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地域辽阔,民族种类多,在一些地方至今仍保持着原始的生产、生活方式,如石器磨豆花、石膏点豆腐.石膏的化学式为CaSO4•2H2O,其在灶堂中焙烧:CaSO4•2H2OCaSO4+2H2O,该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反应.豆花、豆腐富含营养素中的 (填选项序号)
A、蛋白质 B、糖类 C、维生素 D、无机盐.
实验室以一种工业废渣(主要成分为MgCO3、MgO和SiO2)为原料制备MgCO3•3H2O.其主要实验过程如图:
已知:SiO2不溶于水,常温下不与硫酸、碳酸钠反应。
(1)“酸溶”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和 。
(2)“过滤Ⅱ”所得滤液中含有的主要离子有 (填离子符号)。
(3)“反应”步骤前后均有过滤,能否省去“过滤Ⅰ”只进行“过滤Ⅱ”。 (填“能”或“否”),理由是 。
(4)“酸溶”时所加硫酸溶液不宜过量太多的原因是 。
某同学设计如下几组实验,探究某些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
已知:BaSO4是白色固体,难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
【第一组】选取5种溶液,如图所示进行实验。
实验 |
现象及结论 |
解释 |
|
试管A和B中无明显现 象,不能确定反应是否 发生。 |
/ |
(1)试管C中产生 (填实验现象)。复分解反应已发生。 |
(2)试管C中减少的微粒是 (填微粒符号) |
|
试管D中有白色沉淀产生。复分解反应已发生。 |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第二组】对试管A和B中是否发生反应再探究,如图所示进行实验。
实验 |
现象及结论 |
解释 |
|
试管E中,滴加酚酞试液 后,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滴加一定量稀硫酸后,溶 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复分解反应已发生。 |
(4)从微观粒子变化的角 度分析试管E中反应的实 质是 。 |
试管F中始终无明显现象, 不能确定反应是否发生。 |
/ |
【第三组】对试管B中是否发生反应继续探究,如图所示进行实验。
实验 |
现象及结论 |
解释 |
|
试管G中溶液变红 |
(5)该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检验试管G的溶液中存在 (填微粒符号)。 |
(6)向试管H中滴加 (填“试剂X”的化学式)溶液后,有白色 沉淀产生。 |
溶液中有SO42﹣存在。 |
|
结论 |
NaCl溶液与稀硫酸不发生复分解反应。 |
|
实验室常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能用到的装置如图所示。
(1)本实验可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为 (填字母)。
(2)①写出高锰酸钾分解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
②上述反应的理论产氧率为 [产氧率 100%,结果精确到0.1%]。
③取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充分加热,发现实际产氧率远高于上述数值,则可能的原因有 (测定过程中产生的误差可忽略)。
(3)某同学进行该实验并用排水法收集O2.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填字母)
a.未检查装置气密性即向大试管中加入高锰酸钾固体
b.当导管口有连续气泡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氧气
c.集气瓶中氧气收集满后,先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再将其移出水面
d.气体收集完毕后,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移出水面
(4)实验室也可用双氧水制氧气。某同学为研究MnO2粉末用量对双氧水分解速率的影响,做了以下实验:采用不同质量的MnO2粉末做催化剂,每次均用30mL 10%的双氧水(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测定收集500mL氧气所用的时间,结果如表:
序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MnO2用量/g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0.7 |
0.8 |
0.9 |
所用时间/s |
17 |
8 |
6 |
3 |
2 |
2 |
2 |
2 |
2 |
①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
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
(2)60℃时,在200g水中加入120g硝酸钾固体,充分搅拌。
①所得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②将上述溶液降温至30℃,可析出硝酸钾晶体 g,此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或“<”)45.8%。
根据下列反应事实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
(2)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 。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 。
(4)稀盐酸除去铁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