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化学实验小组选用如图装置进行气体的实验室制取。

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甲同学选用C、G组合装置制取H 2,则a应与    (填"b"或"c")连接。

(2)装置C与B相比,其优点是    

(3)若乙同学要制取O 2,可选用    组合装置(选一套即可),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4)若丙同学选用C、E组合装置制取CO 2气体,并将生成的CO 2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观察到石灰水没有变浑浊,分析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答一条即可)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 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能源是人类活动的物质基础,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具有广阔的开发与应用前景。

(1)物质R是一种可再生绿色能源,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R+3O 2 点燃 ¯ 2CO 2+3H 2O,则R中含有的元素是   

(2)氢气是理想的清洁、高效燃料。现有制备氢气新工艺的主要流程如下:

①"设备Ⅰ"中的反应在常温下进行,该制备氢气新工艺的主要优点是   

②"设备Ⅱ"是太阳能电池电解器,氧化铝在该设备中发生化学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1)水稻生长初期需要施氮肥,下列属于氮肥的是   

A.K 2CO 3 B.(NH 42SO 4 C.Ca 3(PO 42 D.CO(NH 22

(2)农业上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选种,现要配制100Kg这种溶液,需要   Kg氯化钠,配制该溶液的主要步骤有:①计算 ②称量 ③量取 ④   

(3)自行车是"绿色出行"的交通工具,为防止其链条生锈常采用的方法是   ;自行车支架使用的铝合金是   材料(填"金属"或"合成"),铝离子结构示意图如图 ,铝在化学反应中易   (填"得"或"失")电子,她的离子符号为   

泡菜是常见的腌制食品,因含亚硝酸盐(如NaNO2)而引发人们的关注。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Ⅰ.腌制泡菜时,蔬菜中的NaNO3转化为NaNO2.食用泡菜时,NaNO2与胃酸反应生成HNO2.HNO2不稳定,转化为某氮氧化物(常温下为红棕色气体)进入血液而中毒。

(1)NaNO2与胃酸(主要成分为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图1为泡菜生产和食用时涉及的四种含氮物质的类别及氮元素化合价关系图。其中,L的化学式为   

(3)为检验某无色溶液是NaNO2还是NaCl,完成实验方案。

选取的试剂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该溶液为NaNO2溶液

Ⅱ.室温下,用3%、5%和7%的食盐水浸泡蔬菜,浸泡不同时间获得的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如图2所示。若往食盐水中添加少量维生素C,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明显降低。

(4)配制3%的NaCl溶液2000.0g,需用托盘天平称取  g的NaCl。

(5)食盐水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最大值出现得  (填“越早”、“越迟”或“无影响”)。

Ⅲ.实际上,只要合理制作、食用泡菜,将有效避免(或降低)对人体的危害。

(6)列举一条避免(或降低)食用泡菜对人体危害的措施。

答:   

小明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选用右图部分装置开展实验.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

a  ;b  

(2)实验过程中,制取、收集氢气的装置是    

(3)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4)实验时产生氢气很慢.小明根据老师建议,往制H2装置中滴入蓝色硫酸铜溶液,果然快速放出氢气.硫酸铜是否作催化剂?探究如下:往小烧杯中加入约20mL稀硫酸和约1mL硫酸铜溶液,再加入黄豆粒大的锌粒.反应停止时,溶液褪至无色、有红色物质生成.

①产生红色物质的原因   (填化学方程式);

②由上述实验可知,硫酸铜不是催化剂.理由是   

在“化解过剩产能”座谈会上,李克强总理指出:我国钢铁产能过剩,却不具备生产模具钢、圆珠笔“圆珠”的能力,产业结构极不合理.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Ⅰ.模具钢是制造仪器仪表加工模具的特种钢.

(1)生铁和钢属于铁的  

(2)铁是制造模具钢的原材料.工业炼铁的原理是   (填化学方程式).

Ⅱ.“圆珠”制作要求高,不仅要光滑、圆整,而且直径不能超过5×106m的误差.

(3)圆珠笔书写时,“圆珠”与纸面摩擦而滚动,将笔芯内油墨带出而留下字迹.好的圆珠笔能写出两公里长的字,这就需要“圆珠”具有很好的   (填一条性质).

(4)碳化钨(由碳、钨两种元素组成)是制作“圆珠”的材料.

①如图为元素周期表中钨的相关信息.“183.8”指的是相对原子质量,“74”指的是   

②已知,碳化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6.13%,则碳化钨的化学式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