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语言是刀

尤今

       语言是刀。用语言赞美他人,犹如用刀子从事雕刻。

       倘若那赞美是真诚的,那么,雕成的便是不朽的艺术品。把这样的一件艺术品赠送给他人,承受者铭感之余,会更加地努力,务使自己能在上了一层楼之后,更上一层楼。

       倘若那赞美是虚伪的,送出去的雕塑品宛如冰雕,转瞬间冰融水泻,承受者在一番惊喜之后,手上空无一物,只剩下十指无情的冰冷。

       用语言来抨击他人,犹如用刀子来刺人。

       有些语言,表面上凶猛巴辣,但是,说的人功力不足,没有伤及要害。那样的语言,好似一把在空中飞舞的大刀,明晃晃、亮闪闪的,尽管声势逼人,可是没有伤人的实力。

       有些语言,初听时微痛,然而,事后一想,却痛不可当,因为说话的人在“语言的刀刃”上抹上了剧毒,你以为你只受了微伤,没想到毒已攻心。

       劝谏的话语,亦像刀子。见好友长了脓疮,便忍不住用刀子为他刮一刮。

       倘若朋友领情,一刀下去,毒脓流尽,不药而愈。然而,碰上不领情的朋友,那一刀不但医不好他的疮,反而伤了他的心。所以,以刀行医,必须三思而行。

       也有些刀子,是因想象而生出的。

       明明只是一个无伤大雅的玩笑,然而,对方却以为你口衔尖刀,肆意伤他,结果呢,怀恨在心,伺机报仇。等有一日他有备而来地欺近你时,你手无寸铁,又无防人之心,他一出手,你便应声倒地,死得不明不白!

       明白了话语如刀这个道理,当然就明白了为什么孔夫子会殷殷交代“慎于言”。

(选自《广州日报》)

(1)下面关于“语言是刀”的说法,不符合本文写作意图的一项是  

A.语言是刀,可以用心雕琢而赞美他人。

B.语言是刀,可以用它的锋刃抨击他人。

C.语言是刀,可以适时帮朋友刮除疮毒。

D.语言是刀,有时是因想象产生的误解。

(2)下面关于本文论证方面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犹如用刀子从事雕刻”特别证明了“赞美胜过批评”的生活哲理。

B.“送出去的雕塑品宛如冰雕”这个例子论证了语言赞美也具有虚伪性。

C.从“犹如用刀子来刺人”的角度,文章分析了伤害程度的不同情形。

D.“以刀行医”的例子,是说语言批评务必注意分寸感和中肯态度等。

(3)下面关于全文观点的分析和探究,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语言是刀,既可以用于真诚地赞美,也可以用于委婉地批评。

B.生活中有些语言方面的所谓“刀伤”,其实是听话的人想多了。

C.学好语言以及用好语言,并不是那么简单和立竿见影的事情。

D.“话语如刀”,不用就不会有误伤;“慎于言”,无言则无伤害。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论据作用 论证方法 论证方式 议论文阅读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人生的另一种财富
①我是在贫穷和耻辱中长大的。父亲是一位蹬三轮车的,他每天蹬车送我上学。这令我的同学羡慕不已,他们说你爸妈真疼你,天天雇车送你上学。同学的话提醒了我,如果他们知道送我上学的不是家里雇的,而是我的父亲,他们又该如何议论呢?我一下子被一种耻辱感击垮了。从此,我再也不让父亲送到校门口,在离校门口很远的地方就偷偷下了车。
②我的母亲四处打工,为我攒钱。她坚信,我能考上大学。从我上学开始,每次学校公布成绩的日子就成了我们约定的节日。那天我们会吃上一顿红烧肉,以示庆祝。在我的印象里,红烧肉是最好吃的东西。没想到大学里的一次红烧肉,却给我留下了难以抹去的耻辱记忆。
③到我上大学的时候,母亲被巨大的学费数额吓呆了,她拿出了全部的积蓄,也仅够我一个学期的费用。我只好向学校提出了特困助学申请。
④上学没几天,全班都知道了我是特困生,因为我被安排住在便宜而破旧的老楼里。与众不同的我成了他们着重注意的人。他们用好奇和怜悯的眼光看我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上学一年多,前后左右的惊异的目光,让我如万箭穿心。我经常找一个角落,狼吞虎咽地噎进去一个没有菜的馒头。我用读书来消解难熬的孤独。书是不挑人的,它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打开它的人们。但有一个奢侈的行为我却一直不肯放弃,就是每月一次和中学几个好朋友的网上聊天,它给了我孤独的生活以极大的安慰。有一次我在网吧遇上了一个同班同学,他当时惊诧极了。再有就是我在大学里过第一个生日时,我奢侈地买了一份红烧肉……
⑤后来就到了让我终生难忘的那个耻辱的日子。那是一次社团活动,大家讨论帮助特困学生的事。有同学当时就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们说,特困生应该得到我们的帮助,可我们班有的特困生还上网吧,吃红烧肉……我无地自容。我这才发现了贫穷不在于它本身,更大程度上是对人的精神折磨。我无法忍受这种被打入另类的感觉。
⑥当帮助变成了一种施舍,我宁愿不要。我在忍受现实还是退学之间犹豫了很久。我想起了父亲的后背,我想起了母亲在我接到的录取通知书时四处奔走相告的情景,我想起了当时自己的决心……我忽然感到,我无权选择放弃。贫穷本身不是罪过,因贫穷而放弃了自己生存的尊严,这才是罪过。
⑦第二天是写作课,老师的作业是感受你生活中的爱。许多同学充满激情地念起了自己的作文,他们感激父母为他们带来的幸福,为他们创造的条件……老师不做一声,直到最后,才失望地问:“还有没有同学要说?”我举起了手,讲了父亲的后背,冬天落在上面的雪和夏天流着的汗;我讲了母亲为我攒钱的情景。我讲了小时候吃苹果,父母把苹果细细地削掉了皮,一口一口地喂我吃,而削下的苹果皮,他们却谦让着,谁也不肯吃,最后,母亲又用它给我煮了苹果水。我说我很庆幸,贫穷只让我生活更艰难些,但它却不能剥夺我爱的权利,我感谢父母的爱。我为小时候对父亲的伤害而忏悔……
⑧教室里响起一片抽泣的声音。
⑨下课时老师对我说,我非常感谢你,你比我更清楚地告诉了大家,什么是爱的真谛和尊严的意义。
⑩从这时起,我走出了耻辱,我用一种正常而不是自卑的心态与同学们相处了。我不再为只有一个馒头的午饭而难为情了,我能坦然地穿着陈旧的衣服走在青春靓丽时尚流行的校园里。在那一个假期到来的时候,我给父母写了一封信……
阅读全文,回答“人生的另一种财富”是什么?(2分)

怎么理解文中划线的句子。(3分)

文章第④段加点词“噎”用得好,好在哪里?(3分)

阅读第④段,请简要回答“我”为什么要上网吧聊天?

仔细阅读文章的最后一段,假如你是文中的“我”,会在给父母的信中写些什么内容? (只写内容要点)

仙人掌花
曹乾石
⑴看见别人家阳台上花草缤纷,煞是艳羡,激起了我养花的兴致。我从花草市场陆续买了一些回家种养,海棠、月季、杜鹃、米兰、文竹……开始还能记着浇水、松土、施肥,但终究是很难坚持,结果一盆盆花草都枝枯叶落。我这才意识到,养花并非只是闲情逸致,那完全是精明勤快人的事儿,与我这个愚汉、懒汉无缘。
⑵例外的是,只有一盆仙人掌活了下来。
⑶不论阴晴雨雪,也不论那一小盆泥土如何枯涸龟裂,它总是绿色挺拔,每一根毛刺都伸出渴求的喙,贪婪地啄食着阳光和空气。
⑷可这并未给我带来欢欣。它既不美,也不雅。我只是不无遗憾地想,为什么美的总那么娇弱,而不美的却总是那么倔犟呢?要是海棠、月季、杜鹃、米兰也这样易于生存该有多好啊。对于仙人掌的存在,我也不再关心。
⑸许久后的一个黄昏,我倚着阳台观望,无意中又瞥见这盆仙人掌。它竟横竖添了许多新节,刀戟般凛凛叉开,待细看时,我却忍不住大笑起来。
⑹不是么,且不说它的大小掌节是怎样歪歪斜斜,怪模怪样,只看那绿色的掌面吧,竟皱皱巴巴,细纹密布,活像一张老人的脸。
⑺我真不知道,它还会怎样疯长下去。也许叫它死去比叫它活着都困难。这可怕的东西!
⑻我的养花历史就此告一段落,自然是没养出一朵花来。谁想夏天一到,奇迹竟发生了。一个雨后的清晨,我推开阳台门,蛋青色的光亮和泉水般的空气扑面而来。我发现那盆仙人掌上有一大团很耀眼的东西。是霞光吗?是雨水折映的太阳吗?我定睛一看,什么?竟然是花。
⑼是的,是一朵花,并且是一朵异常漂亮的花。12个金黄色绸缎般富有光泽的花瓣,敏感地轻颤着流苏般柔软的花穗,细密地遍布着雪乳般滋润的花粉。它凝然静立,却闪烁着宫殿般辉煌灿烂的光芒……
⑽这是我看过的最美的花!
⑾此刻,仙人掌正骄傲地高擎着它。仙人掌上的皱纹是愈加深刻了。是啊,它赖以立身的不过是一捧泥土。要开出这样震撼人心的金色花朵,能不倾注全部心血吗?
⑿可以想象,这仙人掌,它曾经有过柔软的叶,窈窕的枝。但为了抗拒沙漠的压榨,它才变得冷峻而坚强。正是有了这冷峻和坚强,在沙漠吞噬掉无数娇美的花之后,我们还能欣赏到仙人掌神奇的金色花。
⒀它绝非一朵仅仅使人赏心悦目的花,它的不甘泯灭的美,令弱者肃然起敬。
⒁美,一旦与顽强结合,就是不可摧毁的。
(选自《中华活页文选》)
通读全文,请找出文中揭示主旨的句子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段中“例外的是,只有一盆仙人掌活了下来”一句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段中说“它总是绿色挺拔,每一根毛刺都伸出渴求的喙,贪婪地啄食着阳光和空气”中的“啄食”一词形象生动,请写出你的赏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合上下文说说第(8)段中 “谁想夏天一到,奇迹竟发生了”一句中“奇迹”一词指的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3)段中的“不甘泯灭的美”的含义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对比巧妙鲜明,结合你的理解,说说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对比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母亲的心
①熬过六岁那年漫长的严冬,我终于从一场大病中清醒了过来。
②春日的阳光映着窗外的夹竹桃,投下斑驳的树影,母亲却明显地憔悴了,瘦弱的样子差点让我不敢认,但她的精神状态却很好,仿佛拣回了珍贵的珠宝一般小心地守护着我。
③久病初愈的我没胃口,家人总会变着法子哄我吃饭。那一天,我告诉母亲,很想吃螃蟹,却让家人犯了难:在物质条件极差的偏远山村,怎么可能买得到螃蟹呢!
④好在爱子心切的母亲自有她的法子,她很快拎着竹篓出去了。我们村子外面有很多纵横交错的溪流,六月天若翻开小溪里一块块大石头,可以找得到螃蟹。可是,在溪水还寒冽的春天,螃蟹躲在岩洞里是翻不到的。
⑤母亲不死心,沿着溪流一路上行,在一块块或大或小的石头下面翻找着。春天的溪水冰凉彻骨,却冻不住她心里涌动的希望。
⑥或许上天也怜惜母亲那深切的舐犊之情吧,在母亲双手肿胀发抖,几近绝望的时候,她终于发现了一只个头肥大的螃蟹,正在一块大石头下面迟缓地爬动着。
⑦母亲的惊喜可想而知,她赶忙迅捷地双手捞起了螃蟹,可是望着手里那只惶惑无措的螃蟹,母亲的手却止不住颤抖!因为那是一只母蟹,它鼓鼓的肚皮底下正围着无数只细如蚊子的小蟹,有的还爬到了母亲的手背上……
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如是者数次。在那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里,一向坚强能干的母亲想必正面临着她人生中一次重大的选择罢!在抓起与放下的动作的重复间,她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一次又一次的自我交战与折磨。
⑨这个经过,我并没有亲眼看到,是母亲回来后坐在我床头,抚摩着我的额头细细讲给我听的。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放下母蟹的那一刹那,她潸然泪下!
⑩母亲最终是空着手回家的,在那个还带着寒意的春日里,母亲再也没能翻到第二只螃蟹。坐在溪水中间的石块上,望着那不停地欢快前行的溪流,她止不住放声大哭。母亲擦着眼睛说,她并没有后悔放了那只母蟹,因为她也是一位母亲,天底下所有母亲的心是一样的。
⑾窗外是涌动的暮色,借着昏暗的灯光,我仔细看着母亲不再光洁红润的面孔,心里忽然生出了一阵与我七岁年龄绝不相称的苍凉。
⑿那是多么不幸而又幸运的一只螃蟹啊,它碰上的恰好是一位母亲,这世上也只有母亲才能最懂得做母亲的心罢!
文章以螃蟹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请依据提示,在方框中补全①~⑨段的主要情节。(3分)

阅读文章①~④段,说说母亲冒着春寒去找螃蟹的原因有哪些?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⑧段画线句子中一系列动作描写有什么作用?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第⑨段,联系上下文,回答下面两个问题。(4分)
(1)“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母亲为什么“咬咬牙”?又为什么“闭起双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母亲为什么“再一次跑回到溪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题目“母亲的心”有哪两层含义?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踏雪狂欢 末日“走你”
12月21日——传说中的“世界末日”。这一天,冰城市民是怎样度过的?记者在采访中看到-----

昨天5时30分,101路公交车驾驶员王丽华发出第一班车。一乘客一路上都打手机,还不住地唠叨着,“都世界末日了,咋也得和家人在一起”,王丽华咋也想不明白,这位乘客这么劝人,为啥自己独自早早赶车去上班?
王师傅说,现在路滑,乘客乘车上班高峰也提前了,每天5点多车上乘客就不少了。一位经常坐她车的乘客一大早上了车,见了王丽华还说,“啥‘世界末日’啊,大家不还是该干啥干啥。”
当被问到“为啥不给自己放天假,陪家人在家里迎接‘世界末日’时”,王丽华说,“如果公交司机都相信传言了,满大街都会是等待坐车的市民……”
末日炒作,传言不可信
关于“世界末日”马警官认为,但凡有点知识的人,都不会相信,大家不如计划一下准备一份好吃的馅料,一家人围在一起包饺子,好好传承我国的民俗习惯。
马警官说,“世界末日”的传言都是在网上被炒起来的,这也给市民提个醒,要不断扩大知识面和提高自身素质,来抵制传言才对。而由此也可以看出,信息传播日益发达的今天,市民更应当擦亮眼睛,仔细分辨网络信息的真伪,防止陷入网络骗局。

“末日说”只是一个谣传,很多人却把这当成一个表达爱意、传递情感的契机。无论在生活中,还是网络上,“末日”似乎也成了一个融汇款款温情的日子,所表达的感情却着实是情真意切。
市民小王背井离乡,来到哈尔滨刚参加工作不久。平日里,小王为工作忙碌着,很少回家。“末日”临近,小王决定回一趟家,和父母在一起。小王告诉记者:“‘世界末日’这些传言,其实我从来不信。虽然我家人也不信,但是最近却还是会经常提醒我注意身体、注意安全,其实他们只是不放心我独自在外面。”
此外,不少新人选择在“世界末日”这一天相约走进婚姻堂。在腾讯微博,一个名为“‘末日’前的念想”活动,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关注。……

在不放过任何一个假期的商家眼里,非科学、非理性的“末日危机”近日旋即变身为“末日商机”。
位于鸿翔路的一家海鲜酒店经理告诉记者,从本周一开始就出现了预订高潮,“末日狂欢”成为大家聚会的噱头,致使酒店“圣诞旺季”提前来到。昨天,我市各大电影院爆棚。记者从中央大街一影城了解到,从昨天下午起订票火爆,观众多是年轻人,“大家把‘世界末日’当节日过”。
根据语段,请给横线上给各个片段添加合适的小标题(每个标题字数10个左右)

根据你的积累,说说标题“走你”的意思
我们也经历了这场“末日”传言,请描写你当时的心情?

最痛苦的事是目睹母亲被人扇耳光(莫言)
我是我母亲最小的孩子。
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傍晚的时候我听到母亲呼唤我的乳名,我从草垛里钻出来,以为会受到打骂,但母亲没有打我也没有骂我,只是抚摸着我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
我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拣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拣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扇了她一个耳光,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看守人没收了我们拣到的麦穗,吹着口哨扬长而去。(A)我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我终生难忘。多年之后,当那个看守麦田的人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我相逢,我冲上去想找他报仇,(B)母亲拉住了我,平静的对我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
我记得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一个中秋节的中午,我们家难得的包了一顿饺子,每人只有一碗。正当我们吃饺子时,一个乞讨的老人来到了我们家门口,我端起半碗红薯干打发他,他却愤愤不平地说:“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我吃红薯干。你们的心是怎么长的?”我气急败坏的说:“我们一年也吃不了几次饺子,一人一小碗,连半饱都吃不了!给你红薯干就不错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滚!”母亲训斥了我,然后端起她那半碗饺子,倒进了老人碗里。
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有意无意的多算了一位买白菜的老人一毛钱。算完钱我就去了学校。当我放学回家时,看到很少流泪的母亲泪流满面。母亲并没有骂我,只是轻轻的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
我十几岁时,母亲患了严重的肺病,饥饿,病痛,劳累,使我们这个家庭陷入了困境,看不到光明和希望。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不祥之兆,以为母亲随时都会自己寻短见。每当我劳动归来,一进大门就高喊母亲,听到她的回应,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如果一时听不到她的回应,我就心惊胆战,跑到厨房和磨坊里寻找。有一次找遍了所有的房间也没有见到母亲的身影,我便坐在了院子里大哭。这时母亲背着一捆柴草从外面走进来。她对我的哭很不满,但我又不能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看到我的心思,她说:“孩子你放心,尽管我活着没有一点乐趣,但只要阎王爷不叫我,我是不会去的。”
文章写了五件与母亲有关的事,请根据提示简要概括(语言简练,每一题的概括字数不超过15字)
(1)记忆最早的一件事:
(2)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目睹母亲被扇耳光,
(3)记得最深刻的一件事:
(4)最后悔的一件事:
(5)十几岁时:“我”担心母亲的病而痛哭
请从文中(A)(B)任选一处,自选角度进行赏析。(3分)
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假如母亲被打,有的母亲说,“孩子,长大替妈妈报仇”假如孩子多
收了别人的钱,有的母亲说,“孩子真聪明”,……莫言的母亲是如何教育孩子的,从中可以看出她身上哪
些高贵的品质?

2012年莫言的幸福让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骄傲,你知道为什么吗?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