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乙】夏日绝句①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释】①靖康二年(1127年),腐败的宋王朝在金兵的沉重打击下瓦解,徽、钦二帝及赵氏亲属和大批臣民被掳北去。宋高宗赵构不顾有识之士极力反对,带领群僚仓皇南逃,建都临安,本诗即作与南渡之际。
(1)甲词结尾长叹“青衫湿”。结合作品内容和写作背景,说说词作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下列关于乙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诗从内容看,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借项羽的宁死不屈辛辣地讽刺了赵构君臣的丧权辱国、怯懦畏惧、只顾逃命苟安的丑恶行径。
B.李清照是婉约派著名词人之一,其词或轻柔婉丽,或缠绵悱恻,本诗诗意明白爽朗,与其婉约词风一脉相承。
C.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D.“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女词人追思那个叫项羽的楚霸枭雄,追随项羽的精神和气节。“不肯”一词,将那种“可杀不可辱”“死不惧而辱不受”的英雄豪气,漫染纸面,力透纸背。
诗歌赏析(第7题,共2分)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这首诗首句连用两个“笼”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杜牧在这首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甲】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乙】南园
(南宋)陆游 (唐)李贺
僵卧孤村不自哀, 男儿何不带吴钩,
尚思为国戍轮台。收取关山五十州。
夜阑卧听风吹雨,请君暂上凌烟阁,
铁马冰河入梦来。若个书生万户侯。甲、乙两诗的诗人虽生活在不同朝代,但在这两首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请作简要分析。
赏析诗句“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阅读元稹的《菊花①》一诗,完成后面小题。
菊 花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②,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注释】①菊花,历来被视作高风亮节、超凡脱俗的象征,与梅、兰、竹一起被誉为花中“四君子”。②陶家:指陶渊明宅。东晋隐士陶渊明以喜爱菊花著称于世,故后世诗文中常以“陶家菊”、“陶菊”称菊花。作者喜爱菊花,试描述作者因喜爱菊花而痴迷、流连忘返的情景。
结合诗句说说诗人喜爱菊花的原因是什么?
这首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欧阳修的《早春南征寄洛中诸友》①,回答后面小题。
楚色穷千里,行人何苦赊②。芳林逢旅雁,候馆噪山鸦。
春入河边草,花开水上槎③。东风一樽酒,新岁独思家。
【注】①作者曾在洛阳做过官,在那里结识了一些朋友。早春时候,他正在南方去的路上(南征),写了这首诗,寄给他在洛阳(洛中)的朋友们。②赊:遥远。③槎(chá):植物,一说木筏。诗中表现“早”春气息的景物有哪些?
这首诗中,与杜甫《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联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哪一联?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阅读刘禹锡《望洞庭》,完成后面小题。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长庆四年八月,刘禹锡被贬,在前往安徽和州途中,观望洞庭湖的景色,写下了这首诗。下列诗文中同样是描写洞庭湖景色的一项是
A.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 B.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
C.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 D.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
请从修辞手法或情景交融的角度赏析划线的诗句。
请分析作者在诗中流露的思想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