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列各题
中国第五大发明﹣﹣汉字
①汉字是当今世界上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从甲骨文算起,已有3500年以土的历史了。古埃及的圣体字、巴比伦的楔形文字、中美洲的古玛雅文字等相继成为历史的陈迹,唯汉字独存。中国人用数千年的聪明才智创造出来的奇迹,在世界文字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它承载了中国五千年灿烂文明,至今仍旧具有旺盛 的生命力。尤其是汉字计算机输入的优越性,使 汉字的奇迹更令世人惊叹和信服。汉字堪称中国“第五大发明”。
②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著名学者安子介先生说,“中国由黑龙江到云南,汉字全通。”“中华文化连绵五千年,是用汉字记载的。”“西方字母的形式,根据历史说也是由象形而 来,后来变成拼音,各国文字不同,相互联结的纽带断了,结果欧洲分成大小十数个国家。如果中国早年也走这条路,早已出现江苏国、广东国了。我国方言这样多,汉字的语音无法在‘语音学’上统一,但在文字使用上自古及今都是一脉相承的。汉字对汉族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凝聚作用。”可见,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这对汉民族的形成和中国的统一具有重要的作用。
③汉字可以引发想象和联想。由于汉字以形表意,使用汉字时观其形而得其意,其中必定有想象和联想产生。并非仅仅由象形字直接演化过来的字如此,如“日”“月”等。会意字也是如此,如“休息”的“休”字,由“人”和“木”两部分组成,就是“人”靠着“树”歇息。我们从字形的拼组关系中便可想象出这字的意义。其实,有些形声字的声旁也是表意的,如“文盲”的“盲”字,声旁“亡”既表音也表意,“盲”就是“亡”了“目”。因此,汉字引发想象和联想的强大作用值得我们重视。
④汉字有利于发展大脑智力。从神经心理学和神经语言学的研究成果看,拼音文字是偏向大脑左半球的“单脑文字”,而汉字是大脑左、右两半球并用的“复脑文字”;拼音文字认知中“语音编码”方式起主要作用,而汉字认知中则是利用“多重编码”方式,语音、字形和语义编码兼用。学习汉字可以开发大脑左、右半球的潜力,有利于发展大脑智力。因此,从音、形、义三者结合上去学习汉字是科学的方法。
⑤与中华文明共存共荣的古老汉字,具有独特的形式 和经久不息的生命力。我们要重新认识汉字的价值,充分发掘汉字的奥秘,以迎接汉字“发挥威力”的新时代。
(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埃及的文字是圣体字,古巴比伦的文字是楔形文字,而更多西方国家一直都是拼音文字。
B.我国的方言尽管在“语音学”上统一,但在文字使用上自古至今都一脉相承。
C.学习拼音文字偏向于开发大脑左半球的潜力,而学习汉字,可以开发我们大脑左、右半球的潜力。
D.中国人用数千年的聪明才智创造出来的汉字,与中华文明共存共荣,具有独特的形式和经久不息的生命力。
(2)依据本选文,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是“从甲骨文算起”,文章结尾为“以迎接汉字‘发挥威力’的新时代”,由此判断此文的说明顺序是时间顺序。
B.第③段的说明对象是“汉字以形表意,使用汉字时观其行而得其意”。
C.拼音文字认知中是利用“语音编码”方式起作用,汉字认知中是利用“多重编码”的方式,语音、字形和语义编码兼用。
D.本文的语言兼具平实性和生动性的特点,蕴含了作者对中华文明的热爱之情。
(3)下列对文中说明方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甲骨文算起,已有3500年以土的历史了。”该句采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地说明了汉字的历史悠久。
B.第②段主要采用了“引资料”的说明方法,引用安子介先生的话说明了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
C.第③段主要采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是为了生动具体地说明象形字和会意字能引发想象和联想的特点。
D.第④段主要采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了汉字在发展大脑智力上的作用。
材料一:
《中国教育报》2021 年2月1日讯为保护学生的视力,让学生在学校专心学习,防止沉湎网络和游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育部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确有需求的,须经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交给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
《通知》强调,学校要将手机管理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制定具体办法,明确统一保管手机的场所、方式、责任人,提供必要保管装置。应通过设立校内公共电话、班主任沟通热线等途径,解决学生与家长通话需求。不得使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
《通知》指出,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让学生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避免简单粗暴管理行为。各校要做好家校沟通,家长应切实履行教育职责,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
材料二:
某社会调查小组在光明中学做了关于"初三学生使用手机的不良影响"的调查统计,其具体数据见图:
材料三:
意大利是欧洲第一个禁止学生上课时使用手机的国家,早在2007年就颁布了一道全国禁令,一旦发现学生在校违规使用手机,校方可对学生处以没收手机或取消期末考试资格等惩罚。2018 年7月,法国民议会通过法案,明确规定幼儿园、小学和初中的学生禁止在校内使用手机,无论是上课时间还是课间休息,甚至在校外进行教学活动时,都禁止使用手机。
材料四:
某中学张校长认为,要结合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有序稳妥积极推进,防止机械地"一刀切"。禁止学生带手机,可能会让极个别心理特殊的学生无法接受,产生逆反心理,适得其反,所以要采取"堵"和"疏""管"和"控"相结合的方式,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1)上述四则材料都是围绕 来阐述的。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材料一用新闻报道《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出台的原因及要求。 |
B. |
材料二采用列图表的方法说明了光明中学初三学生使用手机对视力影响最大。 |
C. |
材料三表明,法国明确规定幼儿园、小学和初中的些儿小校一律禁止在校内外使用手机。 |
D. |
从相关阅读材料可以发现,意大利、法国对学生的手机管理比中国要求更严格。 |
(3)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就学生使用手机的问题给下列对象各摄条合理建议,从而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
①给学生:
②给家长:
③给学校:
成长回声
◆周晴
①年少的日子是坎坷的,家里很少有快乐的气氛。唯独我生日那天,家里总是惬意的。母亲会烧那么多好菜,父亲也会制造不少惊喜,我便成了众星捧月的公主。
②每年,我都盼望生日。每年,我都在幸福中度过生日。终于,我十五岁了。"十五岁是个大生日,"同学这么说,父母也这么说。我参加过好几个同学家里的生日宴会。或许是房子不够敞亮,或许是长辈守在身旁,总归有几分别扭。如果父母不掺和,那么世界都会是我们的。一个狂欢的夜晚,一个只有我们的夜晚,才能证明我们的长大。对,我要以十五岁生日开启成年的大门!
③明天就是生日了,可是,我为难了。
④母亲回来了,提着大包小包。太多了!"都是你爱吃的!别只顾着看,搭把手!"她笑着说,带着喘。后面的父亲也抱着几个大礼盒,看着很是精美,撩起了我对明天的期待。
⑤我还怎么好开口呢?
⑥可同学早就约好了。如果父母请来外婆一家,狂欢、搞怪,顷刻间便会烟消云散。我嗫嗫嚅嚅地说:"明天我想请同学们一起过生日,你们就不要参加了,好吗?"他们都愣住了,不吭声了。这沉默太让我煎熬了,我忍不住了,"再和你们补过,好吗?"
⑦爸妈,你们能理解女儿吗?她爱你们,可她已经长大,也有微不足道的社交,也想纵情恣意的飞翔,这难道错了吗?
⑧不知过了多久,爸爸叹了口气,"好吧!我们出去躲一个晚上。"
⑨第二天早上,他们已经不在家里了,只留下了灶台上摆满的荤素小菜、点心果盘。我一个人,忙得不亦乐乎。菜摆满了一桌子,我欣赏着自己的杰作,得意中常常掠过几丝不安,剪不断,理还乱,拂去又来。等同学们到了以后,这几丝不安才冰消雪融。欢笑一下子充满了整个房间,相册、娃娃、围巾……堆了一桌子,我们吵啊、闹啊,笑声夹杂着歌声如海浪般起伏。当十五只蜡烛点燃的时候,我发现空气中才真正弥漫着自由和独立的味道。
⑩十点,父母回来了,我笑着请他们吃蛋糕,他们也似是高兴地与同学们打招呼,回自己房间去了。以后几天,他们变得沉默寡言,我也很难解释。难道,成人就意味着在亲情和自我中取舍吗?
⑪不久的一个下午,朱叔叔夫妻突然联袂来访。一进门,就对爸爸说:"今天要躲儿子生日,来你家混顿晚饭!"朱阿姨也忍不住说:"十月怀胎,一生辛苦,好不容易盼到十五岁,本想欢欢喜喜给他过个生日,却被嫌弃!他要同学,不要老头子老太婆了!"说着眼泪就下来了。大家都愣住了,妈妈跟着长叹一声,爸爸也朝我眨眼晴,我鼻子一酸,竟无语凝噎。
(1)作者为什么认为没有长辈在场的十五岁生日,才能"开启成年的大门"?
(2)生日宴上,父母极不情愿的这一"躲",实际上,预示着亲子关系已发生微妙的变化,从你自身成长经历出发,说说这种变化体现在哪些方面?
(3)"成人就意味着在亲情和自我中取舍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4)请简要分析文末朱阿姨的流泪与"我"的凝噎,在情感上有什么不同?
(5)积累链接:请将下边《鱼我所欲也》中的句子填 写完整。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 。
散文之韵
◆朱光潜
①古人学文,特别着重朗诵。姚姬传说:"大抵学古文者必要放声疾读,又缓读,只久之自悟。若但能默看,即终身作外行也。"就是要从字句中抓住声音节奏,从声音节奏中抓住作者的情趣、气势或神韵。
②相传欧阳公作《画锦堂记》,已经把稿子交给来求的人拿走了,猛然想到开头两句"仕宦至将相,锦衣归故乡",应加上两个"而"字,立刻派人快马追赶。"仕宦而至将相,锦衣而归故乡",加上两个"而"字,再读一读,便会发现关系重大。它让文章气韵更□,音调更□,意思更□,更多一次转折。
③领悟文字的声音节奏,是一件极有趣的事。普通人以为需要耳朵灵敏,因为声音要用耳朵听才能感觉。其实,耳朵固然要紧,但不如周身筋肉。我读音调铿锵、节奏流畅的文章,周身筋肉仿佛在做同样节奏的运动。紧张或是舒缓,都会产生出极愉快的感觉。仿佛在奏乐,在跑马,在荡舟,想停也停不住。如果音调节奏上有毛病,周身筋肉就会感觉局促不安,好像听厨子刮锅烟似的,吱咯吱咯,很是别扭。因此,我深信声音节奏对于文章是第一件要紧事。
④古文好比京剧,白话文好比话剧。如果读古文要拉着嗓子,那么读白话文则须念着顺口,像谈话一样,可以在长短、轻重、缓急上面显出情感思想的变化和伸展。不拘形式,纯任自然,"无一定之律,而有一定之妙",这是白话文声音节奏的特别优点。且看下面一段话的原文与修改:
(原文)天下有道,由于言行一致,德厚为先,自然潜移默化,遐迩复戴,社会风尚无不受其影响。否则,无非虚辞绞绕,好话说尽,坏事做尽,天下无道。
(改文)天下有道,行胜于言,德厚为先,自然百业兴旺,蒸蒸日上;天下无道,言胜于行,虚辞绞绕,自然礼崩乐坏,江河日下。
⑤你来念一念,修改之后多么顺口,一点不做作,一点不拖沓。用词平易,长短相间,起伏顿挫,有很好的声音节奏。
⑥有人爱在白话文中借用文言字词,这本无可厚非。但若在白话文中杂用文言特有的语句组织,则极不调和,使读者不知是哼好还是念好。比如," 然进一步言之,同类人亦不能欺哄,因同类人了解同类人尤其清楚"一段,如果写成纯粹的白话文,就应该是:"_______。"这样改,说起来才顺口,才有自然的节奏。
(1)古人学文,为什么"特别着重朗诵"?
(2)请结合语境,将正确的选项填充到第②自然段相应的方框内。
A. |
深邃 |
B. |
流畅 |
C. |
抑扬 |
(3)说说第④自然段后的"改文"比"原文"好在哪里?
(4)请将第⑥自然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成纯粹的白话文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5)积累链接:请默写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中与笛声有关的诗句。
双城之美
◆田宗伟
①威尼斯曾被我们称作"西方的苏州",而苏州也时常被人叫作"东方威尼斯"。这美得近乎传说的水城双子座,时常令我驰骋想象,神游其间。
②我发现这一东一西两座水城,一如待字闺中的女子,温文尔雅,娇如流水:一如扬帆出海的男子,器宇轩昂,志在四方。而之所以又能互为代称者,乃在两城皆水多、桥多、船多,美轮美奂,经得起长久的赞美与讴歌。又均为千年古城,富甲一方,经久不衰。其历史之悠久,经济之繁荣,文化之灿烂,无有出其右者。
③威尼斯是建在滩涂小岛上的"海中之城"。从高空鸟瞰,犹如一颗精致的水晶,镶嵌在亚德里亚海蔚蓝色的波涛中熠熠生辉。穿行其间,举目皆是宽阔的广场、宏伟的教堂、高耸的钟楼、富丽的宫殿,还有造型别致的剧院、美术馆、博物馆。月芽形的贡多拉载着游人在蛛网般的水巷悠游,桃红色的建筑在流动的清波里晃荡。流光溢彩,金碧辉煌。
④威尼斯很小。没有耕地,缺乏淡水,他们必须在大海上搏击。当然,他们也依靠贸易聚集了财富。他们擅长评估风险,计算收益,不种植粮食,却收获黄金。他们用智慧和坚韧在不宜生存的地方堆积宝藏,创造神话。
⑤苏州,有着威尼斯无法比拟的土地纵深,西面既得太湖之拥抱,周边又有众镇之拱卫。气候适宜,土地肥沃,撒下种子,即得谷物,"苏湖熟,天下足。"自然禀赋得天独厚。
⑥苏州是一个拥有无数河流的"园林之城"。从空中俯瞰,犹似一枚温润的碧玉,安放在太湖流域低缓的丘陵山地中。游走其间,左也是园,右也是园,水陆并行,河街相邻,小桥流水,绿树掩映。有看不完的亭台水栅、烟波画船。房舍一律是青砖黛瓦,斜顶飞檐,门楣有匾额,两侧是楹联,窗栊纤巧千姿百态,步道曲折移步异景。无俗物之挡眼,有泉水洗我心。
⑦苏州与威尼斯皆因水而兴,但一咸一淡气质迥然不同。威尼斯张扬浪漫,苏州内敛沉静。威尼斯华妙庄严气质深沉,苏州灵秀端庄优雅娴静。 如果说威尼斯犹如一幅色彩浓郁的油画,________。威尼斯勇于开拓,积极入世,是欧洲商业文明勇猛的先锋;苏州与世无争,隐逸遁世,是中国农耕文化宁谧的后院。
⑧忽而有悟:一地之特质,自然敷底色,人文定调性,天地有大关,参差交相映。
(1)威尼斯与苏州两座城市之间为什么可以互为代称?
(2)与威尼斯相比,苏州的地理优势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3)本文双城并举,结构严整。其中,第②自然段与第 自然段形成照应之势。
(4)请在第⑦自然段的横线上续写一个恰当的句子。
(5)积累链接:请默写张继《枫桥夜泊》的后两句。
字如其人
◆诸荣会
①我们写出的字,从来就不只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它还是一幅幅寓意隽永的水墨丹青,还是书写者形象、气质、精神的一种体现。因此,练字学书,与莘莘学子的求知问学,与芸芸众生的励志修身一样,都是为人生加分的一种方式。
②我们常有这样的记忆:初入学堂,学写的第一个汉字,或是自己的姓、名,或是"上、大、人"之类。当小手被提在老师或长辈的大手中,一面直接感受来自师长身体的温度,一面听着他们在耳边念叨着:"一撇一捺,这就是'人'字,做人要正,写字也要正……"如此情形,岂止是在学习写字,分明是在接受文化的传承和人格的塑造。
③随着学会书写的汉字愈多,我们被告知的写字规矩也愈多,诸知"执笔要正,运笔要稳""字要端庄,人要正派"等。与其说是关于写字的,还不如说是关于生活和做人的。
④次序、态度、品格、道德,所有的规矩,说到底便是一要包容,二要正直。因为这"规矩"二字,"规"是圆规,"矩"是直尺: , ; 后者能作方,方最正直。"字如其人"包含着的是中国人之于文化的良苦用心。
⑤说到良苦用心,有一副字联很妙:"若不撇去即为苦,各自捺住终成名。"初看它,一般人或许只当是一副普通的对联,意在人生道理的训诫,但再细看,这种训诫正是通过"若"与"苦"、"各"与"名"四个汉字的形体结构来实现的。这副对联不只是在说"字",更是在说事理、说人生。这样的字联集中反映了中国人的处世哲学和语言智慧。
⑥写字绝不仅仅是写字,我们通过书写以重温汉字匀称、平衡、适度等□,并操练提按、顿挫、浓淡等□,更体悟和谐、计白、守黑等□,以求得笔墨之内的神韵和笔墨之外的精神,亦求得生活中待人处事的精益求精、以术求道。
⑦汉字既属于工具,也属于艺术,更属于哲学。中国人的文化核心价值,其实一直都是由汉字的书写来成就的。因为如此,我们的写字既是实用的书写,也是文化的继承,更是人格的塑造。
(1)作者认为许多写字的规矩也可以理解为生活和做人的法则,那么,你能从"执笔要正,运笔要稳"这句话中体悟出生活和做人的什么道理?
(2)请根据上下文提示,在第④自然段中的横线上仿写一个句子。
(3)第⑤自然段中的妙联,作者说它"不只是在说'字',更是在说事理、说人生。"请用通俗的话解释这幅对联所蕴含的处世之道。
(4)请根据你所了解的书法常识,将恰当的选项填写到第⑥自然段的方框内。
A. |
用笔要领 |
B. |
章法布局 |
C. |
汉字结构 |
(5)积累链接:请将下边《论语》中的语录填写完整。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