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乙】夏日绝句①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释】①靖康二年(1127年),腐败的宋王朝在金兵的沉重打击下瓦解,徽、钦二帝及赵氏亲属和大批臣民被掳北去。宋高宗赵构不顾有识之士极力反对,带领群僚仓皇南逃,建都临安,本诗即作与南渡之际。
(1)甲词结尾长叹“青衫湿”。结合作品内容和写作背景,说说词作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下列关于乙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诗从内容看,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借项羽的宁死不屈辛辣地讽刺了赵构君臣的丧权辱国、怯懦畏惧、只顾逃命苟安的丑恶行径。
B.李清照是婉约派著名词人之一,其词或轻柔婉丽,或缠绵悱恻,本诗诗意明白爽朗,与其婉约词风一脉相承。
C.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D.“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女词人追思那个叫项羽的楚霸枭雄,追随项羽的精神和气节。“不肯”一词,将那种“可杀不可辱”“死不惧而辱不受”的英雄豪气,漫染纸面,力透纸背。
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完成题目。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①本诗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__▲___一词中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这两句诗描写出景物___▲___的特点。(2分)
②本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临江仙
徐昌图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①长恨飘蓬②。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注:①浮生:一生。古人谓“人生世上,虚浮无定”,故曰浮生。②飘蓬:飘浮无定之意。.词的上阕实写了哪些景物?
.这首词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 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划线句在全词中的作用。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本诗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但我们却可以从一词中读出月色的空明皎洁;这首诗描写出景物的特点。
、本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赋得春雨送李曹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时。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注释:①海门:长江入海处。今江苏省海门县。②浦树:水边的树。③含滋:湿润,带着水汽。④散丝:雨丝。这里比喻流泪。、全诗描写了暮雨中的哪些景物?
、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课外古诗(3分)
东栏梨花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注解】 雪:指梨花。.这首诗前两句写春末夏初景物的特点,请找出最能体现季节特点的两个词语。
、.看着雪白的梨花,诗人产生了“惆怅”的心情。这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
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