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课堂上老师对探究干电池原理的实验进行如下改进。

图甲:把一块锌片和一根碳棒同时插入盛有稀硫酸的U型管中;

图乙:用导线将锌片和碳棒连接起来插入盛有稀硫酸的U型管中,并在导线中间连接一只灵敏电流计。

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甲主要的能量转化形式是  

(2)乙观察到与甲不同的现象是    

(3)配制所需硫酸:现有98%的浓硫酸18g(体积为9.8mL),可将其配成24.5%的硫酸溶液  g,配制的具体操作过程是  

(4)取(3)所配24.5%的硫酸溶液20g,向其中滴加25%的Ba(OH)2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

①请计算产生沉淀的质量  g,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

②沉淀过滤后水的质量是  g。

科目 化学   题型 解答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向一定量的澄清石灰水中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使氢氧化钙全部转化为碳酸钙沉淀,得到的沉淀质量为1.00g。计算澄清石灰水中氢氧化钙的质量(计算结果精确至0.01g)。

同学们对“二氧化碳溶于水是否与水反应”进行实验探究。请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目的]二氧化碳溶于水是否与水反应

[探究思路]

(1)判断物质间是否发生化学反应的根本依据是  ,观察到的可以作为判断依据的宏观实验现象有  

(2)CO2溶于水无明显现象,  (填“能”或“不能”)用观察的方法判断是否发生反应;

(3)“实验”的方法探究物质间是否反应的实验设计依据是:生成物和反应物的性质差异。

[提出猜想]

猜想一:二氧化碳溶于水不与水反应;

猜想二:  

[实验设计]用四朵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设计如下实验:

序号

实验设计

向第一朵纸花喷稀醋酸

将第三朵纸花直接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将第四朵纸花喷水后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1)“实验设计①”中的稀醋酸还可用  (填物质名称)代替;

(2)“实验设计②”的具体内容是  

(3)“实验设计③”的目的是  

[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结论]猜想二成立,支持猜想二成立的实验现象是  

[反思交流]

(1)实验探究“无明显实验现象时是否发生化学反应”的核心思路有  (填字母序号);

A.设计对比实验

B.控制实验条件

C.获取事实证据

D.逻辑推理判断

(2)将稀盐酸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没有明显实验现象,判断两者混合是否发生化学反应的具体方法是  (任写1条)。

实验室有氢氧化钠、氯化钠两瓶无色溶液,请设计实验鉴别(写出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为测定某赤铁矿中Fe2O3的含量,取10g该赤铁矿样品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2g。(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

请完成下列分析及计算:

(1)10g样品中杂质的质量为  g。

(2)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在整理归纳反应规律时发现,有些化学反应发生时没有伴随明显的现象,他们就此进行了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

怎样证明NaOH溶液分别与CO2及稀盐酸发生了反应?

[分析讨论]

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可以用两种思路探究上述反应是否发生。

思路Ⅰ:验证有  ;思路Ⅱ:验证反应物减少或消失。

[实验探究]同学们分两组分别设计方案进行探究。

组别

第一组

第二组

实验示意图

[实验结论]

(1)第一组同学将充满CO2气体的试管倒扣在NaOH溶液中,观察到试管内液面升高,认为NaOH溶液与CO2发生了反应。但有同学指出,还应进行CO2  反应的对比实验才能得出这一结论。

(2)第二组的小文同学向丙中滴入无色酚酞溶液后,观察到溶液颜色  ,得出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的结论。小亮同学向丁中滴入AgNO3溶液后,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由此他认为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NaCl.你认为小亮的结论是  的(填“合理”或“不合理”)。

(3)第二组同学进一步讨论后认为,如果将乙中的溶液蒸发结晶,再将得到的晶体溶于水,若在室温下测得该溶液的pH  (填“>”、“<”或“=”)7时,则能证明有NaCl生成。

[拓展应用]第一组同学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某无色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也得出了NaOH溶液与CO2发生了反应的结论。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  (只写一个)。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