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结合这首词,展开合理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上阕内容所展示的画面。
(2)这首词作者以风趣幽默的笔调,写出途中遇雨的所感所思,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
送沈子福之江东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①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注释】①罟师:渔人,这里借指船夫。诗的首句中“_______”一词不仅写现成之景,而且暗示了离别,而另一字“___________”则点染出当时渡口的凄清。
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绝句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①泥融:指冻泥融化,又软又湿。诗的前两句选用了哪些意象描画了春天的景象?
后两句中的“泥融”、“沙暖”呼应了前面哪两个字?一“飞”一“睡”有着怎样不同的情态?
小松
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注释]①时人:指普通的人。②凌云:直冲云霄。③始道:才说。“刺头”准确地勾勒出小松的外形特点,也写出了小松的
联系韩愈的《马说》,诗中“时人不识凌云木”意为时人不识。
古诗鉴赏(3 分)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本诗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_________一词中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1分)
本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农家望晴
【唐】 雍裕之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
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注①秦地:指今陕西关中一带,战国时属秦国。第三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有什么表达效果?
在《农家望晴》和白居易的《观刈麦》中,两位诗人抒发的思想感情有什么相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