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故乡何处是
李占彦
“日暮乡关何处是?”人们对故乡的追问,其实是对生命本源的一种本能思索。我们的生命来自何处?人为什么有悲欢离合?一千多年前黄鹤楼头的追问,那是崔颢对生命的一次思考。
母亲生我在一个黄河峡谷的小山村。守着一条黄河长大,看着大木船和羊皮筏子从上游飘来,然后向下游飘去,便想到山村之外有着更广阔的世界,于是就心生了向往。
如果我没有看到外面的世界,如果我没有被城市的繁华所吸引,我就不会离开故园,每天守着自己的土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然而我最终没能挡得住远方的诱惑,离开故园到别处谋生。虽然有留恋,但义无反顾。这一走就是三十年,我也步入五十的门槛。
我喜欢城市里宽阔整洁的街道,喜欢生活超市的便利,尤其喜欢去博物馆、文化城去看玉石啊、陶瓷啊等有灵性的物件,每次看到它们,都有一种新奇感。我更喜欢图书馆,一有空闲,就去看书,享受天堂般的感觉。离开故乡,走在异乡的路上,遇见一些人和事,于是便有了交集,便有了故事。每一次的遇见,都丰盈着生命。
城市是各行各业的中心,有着太多的便利,让人享受繁华带来的幸福感。同时,城市的快节奏和攀比,也增添了人的焦虑感。因为血管里流淌着乡村的血液,所以常常梦回故乡,走在曾经熟稔的故乡风景里,听鸟鸣,看蝶舞。
故乡是什么?
故乡是曲径通幽处的花香,是雨后沟谷间清清的溪水,是阳春三月繁盛的桃花,是中秋月下香甜的月饼……不安分的人在经历了许多碰壁的事情后,便想到了故乡的温情。故乡就是命里的牵挂啊。
起初,父母还在,拼搏累了,总喜欢找个空闲的时间回家看看,安抚受伤的心。到家,母亲会做好吃的给我,简直荣归凯旋。但是小住几天,还是要走,最后还是要说再见:“妈,我走了!”妈两会说:“路上小心!”父母离开了,便很少回去。但在梦中,故乡的风景会依然走进来,让我安放灵魂。
三十年的光阴,在多个城市工作过,日久生情,便把该地也当成家乡。想到家,想的也不单是出生地的那些风景,说来也奇怪,每每思乡,便不知道该思哪个乡了。故多究竟是什么?是出生地,还是留下生命踪迹的地方?
2016年秋天在青钢峡,朋友在当地最好的餐馆请我吃特色案。我吃了,但并不怎么欢喜,间是吃到了熟悉的手擀面、韭菜包子、八宝粥,才笑逐颜开。后来我才意识到,我思念的,与其说是故乡的饮食,不如说是我吃惯了的,植根于生命基因里的那些味道。许多人思念的故乡也许不是故乡本身,而是自己小时候那段无忧无虑的时光。对大城市的依赖和抵触,对故乡的想念和牵挂,如果真的抽丝剥茧地解剖,你会发现:那可能只是一个仪式化的姿态,以自己某个凝固的、被美化过的回忆,来对抗一下矛盾的生活和现实的压力。与其说是思乡,更像是我想在那段时光里的故乡休息一下,暂时不考虑现实。
凡是在外漂泊的人,总会有一种恋乡情结。总是在醉了的时候,或者在梦中,说:“我要回家!”但是自己却不知道,我们已经早已回不去了。在岁月的风尘中,我已面目全非,再也不是人之初的那个赤子。
“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离开故乡,我们在挂念中越走越远。
(有删改)
(1)作者心中的“故乡”指的是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2)文章开头从崔颢的诗写起,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请对文中画线句子,进行简要赏析。
故乡是曲径通幽处的花香,是雨后沟谷间清清的溪水,是阳春三月繁盛的桃花,是中秋月下香甜的月饼……
(4)本文展现了作者面对故乡的矛盾心理。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小题
西北风呼啸着,残雪在马路上翻卷,虽已立春了,天还是很冷。
她,倚着校门口的一颗杨树,一动不动,宛如一座雪雕。
忽然,一阵电铃的急响。她黯淡的眼神里,射出热切的光。
一群唱着歌的孩子,跨出了校门。没有她的儿子,又一群说说笑笑的孩子,踏上了马路,还是没有她儿子……人影稀疏了,零落了,没有了。
吱呀呀的大铁门,锁住了沉寂的校园。
她一阵昏眩,几乎站立不住,跌跌撞撞地扑过去,双手紧抓着铁栏使劲地摇着。
“干什么?”传达室的老大爷面带愠色走了出来。
“亮!我的小亮!”她像喘息,又似哭泣。
“都放学了。”老大爷说。
“知……道……”她目光呆滞地低声喃喃着,无力地垂下脑袋,慢慢松开手,从大衣襟里摸出一包裹得紧紧的,还带有体温的糖:“大伯,麻烦给……孩子。”
“叫什么?”
“王小亮”,
“几年级几班?”
“今天,刚过,八岁生日。”
“我是问几年级几班!”老头显然有点不耐烦了。
“哦……大概……”她又惶然地摇摇头。
老头奇怪地打量着这个女人:“你到底是什么人。”
回答他的是夺眶而出的泪水和踉跄而去的背影。老头在疑惑中叹了口气,似乎明白了什么。
下午,这包糖终于传到了二年级二班王小亮的手里,孩子惊喜极了,这最喜欢吃的奶糖好久没有尝过了。他那双小手在衣服上来回蹭着,微微思考了一下,笑眯眯地给每个小朋友一颗,给要好的伙伴两颗,又恭恭敬敬地给了老师五颗。“吃呀!”他快活地蹦着跳着,连那张了嘴的破鞋都甩掉了。同学们在嘻嘻哈哈的笑声中和他一起分享着欢乐,只有老师悄悄背过了身……“都放学了。”“知……道……”她目光呆滞地低声喃喃着。 联系上下文,你能说说“她”知道些什么吗?
老头在疑惑中叹了口气,似乎明白了什么 你能说出老头明白了什么吗?
同学们在嘻嘻哈哈的笑声中和他一起分享着欢乐,只有老师悄悄背过了身……老师为什么要背过身去? 你能想象出老师此时此刻的心理活动吗?
有人说:文中的小亮是不幸的,但也是幸运的。你能理解这句话吗?
结合文章或者生活实际,请你说说父母离异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伤害?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18分)
改变一生的闪念
①这是我的老师的故事,至今珍藏在我心里,让我明白在人世间,其实不应该放过每一个能够帮助别人的机会。
②多年前的一天,她正在家里睡午觉,突然电话铃响了,她接过来一听,里面传来一个陌生粗暴的声音:“你家的小孩偷书,现在被我们抓住了,快来啊!”从话筒里传来一个小女孩的哭闹声和旁人的呵斥声。
③她回头望着正在看电视的唯一的女儿,心中立刻明白过来,肯定是有一个女孩因为偷书被售货员抓住了,而又不肯让家里人知道,所以胡扯了一个电话号码,却碰巧打到这里。
④她可以放下电话不理,甚至也可以斥责对方,因为这件事和她没任何关系。但通过电话,她隐约设想出,那是一个一念之差的小女孩,现在一定非常惊慌害怕,正面临着也许是人生中最尴尬的境地。犹豫了片刻之后,她问清了书店的地址,匆匆忙忙地赶了过去。
⑤正如她所料的那样,在书店里站着一个满脸泪痕的小女孩,而旁边的大人们,正恶狠银地大声斥责着。她一下子冲了上去,将那个可怜的小女孩搂在怀里,转身对旁边的售货员说:“有什么事就跟我说吧,我是她妈妈,不要吓着孩子。”在售货员不情愿的嘀咕声中,她交清了罚款,领着这个小女孩走出了书店。看着那张被泪水和恐惧弄得一塌糊涂的脸,她笑了笑,将小女孩领到家中。好好清理了一下,什么都没有问。小女孩临走时,她特意叮嘱道,如果你要看书,就到阿姨这里来吧。惊魂未定的小女孩,深深地看了她一眼,便飞一般地跑掉了,从此再也没有出现。
⑥一晃十几年过去了。一天中午,门外响起了一阵敲门声。她打开房门后,看到了一位年轻漂亮的陌生女孩,满脸笑容,手里还拎着一大堆礼物。“你找谁?”她疑惑地问。但女孩却激动地说出了一大堆话。好不容易,她才从那陌生女孩的叙述中,恍然明白,原来她就是当年那个偷书的小女孩,已经大学毕业,现在特意来看望自己。
⑦女孩眼睛里泛着泪光,轻声说道:“虽然我至今都不明白,您为什么愿意充当我妈妈,解脱了我,但我总觉得,这么多年来,一直好想喊您一声妈妈。”老师的眼睛开始模糊起来,她有些好奇地问道:“如果我不帮你,会发生怎样的结果呢?”女孩轻轻地摇着头说:“我说不清楚,也许就会去做傻事,甚至去死。”老师的心猛地一颤。
⑧望着女孩脸上幸福的笑容,她也笑了。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第⑤段中“她所料的那样”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
文中第⑤段和第⑧段都写到了教师的笑,两次笑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从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位教师的优秀品质,请你说出她有哪些方面的品质,从文中找出两处相关的描写抄写在下面。
优秀品质
(1)描写的句子
(2)描写的句子当女教师问女孩“你找谁”时,女孩“激动地说出了一大堆话”,请你想象一下,女孩的“一大堆话”中最可能有的话是什么?
阅读下面文章,然后完成小题。(12分)
黑色金子——石油
张春贺
①石油被称作工农业生产中流淌着的黑色血液,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能源。很多交通运输工具如汽车、飞机等使用的汽油、航空煤油等都是石油产品,日常生活中部分电力的供应也来自石油。美国有45%的能源供应来自石油;我国能源供应中石油所占比例约为23%。据不完全统计,我们生活中有6000多种产品,例如润滑油、橡胶、塑料、合成纤维、涂料等等,都是石油产品。石油像黑色的金子一样,吸引着人们去寻找、去开采。
②石油是怎么生成的呢?研究表明,石油的生成至少需要200万年的时间,在现今已发现的油藏中,时间最老的可达到5亿年之久。在地球不断演化的漫长历史过程中,有一些“特殊”时期,如古生代和中生代,大量的植物和动物死亡后,构成其身体的有机物质不断分解,与泥沙或碳酸质沉淀物等物质混合组成沉积层。由于沉积物不断地堆积加厚,导致温度和压力上升,随着这种过程的不断进行,沉积层变为沉积岩,进而形成沉积盆地,这就为石油的生成提供了基本的地质环境。
③伴随各种地质作用,沉积盆地中的沉积物持续不断地堆积。当温度和压力达到一定程度后,沉积物中动植物的有机物质转化为碳氢化合物分子,最终生成石油和天然气。
④分散在岩层中的石油又是怎样聚集在一起的呢? 石油不像水聚集在水库中那样聚集在沉积盆地最初形成的岩石——生油源岩,也就是沉积岩中,而是透过岩石的孔隙,被挤压到压力分布更低的岩石裂隙和孔隙中,直至停留在被完全封闭的储集岩中。储集岩是聚集石油的岩石。储集岩形成了储藏石油的地质环境——圈闭构造,它是阻止石油被继续运移的地质构造。石油的这种聚集方式就如同水被一块海绵吸收一样。正因为有了储集岩和圈闭构造,石油才能够安静地在地下定居,等待发掘者的到来。
⑤地质学家认为,在漫长的地质过程中,已有很大一部分石油因圈闭构造遭到各种地质作用的破坏而流失掉。在经历生成、运移和储集后,石油一般分布在近地表的范围内。
⑥可以看出,特定的时间与空间对应着生油环境、沉积盆地的形成。相当规模的生油源岩、储集岩及储集岩形成的圈闭构造等几个要素,是生成石油和发现石油的核心。在石油的生成过程中,上述诸要素任何一项缺失或“不佳”,都会对石油生成全过程产生影响或破坏,导致仅形成规模较小的石油生成、聚集,而不具备商业化开采的价值。根据选文内容填空。(2分)
选文②~⑥段主要介绍了和 两方面的内容。选文第①段中画线部分使用了什么的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选文第⑤段“石油一般分布在近地表的范围内”一句中,加点词语“一般”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请你结合选文内容并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近年来石油价格大幅上涨的主要原因。(4分)
现代文阅读:(18分)
赌
①一个暴君,一个哲人。他们同时生活在一座城市里。
②暴君指着哲人的鼻子吼道:“你,必须从内心臣服于我!否则,我杀你!”哲人笑笑,不说话。暴君突然笑了:“不会让你这么痛快地死的!”哲人笑笑,不说话。
③这时上帝来了。暴君臣服于地;哲人谦卑地躬下腰。上帝说:“孩子们,不要太吵闹。”他指着暴君说:“你一吵闹,我就痛苦难忍。”他又指着哲人说:“你一思考,我就想笑。”然后,上帝建议他们一同穿过沙漠,不带任何补给。谁活着出来,谁就是王者。暴君骂骂咧咧地上路了。他很自信,多年的厮杀、搏斗生涯使他藐视沙漠。而哲人依然笑眯眯的,不见任何异样。
④开始的两天,暴君一鼓作气,遥遥领先。他计算过:骑骆驼穿越沙漠需要6天,而他加把劲,估计5天足矣。哲人并不知道他需要多长时间,如果死了,他就去见上帝;如果活着,他就云游四方。因此,哲人安步当车,只是偶尔考虑一下前进的方向。
⑤第三天,哲人远远看见沙漠上有个小黑点。渐渐走近,发现是暴君。那时暴君又热又累又饿,不堪重负,脱得只剩一条裤衩,坐在沙丘上。看见哲人,他傲慢地站起身,拍拍屁股,与哲人一同前进。哲人一直不说话,世界很静,只听见脚踩沙子的沙沙声。暴君终于忍不住了:“你,不渴吗?”哲人笑笑。暴君又问“你,不饿吗?”哲人笑笑。过了好一段时间,暴君恼怒地叫道:“你,不感到寂寞,不感到无聊吗?”哲人笑笑。又过了好一段时间,暴君说:“若有剑,我会立刻杀你!”
⑥第四天,两人都有些垮了,走得很艰难。暴君一路咕咕哝哝,像是与哲人说话,又像是自言自语。哲人脸上也不再有往日的笑容,但沉默依旧。沙漠越来越静了。
⑦第五天,暴君远远落后了,他的精神已处于半失常状态,胡言乱语着。静默的沙漠对于他就像刀山火海一般沸腾、喧嚣。哲人也极端疲惫,难以支撑,但他依然移动脚步,没有停歇。
⑧第六天,暴君在癫狂中迷失方向,后来再也没有人见过他。而哲人也快不行了,常常虚弱得栽倒,但方向感还在,他爬啊爬啊……
⑨第七天,早晨的阳光很好,露水也很滋润。哲人睁开眼,看见不远处有个村庄。小说用对比的手法刻画了暴君和哲人的形象。请概括两人的性格特点。
小说生动地描写了暴君穿越沙漠的心理过程,请用三个词或短语将这一过程概述完整。(4)
试分析标题“赌”的含义。(4)
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请结合实际谈谈。(4)
现代文阅读。
八度幸福
①去过很多旅游景点,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名山大川的恢宏气势,也不是小桥流水的雅致幽静;不是万丈高楼的流光溢彩,也不是摩肩接踵人群的潮流时尚,而是一个并不出名的景点——草堂门口的一块杉木牌。那个牌子上刻着这样一段话:如先改变自己,对方也会改变;对方有了改变,心境也会改变;心境有了改变,言词也会改变;言词一有改变,态度就会改变;态度一有改变,习惯就会改变;习惯一有改变,运气就会改变;运气一有改变,人生随之改变!
②多么有味道的人生箴言啊!我赞叹于景点管理者这温情的创意,当即记下了这段话。
③对我而言,这段话像一把锐利的铁锹,可以挖出板结的思想心田,让沉寂的生活春意萌动;像一缕阳光,穿透阴霾,直抵心灵深处,让被困苦挫折失落遮挡的精神叶芽,伸出拥抱阳光的手臂;像一束黑夜里微弱闪动的烛光,于不动声色中焕发生命的亮度。
④古人说“从恶如崩,从善如登”。太阳改变了脸色,夜色就多了风情万种的妩媚:冬天脱去了冰雪的桎梏,春天就多了一分沁人心脾的标致;自我改变了冷漠和自私,他人就回报出热情和友善的微笑;心境像玻璃一样在背后镀上一层水银,生活就多了一份色彩和明亮;我们的言行多了一份柔和,脚下就多了一条坦荡的道路。为人处世,一副做人厚道、处事和善的态度,必将撑起我们有风度的行走。坚持一种好的态度,就会收获一种好的习惯。好习惯就是好日子,好日子就是好运气,而好运气就是好人生。
⑤做到这样的八条是种子一样生生不息的信念。拥有这样的人生是源头活水一样绵绵不绝的幸福。
⑥一粒种子将信念扎根泥土,就有了一树春秋。而一个人将一种崇高的人生观像露水一样滚动在每天的日出日落,花开花谢,就多了一种别致和幸福。
⑦“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我们活着,每个人拥有相同的时间,不同的是我们对时间和生活的态度。我们羡慕别人的成功时,却忘了他所流过的泪水。我们迫切需要的不是如何一夜之间迅速实现自己的追求,而是拿出一面镜子,时常审视反省自己:你是否为自己的人生努力刻制了一块那样的“杉木牌”?
⑧人生不如意之事常八九,如果不能拥有美好的人生,就要拥有美好的人生观,就像那块名叫“八度幸福”的杉木牌所说的。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用文中原句回答。(2分)
文章第③段运用的是哪一种论证方法?( 1分)这样论证达到了怎样的效果? (2分)
“做到这样的八条是种子一样生生不息的信念”一句中的“这样”具体是指哪一段话的内容? (2分)为什么说“拥有这样的人生是源头活水一样绵绵不绝的幸福”? (2分)
这篇文章在语言上有什么显著的特点? (1分)试从文中找出一处句子作具体分析。(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