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各题

尊严是自己给的

叶春雷

①我们常常产生一种错觉,以为尊严是别人给的,因为别人尊重我,我才有尊严。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真实的情况是,因为自己有尊严,别人才会尊重我。

②产生这种想法,是因为一部叫《先生》的专题片,有一集讲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1948年,解放军占领张家口,即将进入北京。梅校长选择离去,他到了美国,管理清华大学庚款奖学金。美国人曾经返还部分庚子赔款作为奖学金,帮助成立清华大学,并资助清华大学优秀学生到美国留学。据专题片介绍,梅校长是出了名的“老抠”,最有说服力的一点,就是他给自己定的薪水是月薪300元。当时台湾当局觉得过意不去,要求梅校长将薪水提升到月薪1200元,但是遭到梅先生的拒绝:“我自己定下的规矩,怎么能自己改动呢?”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的,不仅是梅先生的清廉,还有梅先生的慎独精神。手中握着这样大一笔基金,随便手松一点,就可以让自己过得舒服一些,而且政府也开了口子,何必如此自苦?甚至还近乎自虐。但梅先生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他如此严苛地对待自己,实际上,他让自己活得非常有尊严,这样才赢得大家的一致尊重。

③一个人的尊严,不是别人的恩赐,其实是自己给自己的,是道德自律的自动生成物。像梅校长这样有慎独精神的人,尊严感也就随之产生。而且我还想强调的一点是,不是我有钱或者有权势,我就活得有尊严。尊严来自一个人的道德自律,和你的财富与权势没有直接关系。但是,一个有钱有权势的人,为什么大家都会来奉承他,他不是很有尊严吗?我想说的是,那不是尊严,那只是一种威压。这种威压随金钱和权势的累积而不断强化,也会随金钱和权势的消减而消减。当我们抱怨世态炎凉的时候,其实只是在抱怨我们丧失了金钱和权势的威压,所以大家不尊重我们了。如果我是一个靠道德自律赢得自身尊严的人,我就不会抱怨世态炎凉。因为这种尊严一旦形成,就永远不会丧失,除非你腐化堕落。比起嗟来之物的金钱和权势,尊严感自然要牢靠得多。梅校长临终的时候,人们惊讶地发现,这样一个有相当社会地位的知名人士,居然没有一分钱的积蓄。我想,大家绝不会说:“梅校长真是穷困潦倒啊!”大家只会说:“这是一个多么有尊严的人啊!”

④当我们明白了尊严不是金钱和权势的附属品,尊严只能是道德自律的衍化物,我们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说,即使我不名一文,即使我毫无权势,我也是可以给自己尊严的。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会理解,为什么孔子赞扬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了。颜回的快乐,是一种拥有尊严的快乐。同样在《庄子》里,提到颜回的同学原宪,那也是一个穷愁潦倒却活得非常有尊严的人。当原宪的另一位同学,大富豪大外交家社会名流子贡乘着大马车经过原宪居住的陋室,而对原宪进行揶揄挖苦的时候,原宪傲然地说:“像你这样靠拉帮结派、逢迎媚世、毫无操守换来的宝马香车,我根本不屑一顾。”子贡是否如原宪说的那样不堪,我们不去讨论,我想说,原宪对自己的操守有一种自信,所以他虽然穷愁潦倒,但依然是一个有尊严的人。

⑤一个人一旦活得有尊严感,那即使瓮牖绳枢、瓦灶绳床,也可以怡然自乐,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一样赢得他人的理解和尊重。

(原载《读书文摘》,有改动)

(1)下列最适合作为本文中心论点的一项是  

A.只有严苛地对待自己,才能活得有尊严

B.尊严是自己给的。

C.有慎独精神的人,尊严感也随之产生。

D.一个人一旦活得有尊严感,即使一文不名,也可以怡然自乐。

(2)在本文的论证中,没有使用的论证方法是  

A.举例论证

B.对比论证

C.道理论证

D.比喻论证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论据分为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选文第②段只是用了事实论据。

B.选文第③段论证了靠道德自律赢得自身尊严,这种尊严一旦形成,就永远不会丧失的道理。

C.选文第④段中“明白了这一点”中的“这”指的是“尊严不是金钱和权势的附属品,尊严只能是道德自律的衍生物”。

D.“不是嗟来之食”的故事可以作为本文的论据。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议论文三要素 提取论点 论据作用 论证方法 议论文阅读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1-3题。
【甲】天是越来越冷了,祥子似乎没觉到。心中有了一定的主意,眼前便增多了光明;在光明中不会觉得寒冷。地上初见冰凌,连便道上的土都凝固起来,处处显出干燥,结实,黑土的颜色已微微发些黄,象已把潮气散尽。特别是在一清早,被大车轧起的土棱上镶着几条霜边,小风尖溜溜的把早霞吹散,露出极高极蓝极爽快的天;祥子愿意早早的拉车跑一趟,凉风飕进他的袖口,使他全身象洗冷水澡似的一哆嗦,一痛快。有时候起了狂风,把他打得出不来气,可是他低着头,咬着牙,向前钻,象一条浮着逆水的大鱼;风越大,他的抵抗也越大,似乎是和狂风决一死战。猛的一股风顶得他透不出气,闭住口,半天,打出一个嗝,仿佛是在水里扎了一个猛子。打出这个嗝,他继续往前奔走,往前冲进,没有任何东西能阻止住这个巨人;他全身的筋肉没有一处松懈,象被蚂蚁围攻的绿虫,全身摇动着抵御。这一身汗!等到放下车,直一直腰,吐出一口长气,抹去嘴角的黄沙,他觉得他是无敌的;看着那裹着灰沙的风从他面前扫过去,他点点头。风吹弯了路旁的树木,撕碎了店户的布幌,揭净了墙上的报单,遮昏了太阳,唱着,叫着,吼着,回荡着!忽然直驰,象惊狂了的大精灵,扯天扯地的疾走;忽然慌乱,四面八方的乱卷,象不知怎好而决定乱撞的恶魔;忽然横扫,乘其不备的袭击着地上的一切,扭折了树枝,吹掀了屋瓦,撞断了电线;可是,祥子在那里看着;他刚从风里出来,风并没能把他怎样了!胜利是祥子的!及至遇上顺风,他只须拿稳了车把,自己不用跑,风会替他推转了车轮,象个很好的朋友。
【乙】那是一个明朗的清晨,我和老师散步到一个较远的地方。但在我们回家的路上,天气变得闷热起来,好几次我们不得不在路旁的树下小憩。最后一次歇息在离家不远的一棵野樱桃树下。树枝茂盛又好攀登,莎莉文老师用手一托,我就上了树,找个枝杈坐了下来。树上真是凉快舒畅,于是莎莉文小姐提议就在这儿吃午餐。我乐坏了,答应她一定安静地坐在那里,等她回去把饭拿来。
忽然间风云突变,太阳的温暖完全消失了,天空乌云密布,泥土里散发出一股怪味。我知道这是暴风雨来临之前常有的预兆。我感到一种不可名状的恐惧,一种同亲人隔绝、同大地分离的孤独感油然而生。我一动不动地坐着,紧紧地抱着树干,一阵阵发抖,心中祈盼着莎莉文小姐快快回来。
一阵沉寂之后,树叶哗啦啦齐声作响,强风似乎要将大树连根拔起。我吓得抱住树枝,惟恐被风吹走。树摇动得越来越厉害,落叶和折断的小树枝雨点般向我打来。虽然我急得想从树上跳下来,却又不敢动弹。我觉得大地在一阵一阵地震动,像有什么沉重的东西掉到了地上,这震动由下而上地传到了我坐着的枝干上。我惊恐到了极点,正要放声大叫时,莎莉文小姐赶到了,她抓着了我的手,扶我下来。我紧紧抱着她,为又一次接触到坚实的大地而高兴得发狂。我又获得了一种新的知识。
1.【甲】文中祥子拼命拉车为何最终没能够成功买到车?【乙】文中的海伦·凯勒收获了什么新的知识?
2.请结合文段简析甲乙两文在写景上有何不同。
3.有人评价(A)段中的祥子“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有人评价(B)段中的海伦·凯勒被评为20世纪美国的十大偶像之一,他们在困苦中的不同结局给了你什么启示,请你在网上“读书吧”中跟帖发言。(150字之内)

站在离你最近的地方
雷茂盛
⑴ 不知什么时候起,小区门口出现了一个卖鸡蛋的老太太。她也不吆喝,只是拄着拐杖静静地站在那儿,将一篮子鸡蛋摆在面前。老太太是个盲人,约有六十多岁了,很瘦,背有些驼,头上戴着头巾。
⑵ 老人很慷慨,她会给每个顾客多添一个鸡蛋。久而久之,小区里的人都和老人混熟了。只要老人在小区出现,大家都会抢着买她的鸡蛋。
⑶ 一个周末,我带着儿子去买鸡蛋,和老人聊了起来。我才了解到,老人是外地人,几年前老伴死了,在城里工作的儿子就把她接到了城里。老人的儿子是建筑工人,平时工作忙,有时白天黑夜地在工地上,很少有时间回家。老人闲着没事,自己养了几只鸡,卖起了鸡蛋。儿子为了给她治眼睛,多苦的活都干。但由于没学历,文化低,只能找到一些体力活。老人说她儿子说了,挣到钱就带她去治病,老人说着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⑷ 临走时,我去扶老人,准备送她回家,可老人谢绝了。老人说她就住在附近,每天都走一次,不会有什么事的,而且路上会有很多好心人帮助。老人说完,背着背篓拄着拐杖走了。
⑸ 老人每天来,我注意到,老人有时鸡蛋很早就卖完了,但她却要一直等到中午才回去。她就这么一直拄着拐杖伫立在那儿。
⑹ 过了一段时间,老人没有再来小区门口卖鸡蛋。儿子放学回来说,他看到老奶奶在学校附近卖鸡蛋了。一次我去接儿子,又看到了老人。我问她为什么换地方了,小区的人都在念叨着她呢。
⑺ 老人说,她的儿子换工地了。她指着学校对面一栋正在施工的楼说:“我儿子说他就在学校附近盖楼房,我是来这里让他看一眼的,让他知道我一切都好,这样他就可以安心工作了。”说完老人伫立在那儿,仰起头,面朝对面正在施工的楼房,听着上面传来的敲打声。
⑻ 我才想起来,前不久小区对面也在施工,老人去卖鸡蛋其实是想让楼房上的儿子看一眼。我想象着,她的儿子在高楼上看到母亲那一刻,会不会有热泪从高空坠落。又或许儿子根本就看不到人群中的母亲,而老人却每天坚持站在距离儿子最近的地方守候。
⑼ 也许,母爱就是这样,永远站在距离你最近的地方。
(选自《意林文汇》,略有改动)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字)。
请简析老人的人物形象。
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指出其表达效果。
⑴只要老人在小区出现,大家都会着买她的鸡蛋。
⑵她就这么一直拄着拐杖伫立在那儿。
文章结尾的情节设置有什么特点?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凶手WiFi
⑴ 近日,一群来自丹麦的女学生用水芹种子进行实验,得出了惊人的发现:WiFi信号可能会损害健康。
⑵ 由于学校没有监测大脑活动的设备,女孩们选择了水芹种子作为研究对象。她们将12个装有水芹种子的盘子平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放在没有任何WiFi信号的房间里;另一组则放在两台运行中的无线路由器旁边。十二天的时间里,覆盖有WiFi的房间内,大多数种子变成了褐色,然后死亡。而另一间房里的种子则正常生长。
⑶ 虽然有人认为,种子之所以在覆盖有WiFi的房间中死掉,可能是路由器散热所致。但此项实验结果还是加剧了人们对WiFi辐射的恐惧感,有些家长和教师们要求校园内禁止安置无线路由器。
⑷ 与此同时,实验也得到了荷兰研究者的力挺。三年前,荷兰的科学家选用白蜡树作为研究对象,他们将这些树木分别放在距六个辐射源0.5米处的位置,辐射源的频段介于2412赫兹到2472赫兹,功率为100毫瓦——和无线路由器相似。靠近辐射源种植的树木,树叶上出现了“具有类似铅光泽”的物质,导致叶片的上下表皮死亡,最终掉落。
⑸ 但是,美国的一些研究者对这些研究成果表示怀疑,他们认为,由于WiFi采用的是低强度的无线电波传输信号,其威力只是微波的十万分之一。在一间覆盖WiFi的屋子里待上一年,受到的辐射量仅相当于用手机进行20分钟通话。
⑹ 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如果WiFi使用不正确,也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那么,作为普通用户,在使用无线路由器时应该注意什么呢?
⑺ 首先,人体接受的辐射量跟频率有关,频率越高,伤害越大。因此,家中没有必要使用功率过大的无线路由器。
⑻ 其次,辐射危害大小还跟距离有关,距离越远,危害越小。如果家中有孕妇、小孩、老人或免疫力低下者,最好让无线路由器与他们的活动范围保持较远的距离。
⑼ 第三,最好不要将WiFi设备放置在卧室内,尤其是放在床边。如果不使用WiFi,最好将无线路由器关闭,以降低不必要的风险。
⑽ 还有,别在腿上使用笔记本电脑,最好将电脑放在桌子或托架上。
下列说法,与原文相符的一项是()

A.家中有孕妇、小孩、老人或免疫力低下者,最好让无线路由器与他们的活动范围保持较远的距离。
B.人体接受的辐射量跟频率有关,频率越低,伤害越大。
C.辐射危害大小还跟距离有关,距离越远,危害越大
D.WiFi信号会损害健康,这一说法已经得到证实,家长和教师们要求校园内禁止安置无线路由器。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说明有关“WiFi危害”的事理说明文,作者是按照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的。
B.第⑷段使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WiFi信号可能会损害健康。
C.第⑸段中“受到的辐射量仅相当于用手机进行20分钟通话”“仅”说明程度之轻,说明美国研究者对WiFi信号可能会损害健康这一说法表示怀疑。
D.第⑹段中“也极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极”是表程度的词语,强调可能性大,说明如果WiFi使用不正确,很容易对人体造成伤害,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为了上网的方便,爸爸准备在家里安装无线路由器,请你结合本文的学习,给爸爸提出两点建议。

微环境污染
①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然而逃避大环境,躲进我们日常生活的小环境就安全吗?越来越多的研究数据告诉我们,微环境污染绝不亚于雾霾。
②微环境污染来源广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家居环境越来越重视,装修污染几乎是家家户户都遇到的问题。在目前的建筑材料中,涂料、油漆、胶合板材等,会散发出500余种有毒有害化合物。据深圳儿童医院与有关部门的调研,90%的白血病儿童家中在半年之内曾经装修过。
③吸烟造成的烟雾也是室内空气污染的源头之一。现在已知烟草烟雾中至少含有3800种成分,其中大多数为致癌物及有害物质。二手烟的危害,已经为大众所熟知。
④厨房是人们室内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室内污染最为严重的地方。厨房中的污染因素是多方面的,与能源结构、食用油种类、烹饪方法、食物种类等,均有关系。
⑤此外,微环境污染还有来自室内空调、地毯中滋生的各种病菌、霉菌和螨虫等有害生物;有人体汗液蒸发、皮肤代谢以及呼吸道的新陈代谢等排出的各种气溶胶、化学物质和粉屑等;有宠物携带的病菌等。
据研究证明,室内环境污染是引发白血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装饰装修材料释放的苯系物及甲醛、电磁辐射和放射性污染等都是导致白血病的危险因素,其中苯及其衍生物已确定为致癌物,长期吸入会破坏人体循环系统和造血机能,导致白血病。
⑦现代人工作生活90%在室内、车内,65%时间在家中,儿童在家中的时间更长。微环境的污染对孩子的影响更大,这是因为孩子,特别是小婴儿的鼻子、气管、还有他们的肺都很娇嫩,伤不起,对外来有害物质的阻挡能力差,那些持续排放的污染物颗粒,看不见摸不着,长期暴露在这样的环境下,污染物长驱直入进入孩子们的小肺泡,粘附在他们的气管表面,影响呼吸,降低抵抗力,刺激咳嗽,感染肺炎,过敏引起喘息等等,进一步再通过肺泡毛细血管膜进入血液引发全身炎症反应,通过延迟效应导致心血管疾病、血液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癌症等。我国卫生部门统计,我国每年新增白血病患者中,50%是12周岁以下的儿童,而且以2至7岁的儿童居多。
⑧如果想要避免“微环境污染”的危害,首先要提高环保意识,随时监测环境。据中国环境保护部通报,自2015年1月1日起,中国338个地级以上城市建立1436个监测点位,全部实行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大家可以随时了解空气的质量情况。而装修污染、甲醛污染可以通过专业的机构鉴定;一些新车的污染,室外就餐环境的污染等等,也可以通过购买相应的设备自行随时监测。
⑨其次要改善日常生活习惯,如:减少吸烟,坚持低碳生活;适当运动;勤洗漱;勤通风换气等。
⑩通过绿植和设备等净化空气也是减少污染的简便做法。通过在室内放置绿色植物和活性炭等,吸附空气中的有毒有害物质,降低室内污染对宝宝的伤害;适度利用空气温度计和加湿器,改善空气质量。如果家庭经济条件允许,空气净化器也是不错的选择。
根据文章的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

段落
内容
第①段
微环境污染危害不亚于雾霾。
第②—⑤段

第⑥—⑦段

第⑧—⑩段

概括微污染导致孩子得白血病的过程。(不超过40个字)


第⑧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何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第⑥段画线部分能否去掉?为什么?

为灰暗的时光着色
程刚
①那一年,我上初一,走进了青春悸动的年代。青春本应该充满活力,但那时的我却沉默寡言。因为,我的家境贫寒,当同学骑着新买的自行车去上学时,我只能每天走着十里地上下学;当同学们穿起漂亮的新衣服时,我却穿着哥哥曾经穿过的衣服。那份莫名的失落总在心头打转。
②让我安慰的是,我的学习始终在全校是第一名。每次考试听到老师和同学的赞扬,看着百名榜上第一个名字,我的心底总会激发出一种自豪。那时,我就悄悄地告诉自己,你没有一个五彩的世界,但你始终站在高峰。为此,我拼命地学习,希望保住我的优势,也保住我心中那点自豪。
③下学期,班级新来了一位同学叫林浩,与我同桌,他的家庭条件也一般,学习也很好。他性格很开朗,很快我们便成为朋友。林浩的生活与我的生活完全不同,因为家境贫寒,我每天把自己关在教室里,少了很多应酬。可林浩总和同学们一起凑钱聚餐,和他们出去玩。其实许多时候我想告诉他,家里挣来的钱不易,不能乱花,要把功夫用在学习上。可我又不能和他说,因为他的成绩并不差,第一次参加期中考试便是班里第三,全校第十名。
④那天晚自习下课,林浩突然拉着我,对我说校门外有新来的烤串,请我吃。我当即摇头,说那东西贵得狠,一串要八毛钱,我们俩没有几十串是不够的。林浩突然笑了,对我说:“嗨,放心,不用你掏钱,但今天晚上吃完,明天你必须跟我办一件事。”我耐不住林浩的软磨硬泡,便跟他去了。我知道,我的内心对那里十分向往。
⑤那一晚上,我们吃了70个串,花了近60元,说实在的,我很心疼,就算是林浩大方地付了钱,我心里依然不好受,要知道,那时我的生活费每月才150元。
⑥第二天,我主动找到林浩,问他办啥事。他带着我骑着自行车跑了三十里,来到了一个蔬菜种植区,上了一筐的菜,然后再带着我来到一个市场里摆起了地摊。林浩的叫卖声很自然,只是我感觉十分难堪,没有喊一声,生怕同学们认出我。可那一天,我们挣了20元,我突然有一种惊喜,星期天我们又去了,那一天,我们挣了30元,而且我真正地喊出了叫卖声,再也不怕同学们认出我,也体会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快乐……
⑦一晃儿,期末考试结束了,我又是第一,这次林浩也前进了,考了全校第五名。那天,他非要拉着我去电影院看电影,我长这么大,还没有去过那里,我几乎是被林浩架着去了。虽然那一天,我们每人只要了一瓶饮料,但听着就像在耳边的音乐效果,坐在软软的座位上,我陶醉了,也哭了。因为在我心里不能涉及的地方,我走了进来,也改变了我的想法,身心从未有过的放松。
⑧再后来,我突然发现我离不开林浩了,他走到哪里,我都想跟着。和同学聚餐,我参加,掏多少钱我都愿意,尽管有时为了把钱补回来,每天吃一顿饭,或是馒头咸菜。和林浩逛商场,买裤子,花光生活费,我们就去发小广告,甚至再去贩点东西卖。我发现自己变了,但这种变化是一种欣喜,我甚至感受到我的天空总是蓝的。
⑨初三下学期,林浩又转学了。那一天,我们坐在一个小饭馆里使劲哭,林浩告诉我:“程刚,我们的家庭是穷,但不能让自卑占据我们的心灵,我们的青春要有色彩,否则会后悔……”
⑩是的,每个人都有青春的时光。在那个时光里,我们要学会努力为自己着色。只有这样,当我们再去回首时,才会看到那段五彩,才会在平淡的日子里找到激情如火的时光。
(选自作者博客,有删改)
依据文章思路和内容,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语句。
林浩请“我”吃烤串→→林浩劝“我”要自强
联系上下文,品味第⑥段画线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指出其表达效果。
林浩的叫卖声很自然,只是我感觉十分难堪,没有喊一声,生怕同学们认出我。


第⑦段和第⑨段画波浪线的句子,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听着就像在耳边的音乐效果,坐在软软的座位上,我陶醉了,也哭了。

(2)我们坐在一个小饭馆里使劲哭。

文章最后一段有何作用?


结合全文,说说你对题目“为灰暗的时光着色”的理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