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对下表中的溶解度数据分析后,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温度/℃ |
0 |
20 |
40 |
60 |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g |
0.18 |
0.16 |
0.14 |
0.11 |
硝酸钾的溶解度/g |
13.3 |
31.6 |
61.9 |
110 |
氯化钠的溶解度/g |
35.7 |
36 |
36.6 |
37.2 |
A.升温可将20℃时不饱和的Ca(OH)2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B.60℃,饱和KNO3溶液的质量分数约为52.4%
C.温度变化对NaCl的溶解度影响较小
D.NaCl的溶解度大于KNO3的溶解度
现有某铁样品5.6g,含有的杂质为镁、锌、铜中的两种或三种。向其中逐渐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产生氢气质量与加入稀硫酸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个数是( )
①恰好完全反应时,一定没有固体剩余
②x的值为0.2
③铁样品中可能含有镁
④M点对应的溶液中含有2种或3种溶质
A.1个B.2个C.3个D.4个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
A |
分离硫酸钡和氯化钠固体 |
加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蒸发结晶 |
B |
除去氯化钙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盐酸 |
加入足量的碳酸钙,过滤 |
C |
验证铝、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
将打磨过的铝丝和洁净的铜丝,分别浸入到 硫酸亚铁溶液中,观察现象 |
D |
鉴别溶液:氯化钡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钠溶液、氯化铵溶液 |
不用其它试剂,将四种溶液分别取样,两两相互混合,观察现象 |
A.AB.BC.CD.D
工业制取高纯硅的部分反应原理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参加反应的乙和生成的丙的质量比是1:7
C.甲分子是由五种原子构成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Cl 4+2H 2 Si+4HCl
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t 1℃时,甲和丙的溶解度相等
B.降低温度可使丙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C.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D.t 2℃时,向80g水中加入20g甲,溶解后其溶质质量分数为20%
下列对某一主题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节约资源 |
B.物质分类 |
①生活垃圾,应分类投放 ②超市购物,提倡用布袋代替塑料袋 |
①生铁、硫、红磷均为单质 ②甲烷、75%酒精、食醋均为混合物 |
C.物质构成 |
D.性质用途 |
①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②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直接构成 |
①氧气具有助燃性,所以能做燃料 ②熟石灰溶于水呈碱性,可以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
A.AB.BC.CD.D