,没有天敌的北极霸主——北极熊也被列为了潮危动物。由于气候变暖,北极熊生活的冰面缩小,食物来源变得稀缺,让北极熊的数量也越来越少。冬天,居然有饥肠辘辘的北极熊残忍地捕杀小熊来填饱肚子。
⑤根据联合国的一份报告,目前物种灭绝的速度由大致每天一种加快到每小时一种,比以前快了约1000倍,比新物种的形成速度更是快了100万倍。即使根据最保守的估计,地球上也有至少10%的物种正在面临生存威胁。
⑥一旦某种生物绝种,就永远消失,无法弥补;而每当我们失去一样物种,我们就失去一项对未来的选择。随着某种生物的灭绝,或许治疗艾滋病、或发展抗病毒农作物的希望也会跟着破灭。
⑦在地球史上,曾经发生过5次物种灭绝。最近的一次发生在6500万年前,一次陨石撞击地球,造成了包括恐龙在内的大量物种的灭绝。目前,地球再一次走向物种灭绝的边缘,原因却是人类本身的行为:在过去的100年里,地球上45%的森林已经被砍伐掉了;全球20%的珊瑚礁已经遭到无法逆转的彻底破坏,而另外50%的珊瑚礁也接近崩溃边缘……联合国将2010年定为“国际生物多样性年”,呼吁各国政府和全世界人民共同努力来保护地球上的生命。
⑧和很多人的理解不同,在生态系统中,是没有“害虫”和“益虫”这类概念的,每个物种都有其特定的“使命”。例如,昆虫吃的往往是一些老弱病残的树,或许正好切断了树木疾病的传播途径。因此,地球上的每个物种都值得尊敬和保护。文中第④段划线词“居然”能去掉吗?为什么?(3分)
简要说说选文第⑤段划线句子的表达作用。(3分)
文章结尾说“地球上的每个物种都值得尊敬和保护”,作为一名中学生,请联系自身实际,说说我们在物种保护方面可以做些什么。(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