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验证金属活动性:Fe>Cu |
将铁丝伸入硫酸铜溶液 |
B |
除去NaNO3溶液中的Na2CO3 |
向溶液中滴入适量CaCl2溶液、过滤 |
C |
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 |
D |
证明溶液中一定含Cl﹣ |
向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 |
A.AB.BC.CD.D
下列除杂试剂选择错误的是
选项 |
待提纯的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
除杂试剂 |
A |
KOH溶液(K2CO3) |
Ca(OH)2溶液 |
B |
NaCl溶液(CuCl2) |
NaOH溶液 |
C |
Fe(Cu) |
稀盐酸 |
D |
CO2(水蒸气) |
浓硫酸 |
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其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主要有:①NH3+CO2+H2O=NH4HCO3;
②NH4HCO3+NaCl=NaHCO3↓+NH4Cl;
③2NaHCO3 Na2CO3+H2O+CO2↑。
上述反应中没有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A.复分解反应 | B.分解反应 | C.化合反应 | D.置换反应 |
某化学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是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
B.元素的种类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 |
C.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A2+B2=2A2B |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
下列物质间的转化,只加稀盐酸不能一步完成的是
A.MgO→MgCl2 | B.Fe→FeCl3 |
C.Cu(OH)2→CuCl2 | D.Na2CO3→NaCl |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验证Ag、Zn、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下列组合能达实到验目的的是
A.①③ | B.②④ | C.④⑤ | D.①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