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自行车之歌
苏童
①我父亲的那辆自行车是六十年代出产的永久牌,黑色车身,造型憨厚坚固。从我记事到八十年代离家求学,我父亲一直骑着它早出晚归。星期天的早晨,我总是能看见父亲在院子里用纱线擦拭他的自行车。现在我是以感恩的心情想起了那辆自行车,因为它曾经维系着我的生命。
②童年多病,许多早晨和黄昏我坐在父亲的自行车上来往于去医院的路上。曾经有一次我父亲用自行车带着我骑了二十里路,去乡村寻找一个握有家传秘方的赤脚医生。我难以忘记这二十里路,大约十里是苏州城内的那种石子路、青石板路,另外十里就是乡村地带如海浪般起伏的泥路了。我像一只小舢板一样在父亲身后颠簸,而我父亲就像一个熟悉水情的水手,也尽量让自行车的航行保持通畅。
③多少中国人对父亲的自行车怀有异样的亲情!多少孩子在星期天骑上父亲的自行车偷偷地出了门!去干什么?不干什么,就是去骑车!我记得我第一次骑车在苏州城漫游的经历。我去了市中心的小广场,小广场四周有三家电影院,一家商场。等我从商场出来,突然感到十分恐慌:我发现广场空地上早巳成一片自行车的海洋,每辆自行车看上去都像我们家的那一辆。我拿着钥匙在自行车堆里走过来走过去,头脑中一片晕眩,我觉得许多半新不旧的“永久”自行车的坐垫和书包架上,都散发出我父亲和我自己身上的气息。
④1980年我中学毕业前夕,父亲给我买了一辆自行车。他说:你假如考不上大学,这车就给你上班用。但我考上了。我父母又说:车放在家里,等你大学毕业了,回家工作后再用。后来我大学毕业了,却没有回家乡工作。于是我父母脸上流露出一种失望的表情,说:那就只好把车托运到南京去了,反正还是给你用。
⑤一个初秋的下午,我从南京西站的货仓里找到了从苏州托运来的那辆自行车。车子的三角杠都用布条细致地包缠着,是为了避免装卸工的野蛮装卸弄坏了车子。我摸了一下轮胎,鼓鼓的,托运之前一定刚打了气,这么周到而细致的事情一定是我父母合作的结晶。 。因为我知道,从这一天起,生活将有所改变,我有了自行车,就像听到了奔向新生活的发令枪,我必须出发了。
⑥那辆自行车我用了五年,是一辆黑色的凤凰牌自行车,与我父亲的那辆“永久”何其相似。自行车国度的父母,总是为他们的孩子挑选一辆结实耐用的自行车,他们以为它会陪伴孩子们的大半个人生。但现实既令人感伤又使人欣喜,五年以后我的自行车被一个偷车人骑走了。我几乎是怀着一种卸却负担的轻松心情,跑到自行车商店里,挑选了一辆当时流行的十速跑车,是蓝色的,是我孩提时代无法想象的一辆漂亮的威风凛凛的自行车。
⑦这世界变化快﹣﹣包括我们的自行车,我们的人生。许多年以后我仍然喜欢骑着自行车出门,我仍然喜欢打量年轻人的如同时装般新颖美丽的自行车,有时我能从车流中发现一辆老“永久”或者老“风凰”,它们就像老人的写满沧桑的脸,让我想起一些行将失传的自行车的故事。
⑧我曾经跟在这么一辆老“凤凰”后面骑了很长时间,车的主人是一个五十来岁的男人,他的身边是一个同样骑车的背书包的女孩,女孩骑的是一辆目前非常流行的橘红色山地车,很明显那是父女俩。两辆自行车在并驾齐驱的时候仿佛也在交谈﹣﹣
⑨黑色的老“凤凰”说:你走慢一点,想想过去!
⑩橘红色的山地车却说:你走快一点,想想未来!
(有删改)
(1)作者满怀深情回忆有关“自行车”的往事,原因是什么?请联系全文,分点概括作答。
(2)文章第⑤段空缺处原有一段描写,下面给出的哪一个选项更适合填入?请结合文章内容,作出判断并简述理由。
A.我骑上我的第一辆自行车离开了车站的货仓,初秋的阳光洒在南京的马路上,仍然热辣辣的,我的心也是热的。
B.我骑上我的第一辆自行车离开了车站的货仓,初秋的清风拂过我的脸颊,轻轻地踩着踏板,我的心也是轻松的。
(3)如何理解第⑥段画线句“但现实既令人感伤又使人欣喜”?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
(4)文末用⑧⑨⑩三个段落写一对陌生父女,这样结尾有何妙处?请结合全文进行赏析。
⑴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时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⑵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令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颜观色,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看不见藤萝花了。
⑶过了之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⑷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⑸在这浅紫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划线句子如何理解,谈谈你的认识。
“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这句话的言下之意是什么?
“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是指 。
文中哪句话将“眼前花,心中事”自然融合在一起?最能体现作者陶醉于花的芬芳的句子是哪一句?
第一段中加点的“它”和“别的一切”分别指代什么?
文中有一句话点出“一大株紫藤萝”的命运是特别年代造成的,这句话是 。
“过了之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的含义是什么?
联系下文,回答:“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
为什么要插入“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这一段?
对文末“我不觉加快了脚步”这句话应如何理解?
⑴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⑵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⑶“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⑷“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⑸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像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上文写盛开的藤萝,作者从 的角度,由 及 ,由 到 ,写出了花的“盛”。
“只见一片辉煌的紫色”、“只是深深浅浅的紫”,写出了紫藤萝花的什么?
“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这一句,写得非常细致,颜色为什么会“上浅下深”?“花苞”指什么?
画线句子用了 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花的 。
文中写花繁多茂盛的句子还有哪些?
文中画浪线的两个比喻句好在哪里?
“我凑上去,想摘一朵”表现了“我”对如此美丽的紫藤萝的 之情。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小溪
⑴春天到了,屋后的小溪突然活泼起来,整夜听着她轻快的脚步声一路跳跃。
⑵初搬到山上时,正值严冬,又是风又是雨的。我只好蛰伏在我的小屋里,透过大大的玻璃窗,看云天夕阳的变幻,山间晚雾的弥漫;除此之外,就是这条小溪终日为寂寂深山加添一些生动的音符。我一直没见过小溪的模样,但我和她却是那样熟识。深沉的夜里,当我读累了,写疲了时,我就放下书,搁下笔,静静聆听小溪以她独特的“溪语”诉说着大地的心声。屋外寒风凛冽,冷雨敲毫,小溪的脚步总是迟缓沉重的,是她也耐这冬日的冷寂?她可曾看到我窗口透出的一荧灯火,体会些许我关怀的心意?多少时候,我俩是深相契连的。
⑶天气渐渐暖和,小溪的步子也开始变得轻快流畅。想来,她一路穿过青山,行过原野,蓦然发现溪边的小花结了苞,小草冒了芽,初生的小蜗牛怯怯地探出了触角;大地一片青葱,万物欣欣向荣,便不由得一阵惊讶,一阵欢喜,忙不迭地要将这好消息带给大家。听听,这小溪正以愉悦的声音告诉你一个亘古弥新的故事:春回大地!
⑷什么时候,挑个风和日丽的好日子,我也下到小溪,探访我这位神交已久的老朋友,小溪不知将以怎样的欢乐迎接我哩!把“屋后的小溪突然活泼起来”中的“活泼”换成“活跃”好不好?为什么?
“这条小溪终日为寂寂深山加添一些生动的音符”,句中“生动的音符”指的是什么?
“静静聆听小溪以她独特的‘溪语’诉说着大地的心声”这一句应怎样理解?
小溪的脚步“迟缓沉重”是指小溪的什么状态?“轻快流畅”又是指小溪的什么状态?
“忙不迭地要将这好信息带给大家”中的“好信息”是指什么信息?
作者在本文里主要是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把小溪写得活灵活现的?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①如果把人的阅读年龄按四季划分,我很愿意把12—15岁比作是人生春天的一段——早春。你知道吗?如果把握好了这一个“早”字,或许就能使你整个人生占尽春光。
②“早”就是早点儿出门,就是逢春播种,就是给机遇准备有用的头脑。
③如果把你的课内学习比作是在家,那你的课外阅读就是出门儿去放眼四野。课内学习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课外阅读的必要性也不能忽视。如果说课内学习是主食,而课外阅读就是蔬菜水果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它会滋养出聪明的头脑,明亮的双目,匀称的骨骼和强健的生命力。
④初中的男孩体力充沛,就像只一拍就嘟嘟作响的皮球;初中的女孩心态轻盈,就像一放线就能飞上天的风筝,……天高任鸟飞,——谁要是只把自己拴在功课的小树桩上,不高飞,不远看,纵然各门考试每次都拿第一,那也只是暂时的胜利。21世纪的新人,可不是光比______________,更要比_____
_________。所以,谁笑在最后,谁笑得最好。(选自《中学生阅读·初中版》2001年第3期,有删改)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短文的中心。
在第④段的空格内写一个5字短语,与上文相对应。
天高任鸟飞,在第④段倒数第2句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21世纪的新人,可不是光比______________,更要比______________。第④段把“初中的男孩体力充沛”比作“皮球”,把“初中的女孩心态轻盈”比作“风筝”。请你仿照这个句子再造一个比喻句。(提示:“初中的男孩”、“初中的女孩”后面应以某一方面怎么样为本体,“就像”后面用一个恰当的喻体。)
初中的男孩____________________,就像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的女孩____________________,就像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落难的王子》,回答问题。“我”在情节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用第一人称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落难王子对人生的感悟是什么?
多愁善感的王子面对厄运做出了怎样的选择?对你有何启示?
没有遭遇过厄运的人应该怎样培养坚韧的意志?请谈谈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