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让传统文化成为日常课
①新学期伊始,“开学第一课”又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有媒体报道,最近上海一些中小 学校将吟诵经典、学民俗、猜灯谜等传统活动与社团活动相结合,以此作为“开学第一课”的主要内容。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几千年的积淀中,蕴藏着丰富的前人智慧,在中小学教育中加入 传统文化的学习,在“开学第一课”中开宗明义地摆明它的重要性,让孩子们从小就熟悉、喜欢传统文化,当然是必要的。
③但问题并不止于此。中小学生传统文化这一课,关键还在于应该学什么,怎么学。近 年来,国家大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传承。然而,大潮之中,泥沙俱下,一方面,传统 文化固然是宝库,但其中也不乏糟粕;另一方面是推广者、教育者在具体操作中的偏误。
④比如《三字经》和《弟子规》中,固然有教导人严于律己、敬亲尊师的一面,但也有 强调绝对服从、愚忠愚孝的一面。古诗词数量庞大,不知凡几,情怀高蹈、意境开阔的佳作 当然不少,但无病呻吟、闺阁艳情的作品就不适合孩子学习。传统民俗中,有很多老祖宗留 下来的讲究,但也有很多已与现代生活不相适应。更有一些“学习”,流于哗众取宠和形式主 义,一说传统文化,就是穿汉服、行跪礼、拜孔子,重表而不重里,重仪式而轻内涵,有追 逐热点之心,无真诚教导之意,并没有多少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⑤传统文化的学习,很容易形成风潮,但风潮,终有退去的时候。英语成了热门,大家 都拼命学英语;诗词火了,不少人又开始背诵诗词;更有甚者,国学热中,有人将国学与升 学挂起钩来,使它变成了学生们不得不完成的任务……这些都是对传统文化的误解,是功利 而短视的。
⑥传统文化的学习,并非照搬照套,它是一个扬弃的过程,需要“择其善者而从之,其 不善者而改之”,深刻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认真加以鉴别,在发展中继承创新。传统文化的 学习也不是一场“运动”,更不是检验学生的唯一标准。孩子们需要的是良好的文化氛围,是 润物无声的熏陶和浸润,这样才能潜移默化,久久为功。
⑦唯其如此,才可能真正领略到传统文化之美,让它成为自己精神世界的有机组成部分。 而优秀传统文化,也才能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在民族文化血脉中继续滔滔奔流。
⑧中小学的“开学第一课”已经下课,但传统文化的大课堂还在进行。希望它不仅是“第 一课”,也是日常课;不仅是“泛读课”,也是“精品课”;不仅是“课内课”,也是“生活课”。 它其实也是社会、学校和家长一门共同的课程。
(选自《光明日报》。作者:宋詹詹)
(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小学教育加入传统文化内容,让孩子们从小熟悉、喜欢传统文化是有必要的。
B.传统文化内容纳入中小学教育的关键,是解决学什么和怎么学的问题。
C.传统文化的学习需要良好的文化氛围,需要润物无声的熏陶和浸润。
D.传统文化已经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正滔滔奔流在民族文化的血脉之中。
(2)下列不属于在中小学教育中加入传统文化内容存在的问题的一项是
A.一些学校将传统活动作为“开学第一课”的内容。
B.没有区分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糟粕。
C.具体操作流于形式、哗众取宠,重表不重里。
D.对传统文化的学校容易出现跟风现象。
(3)根据文章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两段引出论题:在中小学教育中加入传统文化教育。
B.第三段提出分论点:传统文化发展传承大潮中,泥沙俱下。
C.第六、七段指出了在传统文化学习中应该采取的正确方法。
D.最后一段发出呼吁,提出了让传统文化成为日常课等主张。
[哲理小品] 阅读下面小品文,回答文后问题。
门的悬念
学校大厅的门被踢破了。
可怜的门。自从安上那天起,几乎没有一天不挨踢。十三四岁的孩子,正是撒欢儿的年龄。用脚开门,用脚关门,早已成了不足为奇的大众行为。
教导主任为此伤透了脑筋,他曾在门上张贴过五花八门的警示语,可是不顶用。他找到校长:干脆,换成铁门——让他们去“啃”那铁家伙吧。校长笑了,说,放心吧,我已经订做了最坚固的门。很快,破门拆下来,新门装上去了。
新门似乎挺带“人缘”,装上以后居然没有挨过一次踢。孩子们走到门口,总是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阳光随着门扉旋转,灿灿的金色洒了孩子们一身一脸。穿越的时刻,孩子们感觉到了爱与被爱的欣幸。
这道门怎能不坚固——它捧出一份足金的信任,它把一个易碎的梦大胆地交到孩子们手中,让他们在美丽的忧惧中学会了珍惜与呵护。
——这是一道玻璃门。.旧门被踢破后,教导主任和校长各采取了
什么方法?反映了他们各自怎样的教育思想?
.文中说“它把一个易碎的梦大胆地交到孩子们的手中”一句中的“易碎的梦”是指的什么?
下面是一篇学生的习作《三个和尚新传》,阅读后按要求回答问题。
俗话说,一个和尚有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可生活中,我却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你、我、他融合在一起的力量。
“唉,这题好难啊!”我咬着笔杆苦叹道。面对这道数学压轴题,我已经苦思冥想了半个钟头了。这时同桌凑上前来,打趣道:“遇到拦路虎了吧,让我瞧瞧。”“看来这道题是不简单。”同桌的眉头也皱了起来。周围的同学顿时来了兴趣,“什么题啊,让我也看看。”一下子,我的课桌旁已挤满了一圈小脑袋,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就连平时一直暗地里较劲儿的两位耿仔也热烈地切磋了起来。“我知道了,你们看,这里一连,再作一条辅助线,可以用勾股定理来证明。”小姜兴奋地叫了起来,大家连忙拿起笔,刷刷刷,茅塞顿开,果然行得通,都伸出大拇指连连称赞,他反倒不好意思了,下意识地挠着后脑勺,“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我只不过在你们的基础上又加了一步,呵呵。”教室里传来一片笑声,在这笑声中,我感受到了合作的力量。
周末,我跟妈妈一起去菜场买菜。在前面的拐角处,一个骑自行车的小伙子眼看就要撞到一位老大妈了,“哧——”的一声,小伙子连忙刹车,可还是将老大妈刮倒了,土豆、鱼、青菜洒了一地,立刻,人们都围了上去,我也连忙跑过去,只见小伙子把车一扔,忙蹲下身去,“大妈,对不起!您老摔伤了吗?我送您去医院?”说着忙把老大妈搀起来。
“小伙子,没关系,以后慢点儿,骑车注意点儿。”大妈摆摆手,转身去拾菜,有人递过菜篮子,里面的东西一点也没少,“谢谢啊,谢谢!”小伙子向大家连声鞠躬道谢,那憨厚的样子,引得众人都笑起来。
“听说高二(7)班的王娟同学得了白血病,需要很大一笔医药费呢?”班长在班会上向大家提起话题,“她学习很好,但家境困难,大家帮帮她吧。”说着不由分说从口袋中掏出零用钱,投进捐款箱里。“我也捐,我也捐!”不一会儿捐款箱里就塞满了零钱,我也不能袖手旁观,掏出准备买书的二十元钱,投进捐款箱里,“谢谢!”我们又走出教室,在校园里设立了一个宣传栏,向全校同学发出倡议,很快得到师生的热烈响应,看到眼前人头攒动的情形,我又感受到了那种集体的力量。
(1)请你谈谈这篇文章的亮点,至少两点。
(2)文章有些毛病,请写出你的修改意见。
(四)阅读下文,然后回答19-22题
学会拒绝
①溪流拒绝了湖泊的挽留,把活力送到了无边的大海;小草拒绝了绿荫的庇护,把坚强展现于烈日风霜;繁星拒绝了黑暗的诱惑,向大地撒下点点星辉……
②学会拒绝,为我们的心灵守候一片净土,为我们的生活擦亮美好的明天。
③“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陶渊明是我们熟知的清高的典范。他于四十一岁时拒绝了官位俸禄,归隐田园。拒绝,让他得到了心灵最终的归宿。与之相仿的隐士林和靖拒绝了热闹,不问世事,以梅为妻,以鹤为子,在宁静的生活中悠然自得,写出了“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咏梅绝唱。
④在我们人生的道路上,有希望之光的照耀,也会遇到藏在海底的暗礁。触礁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我们要学会拒绝失望的心理。诗仙李白官场失意后并没有心灰意冷,怨天尤人,而是积极地调整情绪。一句“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潇洒地让自己脱离了许多仕途失意者无法脱离的苦海。
⑤然而,世上许许多多诱惑人心的东西,都有着华丽的外衣,也有许许多多的人走向了诱惑,坠入了深渊。这是因为他们不会拒绝。
⑥清代大贪官和珅便是一例。和珅一生贪赃枉法,家中积累的财富不可胜数。正因为他对钱财来者不拒,换来了他人生的悲哀——嘉庆赐死,家产查抄。他一生费尽心机,换来的不过是一卷破席,更多的则是后世的唾弃。他不是愚昧之人,却做了自己身败名裂的愚昧之事。在钱财的诱惑面前,他没学会拒绝。
⑦在这个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时代里,学会拒绝是我们每个人必备的良药。学会拒绝不义之财,学会拒绝非法利益,学会拒绝贪图享乐,学会拒绝嗟来之食……让我们用拒绝换来良知,换来无私,换来正直,换来尊严,换来我们每一个人的无愧之心!
⑧学会拒绝吧!让我们给自己的航程点亮明灯,带上我们快乐的心情,还有明天的希望,顺利远航。.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文章第⑥段引用和珅的事例有何作用?
.“陶渊明拒绝了官位俸禄”,“林和靖拒绝了热闹”,你对此有何评价?
.作为学生你觉得我们应该拒绝什么?请举一例,并说明理由。
(三)品读下文,完成13-18题
美丽心情 微笑人生
百货店里,有个穷苦的妇人,带着一个约莫4岁的男孩在转圈子。走到一架快照摄影机旁,孩子拉着妈妈的手说:“妈妈,让我照一张相吧。”妈妈弯下腰,把孩子额前头发拢在一旁,很慈祥地说:“不要照了,你的衣服太旧了。”孩子沉默了片刻,抬起头来说:“可是,妈妈,我仍会面带微笑的。”每想起这则故事,就会被那个小男孩所感动。
如果你在生活的摄影机前也像那个贫穷的小男孩一样,穿着破烂的衣服,一无所有,你能坦然而从容地微笑吗?
我想起大学期间认识的一位旧书摊主。因自己生性爱书,除去书店买新书,更多地去买旧书,经济又实惠。摊主是位五十开外的中年男人,头发已有点白了,虽然他看上去满脸疲惫,但他脸上却始终挂着一种温暖而平和的微笑。他的生意也不都是很好,但他脸上的微笑从没因此收敛片刻,依然笑对着每一位从他书摊前经过的人,犹如一道令人心动的风景。
时间长了,我便与他混得很熟。后来从他口中得知,他原来在这座城市里一家知名的企业上班,不巧的是他下岗了,更不幸的是妻子又遭车祸,至今仍躺在床上,本是小康的生活已跌入贫困的深渊。再加上一个读高三的女儿也正是花钱的时候。没办法,只好出来弄点旧书卖,成本不高,周期短,能赚多少算多少,只求能把这个家支撑下去。他还讲了自己生活中其他一些颇使人心忧的事。令我吃惊的是,当他讲述那些常人也许无法承受的不幸时,脸上仍带着淡淡的笑容。
一天在他摊位上翻阅旧书时,突然下起雨来。他对我说:“小伙子,能不能帮我把书收起来?”我爽快在答应了。随后,我心里一动,萌发了去他家看看的念头,便对他说了自己的想法,他微笑着说:“欢迎,欢迎。”
他家很狭窄,他说本来有套宽敞的住房,但为了妻子的医药费而换给了别人。刚一进门,我就被他妻子的一张笑脸所感动。她坐在沙发上,从她身上可看出受伤的痕迹。他妻子的微笑正如他示人的微笑一样温暖而平和。从这张笑脸上根本找不到那种重伤在身、贫困交加的人所表现出来的厌世、焦躁、淡漠与敌视的表情。那张脸虽清瘦苍白,但洋溢出的微笑却如花般灿烂、鲜丽,使整个房间弥漫着一种醉人的温馨。他们好像完全不顾忌我这个外人在旁,他坐在他妻子身旁,微笑着问她好点没有,她妻子也微笑着抚摸着他的脸,问他累不累,那情景让人羡慕而感动。此时,她的女儿放学回来了,她身上散发着一种青春活力,脸上的微笑一如她的父母。我在那份温暖和美丽的微笑中还读出一种自强与希望。
我明白他们一家人为什么在接踵而至的不幸中,仍能示人以如花般的微笑,更深深感受到那种蕴含在微笑后面坚实的、无可比拟的力量——那是一种对生活巨大的热忱和自信,一种高格调的真诚与豁达,一种直面人生的成熟与智慧。我想,这才是支撑起一个幸福家庭的基石啊。只要具备了这种淡然如云微笑如花的人生态度,那么,任何困境和不幸都能被锤炼成通向平安幸福的阶梯。.根据文章内容,在下面横线上填写表示本文发展线索的情节。(3分)
.面对不幸和困难,中年人一家始终能够示人以微笑的原因是什么?
.结合文章题目,说说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第六段最后写道:“我在那份温暖和美丽的微笑中还读出一种自强与希望。”为什么能从温暖和微笑中读出自强与希望呢?
.全文重点是写中年男人一家的故事,但在开头却又写了一个小男孩的故事。这样写,是否多余?根据全文结构,谈谈你的理解。
.从文中小男孩和中年人一家对待生活的态度上,你获得了哪些启示?请结合实际谈谈。
深层阅读理解(共10分)
小巷
贾平凹
这是一条窄窄的小巷。 原住着一群瞎子。他们没有汽车,也没有自行车。这个都市越来越现代化,他们的交通东西依旧是一根竹棍。笃笃,笃笃,奇异般的竹棍,再不长叶,也不生根,却是他们的神经和眼睛,在两边工场院墙高高的相夹的几百米的甬道里,他们步步往里走。甬道永久是湿润的,暗的,白天没灯,黑夜没灯,他们似乎是绝缘体,光明对付他们是不存在的。
窄窄的小巷,被人们久久地遗忘了。一年,两年,大人不到那里走,小孩也不到那里走,偶然有三只蝴蝶形的鹞子飘进巷子,却挂在了巷子深处的屋檐上,无人走取,就连续倒吊在那里了。巷道里草漫了上来,渐渐覆盖了那陈腐的四方砖块。
今年春天,都市的上空又飞起了蝴蝶形的鹞子,寂寞了一个冬季的天空,显得明快了。忽然,这条窄窄的小巷口,拥满了人,都在瞧那墙上的一个牌子,牌子上写着:盲人推拿所。
消息爆炸了整个都市,都在传说:这群瞎子并没有默默地逝去,几年里默默地学成了推拿术,可以治好多好多的病症。
这个城市的病人毕竟多。病急乱投医,就有人进了这窄窄的小巷。一个,两个,十个,八个……瞎子们果然正在那里备有推拿室。
他们一次一次推拿得满头大汗,病人一次一次感慨病情减轻,究竟康复了。于是,一群一群的病人赶来,从小巷往里走,弯腰的,弓背的,拐腿的,歪脖的,这些在生活中痛苦、失去了人生乐趣和理想的患者,走一步,退半步,不晓得这个小巷的深处将是一个什么世界?
不久,一群一群的人从小巷深处走出来,他们都好了。那里是一个修缮的世界,修缮师就是一群黑黑暗的精灵。小巷里的草一天天踏下走了,又露出了那陈腐的四方砖块。
但是,他们都感到奇怪:这巷道里,那病房里,全挂满了电灯,黑夜里在亮着,白天里也在亮着。
“黑夜和白天于我们都是一样的。”瞎子们说。
“那怎样会一样呢?”
“过去是一样的黑暗,如今是一样的光明。”
“那你们能瞧见吗?”
瞎子们却笑道:
“请问,你的眼睛能瞧见你的眼睛吗?”
“不能。”
“是的,眼睛是瞧别人的,灯是我们的眼,所以我们瞧不见,但它却瞧见了别人,别人也瞧见它了。”
这灯就连续这么日昼夜夜地亮着。
日昼夜夜,患者从这窄窄的小巷往里走。他们沐浴着光耀的灯光,往前走,走向生活的深处。
这是一条窄窄的小巷。
(选自〈〈小小说大世界〉〉 2008年第7期〉、阅读选文后,正在下面方框中补全故事情节。(2 分)
小巷盲人被人遗忘→→ →小巷盲人正在巷道里挂满点灯、文中语言形象生动,还富有哲理请你赏析对下面画线的句子。
(1)那里是一个修缮的世界,修缮师就是一群黑暗的精灵。
、结合文中具体的事例分析小巷盲人是性格
特征。(写出两个方面即可)( 2分)
、文章以“这是一条窄窄的小巷”结尾,谈谈在结构和内容上各有什么作用?( 2 分)
.盲人为什么要在白天黑夜都点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