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注】蜀相: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丞相祠堂即成都诸葛武侯祠。
(1)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正确的请选“A”,错误的请选“B”。
①诗歌用设问开篇,“何处寻”写出了找寻的艰难,表达出对先贤的追慕之情。〔A〕〔B〕
②第二句写丞相祠堂掩映在高大茂密的翠柏丛中,营造出一种静谧肃穆的氛围。〔A〕〔B〕
③三、四句描写丞相祠堂景色,动静结合,春草青青黄鹂声声,一派春意盎然。〔A〕〔B〕
④春草自碧,黄鹂空鸣,“自”“空”二字于写景状物中,传达出知音难觅的慨叹。〔A〕〔B〕
⑤五、六句转入议论抒情,概括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和他忠心报效蜀汉朝廷的一生。〔A〕〔B〕
(2)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21-22题。
西归绝句①
[唐]元稹
五年江上损容颜,今日春风到武关。
两纸京书②临水读,小桃花树满商山。
【注释】①本诗作于元和十年春元稹从被贬地奉召还京途中。②书:信。这里指元稹的好友李复言和白居易的书信。.诗歌前两句都是通过叙事来抒情,其中第一句对第二句起到了作用。
.景语皆情语,第四句以景语收住全篇。请用自己的话,对此句加以描述。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3分)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通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从 “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 |
B.这首词既表达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 |
C.“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非“大雁从衡阳飞走了”。 |
D.这首词感情悲观而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
、“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亦描述。(2分)
细读李清照的《醉花阴》,任选一个角度,说说画线句的妙处。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l~2题。(4分)
菊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
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
由来不羡瓦松①高。
[注一]①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能开花吐叶,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这首诗用“露湿秋香满池岸”来描写菊花在秋天早晨开放的景象,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发挥想象,把该诗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2分)
答:.结合全诗,对“由来不羡瓦松高”一句进行简要赏析。(2分)
答:
对下面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A.词的上片重在写景,词人着意用一个“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突出塞下秋景与内地景象的迥然不同。 |
B.词人在下片集中抒发了身处边塞的征人之情,开头两句是全词的核心部分,从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卫国思家的心理矛盾。 |
C.结尾三句情调激昂、高亢。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朝廷的腐朽和软弱及其不修武备、不重边功做法的愤懑之情。 |
D.词人写了自己亲临目见的景物,表达了戍边将士复杂的情感,全词意境壮阔,形象鲜明,语言凝练,读来真切感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