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话剧《屈原》,是郭沫若创作的一部历史剧。第五幕中的独白,通过对“风”“雷”“电”等的歌颂,表现了主人公痛恨黑暗向往光明的强烈情绪。
B.从司马迁的《史记》到《明史》,共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在清朝被钦定为正史,但梁启超说“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谱而已”。
C.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著名作家,诗人。她的散文《荷叶•母亲》,用红莲比喻自己,借遮盖大雨的荷叶比喻母亲,赞颂伟大的母爱。
D.并列短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代词、动词或形容词组成,词和词之间是并列关系,可以直接组合,也可靠连词放在中间来组合。
将1 mL 5%人的胃液溶液倒入装有10 mL蛋白质胶体的试管内,置于25°C的温水中水浴,研究其对蛋白质的消化情况。下列各方法中能提高酶活性的是
A.把实验温度提高到37°C | B.在试管内再加入1 mL 5%胃液溶液 |
C.将pH由2调节为7 | D.在试管内再加入1 mL唾液 |
下图曲线Ⅰ、Ⅱ分别表示物质A在无催化条件和有酶催化条件下生成物质P所需的能量变化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ac段表示在无催化剂条件下,物质A生成物质P需要的活化能 |
B.bc段表示在有酶催化条件下,使物质A生成物质P反应发生需要的活化能 |
C.若将酶催化改为无机催化剂催化该反应,则b在纵轴上将向下移动 |
D.若曲线Ⅱ为最适酶促条件下的曲线,改变酶促条件后,则b在纵轴上将向上移动 |
下图表示在最适温度下,麦芽糖酶的催化速率与麦芽糖量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a、b两点麦芽糖酶的利用率相同 |
B.若温度上升5 ℃,b点向下方移动 |
C.减少麦芽糖量,酶的活性一定下降 |
D.可用斐林试剂鉴定麦芽糖的分解情况 |
如图所示为某种酶在不同处理条件(a、b、c)下催化某反应时,反应物的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解读此图可获得的信息是
A.若a、b、c表示酶的浓度,则a>b>c |
B.若a、b、c表示pH,则c>b>a |
C.若a、b、c表示温度,则一定是a>b>c |
D.若a、b、c表示温度,则不可能是c>b>a |
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的合成一定需要核糖体,不一定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
B.酶分子在不同温度下的最适pH是相同的 |
C.酶只能作为化学反应的催化剂,不能作为底物 |
D.酶分子在催化反应完成后,立即被分解或转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